重阳联话 白雲 民間諺語有云:「夏至有風,重陽無雨」,但並不靈驗。 明代時,欽天監有一柱聯云:「夏至酉逢三伏熱;重陽戊遇一冬晴。」 有人認為應改為:「夏至有雷三伏冷;重陽無雨一冬晴。」這樣則較為靈驗云。 有一副對聯云: 風起大寒,霜降房前成小雪; 日臨端午,清明水底見重陽。 這副描寫天氣的對聯,巧妙地嵌進了大寒、霜降、小雪、端午、清明和重陽六個節氣,組句自然。 九月重阳,白水重光,阳光重重照白水; 三代尚文,真人尚武,文武尚尚唯真人。 这副对联题于湖北枣阳白水寺。其地白水村相传为东汉刘秀故里,祀光武帝刘秀。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此年正是乾隆八十大壽,他循例每年都去熱河巡視木蘭圍場,中途駐驆於萬松嶺行宮。當他巡視行宮以後,吩咐隨扈大臣彭芸楣將宮內的對聯更新換掉,等到重九登高那一天,他回來時一定要辦妥。 當時距重陽節只有二十多天,任務非常緊迫,彭芸楣要撰寫一副既切合所在環境,又符合目前情況的對聯,以博取皇上的歡心。他冥思苦想,得出上聯: 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 「八十君王」,道出了皇上今年是八十高壽,「十八公」暗示出萬松嶺這個地方,上聯還算滿意,但下聯怎樣也寫不出來。 眼見日復一日,重陽就要到了,只好派衙差飛馬北京請紀曉嵐幫忙。 當時紀曉嵐正在家中撰寫《灤陽消夏錄》,聞報彭芸楣從熱河派人緊急求見,笑道:「莫非芸楣又要考我?」他打開來函,才知是央他撰副下聯。 他稍微思索一下,便欣然命筆,在原函的背面寫出下聯: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 到了重陽節,乾隆返回萬松嶺登高,當他見到行宮內這副新對聯時,吟誦再三,十分滿意。回鑾京師之後,為此事特賞賜彭芸楣玉玩珍物八件以資獎賞。彭芸楣不敢專美,他將實情如實向皇上稟奏,乾隆說:「上下聯俱佳,你應領賞,朕將另賜紀卿一份。」 明代解縉,少年時就文思敏捷,出口成對,有人出一上聯要他屬對: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解縉不假思索,即答以: 五月五,九月九,端陽重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