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代文物宰甫卣

 率我真 2014-05-06
商代文物宰甫卣 - 烟台傅氏尚德堂 - 烟 台 傅 氏 尚 德 堂
 

  菏泽市博物馆收藏,商代文物。器高31.5厘米,口径11-13厘米,腹围59.5厘米,重5.1公斤。器盖隆起,蘑菇纽,子母口,腹下垂,圈足,平底,饰兽面纹,盖底同铭。3行。23字。盖顶、器腹饰兽面纹,盖沿、圈足饰夔纹、兽面纹,提梁饰勾连纹,两端饰牛首。器盖和器底内壁对铭三行23字 ,大意是,殷王自豆麓狩猎归来宴飨时,赏给宰甫五串贝,宰甫因作此器以志其事。
       此中的“殷王”早已不是武丁,而是康丁;故此中的“甫”(傅)已不是“傅说”而是“傅说”的后人了。更有意思的是,在殷代晚期的金文中出现了“宰甫”之称。这就是有名的《宰甫卣》,其铭文中有“王光宰甫贝五朋”。此器现藏于山东荷泽市文物展览馆。文中的“宰甫”,丁山先生认为是“大宰傅氏的省称,也就是傅说的官衔”。这一解释明显地欠妥。因为,此器是殷代晚期器,距离武丁时代甚远。文中的“宰”是职官之称,“甫”是“氏号”。“宰甫”联称,是此“宰”者为“甫”(傅)氏之人,亦即“傅说”之后人,而非“傅说”本人。此人距离“傅说”至少在四、五代以上。这件铭文证明:傅说之后人中,在殷代晚期仍有人在朝中任“宰”之职。到了西周时代,“傅氏”这一族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从西周的金文族徽中得到了证实。西周早期的金文中,有两件以“甫”为族徽的铭文,其文为:“甫,母丁。鼎”和“甫,父乙。尊”。此引二器,《甫母丁鼎》属西周早期;《甫父乙尊》属西周中期,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这两件器铭中的“甫”都具有族徽的性质,亦即“氏族徽号”。这是“甫”为族徽的有力证据,也是“甫”(傅)为氏族之号的有力证据。
        西周中期以后,金文中“族徽”基本不再使用,而且文字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文字考证证明:殷代和西周早期之“甫”通“傅”,使傅氏之源可以追溯至殷武丁时代的傅说。因此,傅氏一支是汉民族中文化悠久,有文字可考的一支族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