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博览众长 灵径互通——记书法家赵普时间:2012年06月1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柯文辉 赵普,1939年生于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英国东方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会员。 赵普先生幼年即以品学兼优、能书善画闻名乡里,嗜临颜、柳、赵诸体楷书,根基深厚。弱冠苦习邓石如、赵之谦小篆,颇能神会二氏笔意。此后,攻汉隶近四十载,凡《乙瑛》、《礼器》、《张迁》、《朝侯小子》、《鲜于璜》诸碑,《韩仁铭》、《石门颂》等,百遍得形,千通获味。人写字,字炼人,其乐无涯。其间穿插研习金文、石鼓、晋唐行草,皆夜以继日,不求闻达,而肃然霭然,谦逊虚和,见重书坛。 七十年代末,始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作品辑入名种大型选集,陈列于天安门城楼及博物馆。八十年代以来,陆续出版了《隶书入门与提高》、《隶书学习与欣赏》、《隶书解释与临习》、《歌词偕书法》(合作)及《治家格言》字帖,流传于国内及东南亚各地。学者称其书风古拙,气魄宏大,他用笔险劲沉厚,间架章法殊多破格处,故动静相生,正奇互变,黑白跌宕,苍莽壮阔。他的字上承篆情,下取楷意,学养襟怀,跃达纸外。先生之画为书名所掩,虽作不多,精品实不在其书之下。山水师法石涛,融入宋画之绵丽,铁峰披雪,野渡寒林,境界遥深。写竹秀挺,时见草书丰姿,翠扑须眉,摇曳有声。作梅遒辣,赤霞冰骨,喜气盈枝。画鸟野逸多趣,配以幽泉寿石,构图每露匠心。 先生博览群书,书史画论,诗词画跋,常伴芸窗。为诗文联语,明白如话,自有寄托。熟悉中外古典音乐,百闻不厌。尤爱京剧,引吭高歌,酣畅有余音。欣逢佳景名卉,信笔所之,法度自由。先生年富力强,前程辽远,厚积薄发,灵径互通。 古稀以来,大部时光独居地坛公园斋宫一角,临池而外,尤留意于老庄佛家典籍,啸松林,步朗月,吟味古帖若李杜韩苏诗文,觅精神燧道使之照映互通,渐悟平凡之美,思扬弃盔甲势态,归于大朴,默锲于名利场外,享今是而昨非,以婴幼襟怀,本色高蹈,再生一次,使无态而泛美自至,成败利钝尽弃度外。天道、人道、艺道,一而三,三而一也。先生上下求索,意其在斯乎? ![]() ![]() ![]() ![]() ![]() ![]() ![]() ![]() ![]() 隶书斗方
赵普书法集(图2) ![]() 赵普书法集(图3) ![]()
变化生灵秀 读《赵普书法集》 字大盈尺,其有侧款识为一行小字行书,而其上端标题“九七归歌”四字,则为鲜红凹文篆刻,竞占全幅四分之一空间。整体造型一如华夏丰碑,东方巨人。伟岸雄拔,顶天立地,气势磅礴,振人心魂,堪称珍品,足资传世。 汉隶新风 谈赵普书法艺术 《水经注》江水段等作品,可以说是他隶书的精品之作,堪称古拙苍劲,气势宏大,用笔险劲沉厚,苍茫壮阔,笔致多变,古拙中藏有雄秀之气和灵动之魂。赵普先生专攻汉隶近四十多个春秋,方有今日之破门而出,独立门户。笔劲挺拔,古拙金石风格,情感跌宕激昂,更接近自然,从整体上具有阳刚大气之美,和北国山河一样壮丽。颇具现代书感,有震撼力、冲击力和体量感,字字都立在纸上,像雕塑一样,开当代中国隶法之新凤。 古阳 复归平正且绚丽 ——赵普书法艺术侧记 □柯文辉 书法家赵普,在治学勤勉和对艺术的挚爱上,远远非笔者所及。近年来,他在北京、山东和华南诸地拥有一大批书法作品的欣赏者,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可谓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赵普先生有个人工作室设置于地坛公园内,时有专家学者、艺术家、出版家登门走访,切磋书画艺事。先生好客,兴来当众作巨幛子,笔走龙蛇无倦容。后学求教,除课堂授艺而外,还曾从事个别辅导,深入浅出,结合个人体悟与实践,启迪诱导,推心置腹,热情冷静兼而有之。故京中口碑甚佳。亦有外地来请益者,均能满意而归。 先生五岁启蒙描红,随之苦临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诸体楷书,打下坚实基础。从形到神,苦苦追索。弱冠后习邓石如、赵之谦两家篆书,笔性沉稳,把握前修结体运锋,打开视野,稳健质朴,朝气蓬勃,虚怀若谷,表现了很大的可塑性和潜力。后来广读汉碑,如入百花园中,千红万紫,美不胜收。四十余年来,每天“挖山不止”,乐在苦中。先生朴讷君子,严于自律。曾问学于王遐举先生,受到青睐,勉慰有加。先生不敢稍懈,自知任重道远,以浅尝辄止为病。严冬酷暑,反复临写《乙瑛》、《礼器》、《张迁》、《朝侯小子》、《鲜于璜》、《曹全》、《泰山石经》、《石门颂》、《韩仁铭》,追寻古人音容笑貌,融入个人性情。人习字,字炼人。步步为营,夜以继日,远离名利,以建树内美而自强不息。尊重长者及同业学人,不薄后生,怀之以德。肃然蔼然,向为同道所重。 20世纪70年代末,始参加国内外重要展出,成绩斐然。如1986年在北欧举办的中国书法回顾展;1988年题写《圆明园遗址公园》匾,同年参加纪念周恩来诞辰90周年书画展,作品为;1990年应天安门城楼管理局邀请为天安门城楼创作大幅书法作品——苏轼词《念奴妖·赤壁怀古》,同年参加汉城的中国现代书画展;1993年为北京西山森林公园碑林书丹,次岁为曲阜《论语》碑苑书丹;1997年北京电视台“请跟我来”栏目连续播出“赵普写隶书”五集。又陆续出版多本著作,印数达数万册,广为流传,佳评甚多。他谦谨如昔,从不对人提及个人成就。幸得北京电视台多次演播其专题介绍,故名声鹊起。 赵普致力于隶书研究,同时兼习金文,石鼓文,晋唐行草。但他更重在实用,信笔自娱,陶冶情操。隶书自成一家,偶然受青铜器纹样装饰意象感染,钻研数载,作品颇耐审视,书外求字,笔力浑厚,气度恢宏,拙而质实,古雅不失可亲。间架结构章法,时有突破前贤处。动静、干湿、浓淡、方圆、纵横关系多变,苍茫壮阔,篆骨楷昧,溢于豪端。险处安,抑处扬,敛处张,腾挪旋舞,面目不与人雷同。近年几次在地坛公园西门,用八尺整纸八幅联为巨屏,替春节添辉,为荷花礼赞,字大盈尺,风格统一,艺苑罕见,观者奔走相告,堪称一时壮举。 先生又工丹青,画名为隶书所掩,其精品或在书法之上。山水师法石涛。撷取宋画锦丽严谨,秋山红叶,披雪断岭,意境遥深。草书写竹,摇曳多姿,碧韵叩帘,淡雅持重。小写意之作颇得华秋岳笔墨意蕴,流妍而多迁想妙得。梅尤遒辣,情在物象内外,不无寄托。 先生喜爱东西方古典音乐,磨墨时多用以助兴。又嗜京剧,可放声而歌,喜参悟戏理,与书法、绘画有通感,推进思考,拓广视野,升华悟性。他时常铭心试问:技上升为艺,艺复晋而为道。道尊自然。各安其位,乃得大和谐、大欢愉。观赏赵普隶书,当于块垒中觅得怀古幽思,历史沧桑,诗词悟境,关切众生万象,自视平凡渺小的胸襟。取得开掘精神,去拓展生活、书卷、大自然之美,丰富人生历程。 赵普的书法艺术仍处发展时期。酝酿变法,复归平正于绚丽,是其艺术目标。前不久北京书协等单位在地坛公园方泽轩为举办的主办先生新作《隶书解释与临习》首发式暨赵普书法研讨会,既是对其数十年来书法艺术的阶段性总结与促进,先生对此十分感激和欣慰!年华有限,艺海无涯,先生会不断自新,阔步前进! 赵普,1939年生,北京市人,工艺美术师,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英国东风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顾问等职。曾从事陶瓷美术、染织美术及环境艺术工作二十多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书法创作,时有书法作品获奖。出版著作有《隶书学习与欣赏》、《赵普隶书治家格言》、《赵普书法集》等多种。其艺术成就入编《中国文艺家传略》、《中国古今书家辞典》等辞书。 中国书协副主席、北京书协主席林岫女士在“赵普书法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书协副主席、北京书协主席 林岫女士在“赵普书法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耕云种月岂徒然 澄怀理砚净心象 天地有情留锦篇 愿与赵普先生共勉,也与大家共勉。 赵普先生作品赏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