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谈到过,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一些成名的书法家,一般均为达官显贵或者豪绅巨富之家,这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大量的书法资源,学习书法极为便利。 而在古代印刷术不发达的时代,普通人读书识字尚且不易,想在书法上取得一定成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几乎见不到一个“布衣书法家”。 邓石如隶书《少学琴书册》 但是因为个人的际遇不同,此话也并不是绝对的,我们今天介绍一位书法家,他一生以布衣终老,被誉为清代的书坛泰斗,其书法“五体皆能”,1000年来隶书第一! 1000年来隶书第一,这话并不是我说的,而是大文学家曹文植的评价: “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意思是说江南的邓先生,书法四体皆能,可以称得上是清朝第一。 这里的邓先生,就是邓石如! 邓石如隶书《少学琴书册》 邓石如先生是以篆书、隶书闻名于世,他的篆书也是以隶书笔法写就,这字已经入了化境,堪称千年第一,此话并无虚言,千年以来,无人能够超越他! 邓石如家境贫寒,他的书法启蒙是受到了祖父与父亲的影响,这种家族的兴趣“遗传”使他终其一生始终对书法保持着一种热忱。 在幼年的时候,邓石如曾经读过一年的私塾,后来因为家境贫苦,便开始外出谋生,摆过地摊,卖过干粮,深入体会过人情冷暖。但即便生活再怎么困顿,他对于艺术的探索热情依旧不减。 邓石如隶书《少学琴书册》 在他32岁的时候,他的人生发生了转折,清朝的大学者梁献极为赏识他,并推荐他去金陵的梅谬家学习。金陵的梅谬家是豪富之家,收藏了全天下最为丰富的秦汉以来的珍本拓片,以及那个时代最为经典的书作。 邓石如得此机遇,在梅谬家的八年时间当中,对中国古代的经典反复锤炼,从篆书到八分书,从历史到章草,从今草到楷书、行书,他是清朝为数不多的能贯通“五体”的一个人,而这种成就正是他八年间不断的孜孜以求。 邓石如平生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隶书,其隶书代表作《少学琴书卷》,成为了清人学习隶书的重要范本。 邓石如隶书《少学琴书册》 当代人学隶书很难得其法,碑刻作品的笔法让初学者极难领会,在不得法的情况下,很多初学者走了弯路,而邓石如此件隶书《少学琴书卷》,代表了千年以来隶书的最高水平,也因为是墨迹版本。 在用笔与结构意趣上,皆是继承了汉魏遗风,所以,对于隶书偏好的朋友,这件作品是绕不过去的!他的隶书已经入了化境,后人无人能及得上! 邓石如隶书《少学琴书册》 大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评价邓石如:
这种评价丝毫不过誉,在“二王”书风笼罩1000多年的书坛当中,邓石如以一己之力开启了清朝的碑学大门,可谓居功至伟! 邓石如的这件隶书作品《少学琴书卷》更是其书法最高成就的代表。 邓石如隶书《少学琴书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