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提纲

 许愿真 2014-05-06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一.我知我家

 1.家庭关系的建立(P5)

(1)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的特点: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

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小两口结婚成了家;

②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

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

④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

(4)家庭的结构:

现在一般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

核心家庭,是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是指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

单亲家庭(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

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者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

(5)家庭的功能: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样的功能。如:物质生产 人口生产 消费 抚育和赡养 教育 休息娱乐 等功能。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P6)

(1)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自然的一种亲情。

(2)有志者不嫌家贫,明理者不嫌父母丑。不管出生在什么家庭,我们与父母的血缘亲情是无法改变的。

(3)认识自己的家,特别是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P7)

 

二.我爱我家

1.大人讲我小时侯(P8)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第一所学校

(2)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2.无悔的奉献(P9)

(1)在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是母爱和父爱。这种爱是无私的爱、永恒的爱,是无微不至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

(2)学会感受爱、奉献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3)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3.感受家庭温暖(如何感受家庭的爱?)(P10)

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经济来源)、安全健康保障(身体保健),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三.难报三春晖

1.爱洒心间 (孝敬父母的理由?) (P13)

(1)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2)我们应该以爱回报:

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3)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2.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P14)

(1)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什么是孝敬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2)孝敬父母的表现:(P15)

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收获的是甜蜜。

(3)孝敬父母应注意的问题:(P17)

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

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③如果父母作出不道德的事时,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是为父母好,这也是孝的表现;

④如果父母其触犯法律,做儿女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

⑤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一.严也是一种爱

1.成长也会有烦恼(P19)

(1)产生烦恼的原因: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2)产生代沟的原因:

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也不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

(3)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有危害(P21)

(1)逆反心理的表现:

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

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2)辨析逆反心理(如何看待逆反心理?)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我们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3)逆反的行为表现:(导致的危害)

①与父母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他们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或者由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父母本人的恶感,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都是错误的,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②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

(4)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二.两代人的对话

1.架起理解的桥梁(怎样与父母沟通)(P23)

(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

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

与父母发生矛盾时,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沟通,其实是辨明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

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

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

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

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

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最关键;

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

2.交往讲艺术(如何与父母交往?)(P26)

(1)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

(2)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

(3)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

,宽容会得到更多的爱和快乐。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一.同学·朋友

1.我的人际圈(P31)

(1)闭锁心理的含义:

闭锁心理是将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自我封闭,不轻易外露。

(2)闭锁心理的危害: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如果封闭自己,只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树轮”萎缩,使自己陷入孤立。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就会接触更多的人,分享更多的经验和快乐。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会更精彩。

(3)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选择的结果。

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4)交往中受人欢迎的品质?

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大家喜欢和信赖的人。

2.与友同行(P32)

(1)什么是朋友?交友的益处有哪些?

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2)朋友从哪里来?

朋友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对于友情,需要我们明智而谨慎地把握。

(3)交友的原则:(P33)

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②人无完人,人各不同。欣赏他人、赞美他人,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我们就会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

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我们要广交朋友,珍惜朋友情谊。切莫轻交甚至滥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我们要慎交朋友。

 

二.男生·女生

1.让我们荡起双桨(P36)

(1)与异性交往的意义:

①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友谊。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使男生成长为男子汉,女生成长为好姑娘

(2)男女同学交往应注意的问题?

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2.把握青春  把握情感(P39)

(1)正视男女生交往中的情感问题: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2)如何把握情感(如何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情感?)

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在选择中我们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大成人

(3)在与异性相处时,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社会的法律、道德,学校的纪律、守则,社会的良好习俗,健康的文化环境,给我们提供了外界的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我们的自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第四课  老师伴我成长


一.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

1.我给老师画个像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2.我爱我的老师(老师的作用)(P44)

(1)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老师交给我们思考方法、让我们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3)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

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

(4)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老师有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老师既是我们的良师,也是我们最真挚的朋友。

(6)“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就能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的进步。

二.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

1.师生交往新观念(P48)

(1)传统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学生把老师看做权威,而自己更多地扮演“遵从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影响了师生间的交往。

(2)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2.共筑师生情感桥梁(P48)

如何与老师正确交往?

(1)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2)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3)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4)原谅老师的错误。

(5)礼貌待师。

(6)注意场合。

(7)勿失分寸。


 

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一.世界文化之旅

1.丰富多彩的文化(P56)

(1)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

2.和谐的文化乐章(P58)

(1)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每一种文化都有自有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2)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的单一,世界的发展更趋向与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3)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态度?)(P60)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面对文化差异,不应该是排斥,而应该沟通,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主张各国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

 

二.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1.开放的胸怀(P61)

(1)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2)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2.搭起文化的桥梁(P63)

(1)对外来文化该持何种态度:

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青少年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3)正确面对文化差异(方法):

尽量消除误解,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

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

寻找能联结双方的相似点;

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探索有效地沟通技巧;

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4)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宣传、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一.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1.网络沟通无极限(P66)

(1)网络交往超越了时空,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

(2)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

(3)网络交往的突出特点:

超越空间。

平等交往。

广泛联络。

自由选择。

2.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1)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迄今所拥有的容量最大、内容最全面、传递速度最快的信息中心。

(2)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也容易使我们沉迷网络游戏,网络成瘾,发生诱惑、欺诈行为。

(3)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聊的信息上浪费精力。

(4)要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网

 

络上的不良诱惑。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俘虏,而要做网络的主人。

(6)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三大特征。

 

二.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1.学会自我保护(网络交往原则)(P72)

(1)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

(2)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意泄漏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尽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师长帮助解决,不要仅仅依赖网友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免受骗上当。

(3)提高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2.遵守网络规则(P73)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和法律。

(2)国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管理部门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一.礼貌显魅力

1.礼貌是尊重(礼貌的重要性?)(P79)

(1)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2)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讲文明、讲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这些优良品质是友好交往的道德基础。

(3)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重轻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2.“谢谢” 的魅力(有礼貌的表现)

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

度和行为等方面。

(1)语言文明。

(2)态度亲和。

(3)举止端庄。

 

二.礼仪展风采

1.因礼仪而优雅(P83)

(1)礼仪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

    礼仪是指各种礼节和仪式,包括社会交往中自然形成的各种文明举止。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

(2)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礼仪无处不在。就个人礼仪来说,表现在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许多方面。

(3)讲礼仪的重要性:

①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②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会使我们变的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还能展示我们的内心的自信,蓬勃的朝气、振奋的精神。

(4)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是最常用的三种合乎礼仪的姿态。它能展示我们内心的自信,蓬勃的朝气、振奋的精神,有助于强健我们的身体,还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2.社交礼仪ABC(P86)

(1)基本的交往礼仪:

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展示我们优雅风采和高尚品德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

(2)对待传统礼仪的态度:

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3)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

要“入乡随俗”。尤其不能违反民族禁忌,因为这会伤害民族感情,妨碍交往,影响团结。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


一.竞争?合作?

1.平等竞争(P90)

(1)竞争的积极作用

竞争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2)竞争的消极作用:

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竞争的压力可能引起我们心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会把别人的成绩看作一种威胁,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嫉妒心理

(3)忌妒心理是一种微妙、强烈而又隐

蔽的消极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

(4)竞争是基于一定规则进行的。如果在竞争中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轻则违背道德良心,重则触犯国家法律。道德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5)竞争的目的:

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合作共享(P93)

(1)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2)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

合作有分工,要求各方承担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合作的核心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3)事业成功的土壤:(合作精神的作用)

合作能集聚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二.合作!竞争!

1.在合作中竞争(P95)

(1)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 (怎样理解?)

    一方面,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3)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合作的过程是互帮互学、互相提高的过程。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4)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善于找准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与他人竞争。不以成败论英雄。

(5)面对竞争的成功,应再接再厉、更进一步,面对竞争的失败,而应总结经验、奋起直追。

2.在竞争中合作(P98)

(1)合作是为了更高的目标,合作越好,力量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

(2)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3)对于竞争或者合作过程中的分歧和误会,不能心存怨恨。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考虑,想想别人的难处,缩小分歧,消除误会,以诚相待,帮助他人,求得共同发展。

(4)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对的利益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一.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1.金无足赤  人各有别(P101)

(1)宽容的内涵:

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2)为什么需要宽容?

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

②“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③如果我们受到别人无意之中的伤害,对别人的“对不起”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可冤冤相报。

2.宽容他人  悦纳自己(P103)

(1)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接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

获得更多的朋友。

(2)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3)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会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诚心帮助他人,心胸开阔、与人为善,因而受人尊敬。

(4)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宽容是有原则的,要讲究策略。

(5)我们不仅宽容他人,还要宽容自己、悦纳自己。宽容自己意味着承认“人无完人”,容许自己犯错误,给自己留下改过迁善的机会,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

 

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P105)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实质关心

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的内涵:

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2.理解至上  善待他人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

(2)换位思考的含义: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3)以欣赏的态度待人:

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1.人生而平等

(1)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在人格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①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

②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③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尊重人的差异(正确态度是什么?)

    人与人之间有差异。自己的某些优势不是自傲的资本;自己的某些劣势也不是自卑的理由。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相互取长补短,才是我们应该采取得正确态度。

(3)平等对待处于不利地位的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尊重从我做起

(1)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2)尊重社会就要遵守社会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维护公共秩序,践行道德、遵纪守法等

(3)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尊重自然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一.诚信是金

1.言而有信  一诺千金(P115)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含义:

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含义:

    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4)不诚信的危害:

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5)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2.对人守信  对事负责(P117)

(1)诚信的基本要求是: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2)“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3)不要轻易许诺:

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轻易承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我们在没有把握答应别人的要求时,不要轻易许下诺言,要学会拒绝;一旦有所承诺,我们应该努力兑现。

(4)做人无大事、小事:

我们所做的大事、小事,都要认真面对,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事小事之分。生活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做诚信的人

1.诚信守则(P119)

(1)诚实与信任的关系:

    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实事求是是诚信的根本

(2)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在情与法的冲突时,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2.诚信的智慧(P121)

(1)诚信要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

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诚信的正确选择。

(2)诚实与隐私的关系

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面对这一两难选择,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尊重他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3)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4)诚信的核心是善。我们正确理解诚信原则、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