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北京市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图]

 千秋志 2014-05-06
2013年北京市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图] 作者:郭晓钟 来源:北京市地情资料网 浏览次数:73 发布时间:2013-03-08 10:15:53  
 

  2013年北京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于2月27至28日召开,各区县、《北京志》各分志承参编单位地方志办领导以及年鉴编撰单位负责人180多人参加会议。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志》主编段柄仁,北京市地方志办主任王铁鹏,副主任侯宏兴、张恒彬、谭烈飞出席本次会议。
  27日上午,王铁鹏作《北京市地方志工作2012年总结和2013年安排》的工作报告。他指出,2012年,全市地方志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一是二轮修志顺利进行,首轮志书加快收尾;二是大年鉴工作格局逐步构建,年鉴编校质量不断提高;三是理论研究多方推动,学术交流卓有成效;四是资料管理工作上台阶,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五是宣传工作不断取得成就,志鉴利用渠道进一步拓宽;六是旧志整理稳步推进,规划外志书编修取得新收获。在2013年工作安排中,他明确了全年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形成志书初稿为重点,扎实推动二轮修志工作;继续推进大年鉴工作格局建设,不断提升年鉴质量;坚持以服务实践为导向,积极推动志鉴理论研究;加强资料和信息化工作推动地情信息中心建设;加大地方志宣传力度,提升地方志资源的利用价值;加强全市方志馆(室)建设,拓展视野发展空间。随后,谭烈飞对《关于第二轮北京志书编纂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关于北京市第二轮地方志书中注释的规定(试行)》、《关于北京市第二轮地方志书中图照的补充规定(试行)》等文件进行了简要说明和释义。
  下午,与会人员分成7个小组,就上午的工作报告以及即将试行的4份文件进行了分组讨论。各组普遍反映今年的工作报告作风实、内容全、目标清,既鼓舞了工作热情,又倍感今后工作还需更多的努力;即将试行的文件和规定,正逢其时,为当前和今后修志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与会同志就志鉴编纂、资料收集、理论交流、开发利用、宣传培训、方志馆建设等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
  28日上午,大会进行经验交流。石景山区地方志办公室蒋永红、密云县史志办公室郭生河、市体育局修志办公室刘兴忠、市纪委监察局修志办公室黄顺森、市旅游委史志办公室杨慧艳、市人力社保局办公室孙尚寅、市公安局办公室档案处刘亚利和首钢发展研究院史志年鉴办公室宋科匠分别作大会发言。
  段柄仁在大会总结时强调,现阶段正是志书初稿的形成阶段,是志书成书的关键时期,是前期组织宣传、篇目研讨、资料收集的集中检验,而质量是志鉴的生命,是修志编鉴工作的重中之重。段柄仁从三个方面,就如何提高初稿质量发表了意见:第一,对资料要精心选用,认真核实,并积极予以补充。要选好、选准资料,就需要熟悉资料的内容、质量和效用;对宏观大势、历史进程有所理解,同时还要坚持客观公正,尽可能避免主观偏见干扰材料的选用。资料选用时要再核实,要搞清楚它的出处是否可靠;在所涉及的规划、计划、工作报告和总结中是否有泡沫;口述资料中是否夸大或隐瞒关键事实、甚至编造历史等问题。志鉴没有终审定稿前,需要继续搜集、补充资料。第二,提高质量要初稿的起草、统稿和求教上下功夫。志书年鉴是众手成书的,这就要求起草工作要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志书撰写规范和篇章设置明确观点、理顺思路,安排好结构和资料,同时还要注意整体和布局的关系,使之上下相接,左右相联,关系顺畅,为主编或总纂通稿打下良好的基础。统稿是初稿形成的关键环节,这就需要主编或主纂挂帅出征,先是起草者进行指导,把一些预先想到的难题解决在起草者手中,然后依照宏观总体设计和志书特定的规范原则,从头到尾统一进行修改。在每个章节完成后,最好求教于有关专家过目,请他们在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上审核、把关。特别是专业性很强的内容和有争议内容,应请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审定。而后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补充完善,形成初稿,进入初审程序。第三,对修志理论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同时要大胆地创新。从整体上看志鉴质量的高低,是和志鉴理论的发展创新紧密相连的,志鉴编纂的实践,呼唤产生志鉴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志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志鉴编纂水平的提高。在志书编修进入初稿形成阶段,更需要理论指导,也是理论创新的大好时机,在提高志鉴质量的同时,充实志鉴队伍的水平,创新理论,为建立方志学科理论做出贡献的良好时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