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我的青春在哈佛(一个平凡女孩在哈佛的730天奇幻学习之旅,能复制的人生最好教育)》姜仁仙 著,乔木楠 译

 乐乎山水 2014-05-06
  • 版 次:1
  • 页 数:248
  • 字 数:113000
  • 印刷时间:2013-8-1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印 次:1
  • 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

  《假如我的青春在哈佛》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99.99%的人此生与哈佛无关,当这0.01%的机会来临时,你怎样用它逆转人生?
  一位与你我一样普通的女孩,突然幸运临头730天的哈佛奇幻学习之旅,她为你我写下。一个近到鼻尖的哈佛大学,能够复制的人生最好教育。
  眼不见不为实,亲身经历才是最靠谱的回答。文艺范儿犀利女记者,哈佛回炉深造,零距离感受哈佛教育,全情讲述最真实的哈佛大学。给你与我这样的普通人,一次能复制的人生最好教育。

内容推荐

  假如我的青春在哈佛》讲述了一段疲惫却让人着迷的哈佛之旅。人们常说哈佛是天堂,可经历之后才明白,哈佛其实是有着天堂口碑的炼狱场。不,很奇怪,在炼狱哈佛,你没时间痛苦;走出哈佛,你的人生价值百万。

  如果说阿仙同学在哈佛的730天学到了一件东西,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复制的人生最好教育——哈佛模式。一流赢在态度,二流输在方法,优秀来自严格自控的自我管理。这就是哈佛模式。

  不管你是不是哈佛学生,也不管你的人生会不会与哈佛某种联系。但是,如若能掌握“哈佛模式”,那它将是你生平维持自我竞争力的最佳资产。如果没有,那这就是你和哈佛牛人的差距,同时也是哈佛学生之所以一流、哈佛模式之所以神奇的原因。

作者简介

  【韩】姜仁仙(Kang In-Sun)
  毕业十年的小记者一枚,有点资历,有点能力,获得的新闻、传媒奖一双手都数不过来,有点神经质的小工作狂、傻大姐。一天,被幸运的石头突然砸到脑袋的她,被公司选派去哈佛深造两年。直至来到哈佛,她才发现自己不曾真正为自己学习过。
  在哈佛读书的她好似在读幼儿园。好的习惯完全没有培养起来,可哈佛的学生早已习惯了优秀。因此,她的哈佛不浪漫,不蓬勃,甚至疲惫不堪。
  哈佛的两年是最糟糕的两年,也是最珍贵的两年。 “在哈佛求学,改变了我读书学习的态度。”甚至改变了她的人生态度和际遇。

目录

编者序 趁一切还来得及

自 序 改变来得迟了些,但还不晚

1 哈佛模式,改变世界的秘密

如果不能独占鳌头,便是失败

哈佛这条大河,所有人都在自学游泳

别让哈佛成为你人生中绝无仅有的巅峰

哈佛投资你的未来

世代相传的哈佛狂热症

只要录取,学费减免!

当百万富翁,还是当总统?

金色名片——哈佛毕业证

2 读书模式 思想自由,生活严谨

学会快乐地学习吧!学习是自己的事

不敢停下来歇一歇

哈佛最重要的一课:规划时间

找一件“非你不可”的事

二流永远只是二流

用自己的声音说出梦想

哈佛人的大学生活法则

3 上课模式 对手,让我学得更带劲

哈佛为什么为你亮灯

个案研究:把知识留在脑袋里

耶鲁大学,永远的对手

我在哈佛读幼儿园

领导才能,比知识更重要

“他人指向”VS“做自己”

人生,要用自己的力量奔跑

4 生活模式 人生就像吃到饱餐厅

Shopping week:试听免费,不考试

英语成绩好,就能说英语?错

无法克服,原地踏步

想做的事,立刻做

在哈佛发烧,三十六度半

选择的乐趣——哈佛大学图书馆

睡袋+披萨=哈佛学生集会

开始的仪式——哈佛毕业典礼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编者序趁一切还来得及
  提到哈佛你会想到什么?
  厉害的高材生!“豪小子”林书豪,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智商和身高成正比——不是盖的;盛产总统、精英、国际名人!8位总统,30多位普利策获奖人,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不知道多少的一把手;辍学的世界首富!前有比尔?盖茨改变世界,后有扎克伯格影响时代。在校的,不在校的,只要是哈佛出来的都出手不凡。
  自打国内品牌地产董事长、走遍世界两极和七大高峰的王石60岁问道哈佛后,哈佛又和“再造重生”有了瓜葛。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哈佛走一趟,出来后都是高材生。哈佛神了!
  可是,哈佛学生为什么这么高?哈佛为什么这么神?他们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话不多说,先讲个故事。
  话说,一个哈佛博士生跟王石说:“王总,我毕业后打算回国创业。”
  “嗯,想法不错。”王总肯定。
  “但在此之前,我要上《非诚勿扰》找对象。”
  “啊?”王总诧异。
  找对象?还是上电视找对象?就女嘉宾那毒舌、鹰眼,哈佛博士能全身而退吗?牵手成功恐怕比登珠峰还难两个度。于是王石问:“找对象没错,可为什么要上《非诚勿扰》呢?”
  这个哈佛博士解释说:“我计算了一下,参加《非诚勿扰》大概需要20分钟,按照这个节目的收视率和广告费用换算,20分钟相当于两百万。也就是说,我没花一分钱就做了个价值200万的广告。以后不用我自我介绍,别人就会说我认识你,你就是那个上《非诚勿扰》的谁谁。我的名气就这么散播出去了,既省钱,又省时,20分钟宣传性价比无比高,我公司路一下子就宽了。
  另外,我上《非诚勿扰》就是想告诉全世界,我想谈恋爱。能不能在20分钟内搞定根本不重要。诱饵撒出去了,终究会有鱼上钩的。”
  瞧瞧,这就是哈佛毕业生的思维。
  20分钟,公司广告宣传,个人形象宣传,创业、找对象两不误。他这是在赚钱呀。节省下来的宣传成本、时间成本,短时间内创造出的影响力,就是他赚到的钱。
  王总还有什么好说的,只能说:“好!”
  很快,对象找到了,婚结了,事业起了,孩子有了。耗时不到一年。
  这就是哈佛人的思维逻辑,这就是哈佛人的速度,这就是哈佛学生的与众不同。哈佛校园里,如此奇葩数见不鲜。年轻人,你拼得起吗?
  每个人都年轻过,青春可以供任何一个人怀念、缅怀。但同样十年,二十岁到三十的含金量可以有天壤之别。利用三俗相亲节目推销自己,可不是一般年轻人能有的战略。可是如若你问他,提到哈佛你想到什么,他也会给出与众不同的回答:苦。
  要说哈佛这样的一流大学与其他学校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二流大学教你是什么,一流大学引导你探索为什么、怎么办。二流大学给你鱼,一流大学给你鱼竿。同样的四年大学,有些大学可能会是慢慢升温直到烫死你的水,让你变成青蛙;哈佛大学是让你有溺死危险的大河,把你培养成游泳健将。正是因为这样,在哈佛求学注定是苦的。
  作者客居哈佛两年,兼职学生、记者,揭开哈佛光环的一角,看见一个让她悔恨、汗颜的哈佛:努力的天才太多,一不小心就会垫底;要读的书太多,一天不读书,落人千日;忙到没时间吃午饭,叼着三明治听演讲……见证,讲述,薄薄的一本书,不只是在说哈佛如何一流,更主要的,她在诉说人生。时间不容倒带,假如易成谶语。不可能每个人都在哈佛,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哈佛模式,像一流人才那样思考,满身正能量地努力,养成优秀的习惯。
  趁着青春还在,有时间,有精力,有梦,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无论是恋人还是工作,全力以赴。别等老了再感慨,除非你像王石王总那样有钱,或者你像作者这样走运,可以砸钱在哈佛缅怀青春。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学会快乐的学习吧,学习是自己的事
  美国一所大学教人类学逾十五年的丽贝嘉?纳珊(化名)教授,一想到“近来的大学生”,就焦虑得不行。她总说:“我们上学那会儿哪像现在这样?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她抱怨道:“现在的学生几乎不写报告,书本也不会事先预习,就算特地空出时间给他们,也没有半个人找教授谈一谈。为什么学生这么难教?”
  纳闷之余,教授决定亲自去体验一下“近来的大学生活”。
  纳珊教授利用休假微服私访,进入大学一年级就读,住宿舍,吃食堂,忙着听课、参加课外活动。亲身经历后,她对大学生活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还出了一本叫《当教授变成学生》的书——变身为大学新鲜人的教授,终于能了解学生的心情了。
  之前她(从教授的立场看问题的她)觉得是学生没有把课业准备好,等她当过学生后才知道,学生根本没时间把所有科目的作业都写完。她也了解到,有些课业并不是学生感兴趣的科目,而是为了配合时间表才不得已选修的。最重要的一点,“时间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授虽然很用功,但大部分科目还是只能勉强拿到B。
  了解到学生的苦衷后,教授重登讲台,跟以前判若两人:削减了作业量不说,即使学生课堂上吃东西,她也不会啰嗦,因为她知道他们真的没时间吃饭。
  如果,当初这位教授是在哈佛回锅的话,估计她会更有感触,对学生会更仁慈,更同情。因为哈佛,是世界上运转速度最快的学校之一,哈佛的学生也是天天梦想变成三头六臂而不得的大忙人。
  在哈佛度过的第一个夏天,有种坐在疯狂传送带上的感觉。周一到周五发条拧紧,恨不得每天有三十四、四十四个小时,想要完成的、该做的事都实在太多,根本没有闲工夫去想乱七八糟的。也只有到了周末,神经才能稍微缓缓。
  星期六早上睁开眼,房间如遭遇抢劫一般狼藉。没水,没牛奶,冰箱里一无所有。一只裤脚搭在洗衣桶边,像烈士垂死于沙场。换下来的衣服来不及洗,只能随手抛在洗衣桶里,一周下来,脏衣服积攒到洗衣桶要“吐”。
  大扫除,补充“战备物资”,周末逃不开的必修课。
  公寓设有专门的洗衣房,洗完所有的衣服大概要两个小时,好在我有杂志可以打发时间。一把铜板就能换回一篮干净蓬松的衣服,这让我很满意。接下来去超市大采购。平时装满书的背包,今天也能空下来休息休息。
  我刚抵达美国时,来美国留学的弟弟正好准备回国,临走前他把车留给了我。我很喜欢开车,可是平时没时间开,况且在剑桥,停车是个难题,学校的停车场又贵得吓人,我只能周末过过瘾。
  兜风是件很爽的事。记得刚来美国那会儿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好奇,特别喜欢买一堆新鲜的蔬果和外国风味的食物,可惜好景不长,因为每天都忙得要死,根本就没时间和精力下厨做美食,从超市、菜市买回来的各种食材到最后只能到垃圾桶里去。我随之沦落到每天对付三明治的地步。每天在研究室里待到很晚,小组讨论弄得我精疲力竭,有时我甚至在想,“还不如留在首尔加夜班呢。”
  无法有效利用时间,是件很痛苦、很令人抓狂的事情。因为语言上的障碍,写作业总是很难,按时完成作业更是难上加难。每天下课一回到家,我就立马坐到书桌前,写作业。如果作业能顺利写完,那当然再好不过,可问题是作业根本写不完啊!
  只要我一准备读书,就会不由自主地对读书这件事充满疑惑:“为什么要念这些东西?”“以后有用吗?”每次我都要花上十分钟,才能把杂念从脑子里赶跑。
  肯尼迪学院的“回锅学生”都有类似的苦闷,我们的心还真是芜杂。
  在众多英语教授的必修课中,数学课最让我头大。大概是因为我身经百战,历经各种考试而不败,不小心练成了很强悍的神经,分班考试中我居然超常发挥,“不幸”地被分到了高级班。第一天上课时我头晕眼花,完全听不懂授课内容。身在数学高级班却听不懂数学课的人,还真是少见。坐在我身边的那些人,要么是大学数学系,要么是专攻过金融、经济的,他们有事没事就和数学打交道。
  数学课,好痛苦。可是痛苦刚开了个小头,更痛苦的还在后头。
  “了解数学,你将看到不同的世界。”这是英国戴维教授最爱说的宣传语,他是个擅长调动课堂气氛的人,同学们反响热烈,当然,除了我。教授知道学生当中有很多人是专攻数学之后欣喜不已,并决定跳过“简单”的部分,直接进入攻坚阶段。天呐,我怎么办?刚开始看到大家都懂的样子我非常自卑,为什么只有我不会?可后来我又觉得,凭什么简单的就不讲,这不是欺负人么?
  跳过的东西越来越多,我越来越听不懂,越来越讨厌上课。每次出门上数学课时,双腿会变得异常沉重,有时我会突然想“今天干脆去看电影好了,反正干坐在那里也是浪费时间”。接着想法就信马由缰,不受控制了,“不懂这个又不会饿肚子,不去又怎样”。如果这时候放任自己逃避,估计我会彻底成为一个沦落街头的问题学生。
  不过,课还是要上,不行就转去别的班级算了。但是怎么也不能放弃,那么多的学费不能白交啊。我决定在局面彻底崩溃前,找教授谈谈,看他能不能帮我。
  “教授,我已经有三个小时的课听不懂了。”
  “什么?那你怎么不说?”
  对啊,为什么我不说呢?我想着不会的话,回家看看书,自己用功一下就能补上。可是我太高估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了,课下根本就看不进去啊。教授帮我复习了一遍上次的讲课内容,一直讲到下课时间,他还反复确认,问我是不是真的懂了。他问我:
  “为什么你看上去无精打采,好像很累的样子?”
  “因为读书有点跟不上,英语也不太流利……”
  教授带着无可奈何的表情说:
  “你要学会快乐地学习,学习是自己的事,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什么。快乐一点吧!学校是个充满快乐的地方。”
  对啊,原来还可以这样看问题,我决定改变想法,对自己好一点。
  “干嘛要听别人表扬,自己觉得不错就可以了啊。我又没在美国住过,也没在美国念过书,可我依然能跟上进度,也是很厉害的啊!”
  顿悟后,倍感轻松。为了犒劳自己,我买了一直想吃的比萨,还买了一张CD。回到家,一边吃着热腾腾的比萨,一边听着音乐,一边享受着悠闲的星期五,心情总算好了一些。嗯,不必勉强自己非要做到最好,只要尽力了,跟不上也没什么好遗憾的,生活还是要继续,快乐一点吧。现在想起来,这番觉悟,应该就是学长经常提到的“在哈佛幸福度日的方法”。
  为了找乐子,我跑去买了直排轮鞋。每到星期日,宿舍前面的河岸道路都会封锁,禁止汽车进入,大家就在那里骑脚踏车或玩直排轮。以前我看到这种景象时,总是很羡慕,觉得那样一定很好玩。现在好了,将课业的重担搁下,报名参加了直排轮的课程。
  我很意外的是,它并不难学。踩着直排轮鞋,穿梭在查尔斯河畔,享受着迎面而来的风,心和身体都变轻盈。可惜没高兴俩礼拜,我就摔了一个大跟头,疼了好几天。
  没办法,再见吧,轮滑。
  剑桥的冬天非常美,不需要专程外出赏枫,只站在窗前,家门口那棵树就足以让人陶醉。窗框变成画框,窗外的风景如油画一般美丽动人。
  有一天晚上我正写着作业,期中考快到了,身为学生的我正为了学业焦头烂额,几乎快忘记过去的记者生活了。这时首尔有个朋友打电话过来。
  “你在做什么?”
  “快期中考试了,忙复习呢……”
  “哎哟,书哪有念完的时候啊,别虐待自己,出去赏枫吧!现在,哈佛的枫叶应该很美吧……”
  我一听,顿时有点焦躁。就是,都这把岁数了还读什么书啊!人生那么多美好的事物,要是不趁着年轻去看,没准就错过了。
  过了几天,我给一个在首尔的学长打电话,得意洋洋地告诉他我的这番“领悟”,但是学长似乎对我感到有些寒心。
  “枫叶永远在那里,现在不看,以后还有机会再看。可是,你现在不读书,以后再读书还有上哈佛的机会吗?还有比你现在更好的经历吗?不要再想别的事了,好好专心用功吧。”
  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过看了几片枫叶,还浪费时间打国际电话到首尔无病呻吟。结果,书没读好,枫叶也没好好欣赏,当然成绩也不怎么理想。
  在哈佛,读书就是唾沫星子,张嘴闭嘴都是。每次一到要交作业的日子,或是到了期中、期末考试时,大家总是愁眉苦脸,一个个都跟要和世界告别似的。
  只要同学在路上碰到,不用问,肯定是互相抱怨,叫苦连天。“整本书都是考试重点,我都快疯了!”“上星期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根本就没精神。”“教授要是给分低可怎么办啊!”“别人都那么刻苦,我完了……”等等,叹气声直冲霄汉。
  葛雷丝是科学史的在读博士,因为我们俩一起听日文课,所以比较熟。我们的聊天内容基本上都是抱怨读书好累。有一次偶然在路上遇见她,她一看到我,大老远就飞奔过来,跑到我面前后,气喘吁吁地跟我说:
  “你知道,我最近在忙什么吗?”
  “忙什么?”
  “忙着玩!”
  “什么?”
  “我说,忙着玩!综合考试结束了,从现在开始,我要先疯狂地玩一个月。其他的都靠后站。”
  博士班学生都开玩笑说PhD是“永久性脑残”(permanentheaddamage)的简写。博士课程已经很难了,写论文更是惨无人道。如果毕业后想当老师,那简直就是难如登天。
  不过也正是因为艰辛,所以取得成就后更让人满足。除了学位之外,每克服一个难关,每登上一个台阶,每次自我能力得到锻炼,都是巨大的收获。再说了,如果轻言放弃,又怎么能四处向人炫耀当初的勇敢和坚持呢?
  哈佛的学生都会哀嚎说“读书很累”,但其实读书于他们依然是很幸福的事。杰出的教授,书籍丰富的图书馆,学校不遗余力支持,与优秀的学生一起竞争和学习,大家都承认:哈佛,就是最理想的读书环境。如果没有这些,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心甘情愿地受苦受累。
  ……

书摘与插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