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花退热饮治疗小儿上感发热80例

 分享快乐168 2014-05-06
小儿上感发热是小儿临床常见病,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尤以冬、春两季多见。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银花退热饮,治疗小儿上感发热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发热2~5天,体温:37.5 ℃~39.5 ℃,有恶寒、鼻塞、流涕、咽痛喉赤、咳嗽、脉浮数等临床特征,白细胞计数偏高或正常。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为10岁,最小为3个月,3岁以下56例。

    2 治疗方法

    组方:金银花15 g,连翘、板蓝根各10 g,桔梗6~8 g,葛根6~10 g,升麻、蝉蜕3~6 g。每日1剂,每次水煎20分钟,兑匀分3次服。1岁以下儿童酌情减量。辨证加减:若咳嗽者加百部、前胡、川贝母各6~10 g;若里热微寒者加荆芥、柴胡各6 g;若咽部赤肿热甚者加马勃6~10 g、露蜂房6 g;高热者加石膏15~20 g;若烦躁不安,惊风者加钩藤、僵蚕各6~10 g;若挟湿者加藿香、法半夏、扁豆各5~10 g;若食滞者加炒三仙各10 g、莱菔子6 g。

     3 治疗结果

    8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不用西药治疗,均服中药治疗。治愈:服药1~2剂,体温正常,主症消失40例,占50 %。好转:服药2~3剂,体温正常,主症好转34例,占42.5 %。无效:服药3剂,体温及主症无明显改善6例,占7.25 %。总有效率为92.5 %。1~2剂退热的患儿一般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体温在38 ℃左右。2~3剂退热者主要是白细胞计数偏高,甚至达到16×109/L左右,扁桃体Ⅱ度肿大,体温在39 ℃以上,且合并扁桃体化脓。体温正常后,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而以清余热、调理脾胃,患儿即恢复健康。

    4 典型病例

    邱某,男,5岁,2002年11月12日初诊。患儿发烧,鼻流清涕,咽痛已两天,曾服用克感敏及螺旋霉素无效,即来门诊治疗。查体温39 ℃,面色微红,流清涕,咽部红肿,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心肺无阳性体征,指纹淡紫,脉浮数,舌质红,苔黄。查白细胞计数15×109/L。诊断:上感。即用此方加生石膏20 g,大青叶8 g,生甘草5 g。二诊:家属代

    汪某,女,26岁,初诊于2002年12月7日。主诉:头晕3个月。现病史:3个月来头晕,心烦易怒,胸闷,喜太息,心悸,寐浅多梦,健忘,注意力不集中,醒时眼睑沉重,舌淡红偏暗,苔薄黄腻,脉弦细。BP:72/60 mmHg。辨证:肝肾不足,阴不制阳,肝气上逆;肝气郁结,气滞生痰,痰气上逆。治法:降气化痰,滋补肝肾。处方:泽泻30 g、茯苓20 g、陈皮9 g、甘草6 g、枳壳9 g、沙菀子15 g、生白术15 g、白芍12 g、当归9 g、竹茹12 g、生姜6 g、夜交藤15 g、怀牛膝15 g,厚朴9 g。日1剂,水煎服。共5剂。二诊:2002年12月14日。药后诸症大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BP:85/60 mmHg。

    处方:上方加党参9 g、杜仲12 g。续服7剂。三诊:2002年12月25日。药后诸症继续好转,仅偶有头晕,余症基本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BP100/80 mmHg。稍有中焦湿阻之象,上方陈皮加至15 g。述,经服2剂后,热退,症状消失,唯患儿精神差,不欲饮食。查:体温正常,咽部红肿消失,两侧扁桃体无肿大,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7.5×109/L,上方去大青叶、生石膏,加麦芽、槟榔各10 g,又进1剂,其病愈。

     5 体会

    小儿上感,在儿科临床最为多见,除急性传染病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占首位,这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有关,主要是小儿脏腑娇嫩,形气不充,所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纯阳之体”,易受外感之邪。本方的重点在于治疗“风热型”,通过80例的临床观察,证实对小儿上感治疗疗效较佳。

    本方是自拟方,方中金银花、连翘、桔梗取其“银翘散”之意,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主;板蓝根凉血利咽,增强清热解毒作用;蝉蜕疏散风热;葛根、升麻升阳解表,透邪退热。全方共奏散风清热,解毒消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连翘具有抗菌作用,板蓝根对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病毒感染疗效良好。蝉蜕、升麻、葛根具有解热、镇静、解痉作用。本方治疗小儿上感而获得满意效果,关键在于其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镇静之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