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同有马的地名

 专治牙痛 2014-05-06

要子瑾说,大同有马的地名也比较有规律,主要与大同是军事重镇有关,最早的可追溯到汉代,最迟的是在明代,都是驻守的部队屯兵养马的地方,还有一部分含马的地名是明代与明王朝与蒙古鞑靼部落修好,开通马市有关,另一类就是马姓人家聚居的村落或街巷。

 地名  助马堡  大同新荣区郭家窑乡下辖村  村子里的堡子保存较为完好,是大同摄影爱好者经常光顾的地方。
  历史典故  据我市地方志专家要子瑾介绍,助马堡是明长城山西段的屯兵官堡,与镇羌堡、拒墙堡、拒门堡共称为塞外四堡。助马堡为嘉靖二十四年土筑,万历元年砖包。助马堡当时是作为一座军营用来驻扎军队的,在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应州参将移驻助马堡,其中兵马多,且军队的马骡驼也多。隆庆和议之后,明王朝与蒙古鞑靼部落化敌为友。大同周边开辟许多马市,其中就包括得胜堡马市、助马堡马市、宁虏堡马市等,当时人们流行一句话:“金得胜,银助马”,大量的税收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进入了明朝政府的国库。
   今天的驻马堡是一处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军堡的遗存,走进堡子里,村里的老人们靠在有太阳的墙根唠家常,对于不时走进村子的旅游者习以为常。券拱形的堡子门、堡墙基本保存完好,村里气派的瓦房旧院随处可见,但大都破败了,不少空锁着没人居住。堡子内城隍庙门前高高的石旗杆,古戏台以及临街古店铺及参将署等古代遗存,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说,清末大同有名的商人巨德英、巨芳就是驻马堡村人,助马堡南门内一条街,东门内南侧半道街均是巨家的店铺和作坊。还有的村民指着村西说,助马堡紧邻内蒙,翻过村西面那一座高坡就到了内蒙地界。村民们说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村里那些上百年的老房子、老院子希望有人维修,别倒塌了,最担心的是也许有一天这个村成为一个景点,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却没有了。
街巷  马王庙街  位于大同古城内东南角,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
  大同市民俗专家赵佃玺告诉记者说,马王庙街因附近的马王爷庙而得名。马王庙的遗址在原城区十一小院内,马王庙为前后两个大院,内院大殿里供有马王爷,马王爷是马面人身,而且马面上有三只眼睛,民间有教训人的俗话:你认得马王爷几只眼?便是从此而来。清代时马王庙南是一大空场,春秋之季有骡马大市交易,十分热闹。
记者昨日到马王庙街采访,与以前看到最大不同马王庙街原来的中医院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市场,进出市场的人在忙碌着做生意,这里的热闹景象与一街之隔的府文庙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采访时正好遇到了一位熟人,马王庙街的原住户今年45岁的李君娥,她告诉记者,她们家是老大同人,当年父母一直就住在马王庙街,在她印象中,这是一个有故事有历史的地方,马王庙街是古城东南角的骄傲,首先是离府文庙近,她父母那一代人小时上学堂拜文庙很方便。在她这一代,上学去医院都很方便,马王庙街6号是城区11小,马王庙街1号是中医院。这种街上的商业也很出名,听她的父母讲过,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马王庙街还有晋华毛织厂,制造毛巾、毯子。日本人占领大同后,也相中了这片地方,还曾开过一个土药公司,在这道街熬过烟土,祸害过不少人。现在街东侧的府文庙重修开放后,马王府这条街迎来了众多的观光客,不少人还专们拍摄老街旧巷,让这道街上的住户又增加了很多自豪感。
马家巷  是古城西北角西石府街附近的一个街巷。
据民俗专家赵佃玺说,马家巷是大同城内马姓人家最早居住地,他们应该多尔衮屠城之后,顺治年间从附近移居到大同城内的首批移民。马家当时靠种菜园子为生,最早有5-6户人家,后来人口渐渐增多,那条街上民国年间最多时有30多户老住户。
昨日记者去马家巷探访,马家巷南接西石府街,新旺乡新华村毗邻。这个街巷的房子与古城内老大同人大都住四合院不同,这里却是一排排的平房,共约5-6排平房,每一排一字排开有几个院落。据马家巷一位刘姓老人介绍,马家巷现在都是杂姓,基本没有姓马的。而且马姓人家原来的老院子在上世纪50-60年代大都拆了,新盖成了带院子的排房,原来马姓人家种的菜园子,后来成了新华村。马家巷最红火的时候是20年前,约有七八十户人家。但是近几年不少人搬走了,有些房子空锁了,常住的也不足20家。

地名 晾马台  在大同市西约40千米口泉河南岸,属大同市矿区四老沟街。据赵佃玺介绍,北宋时穆桂英在两狼关与辽军大战后,曾在口泉河洗马,后在离河不远的一个台上晾马,因而得名。晾马台因为是一片开阔的平台,多年前自发形成了四老沟矿的一片居民区,很繁华。

一位搬到同煤新六区的王大爷是晾马台的老住户,他说晾马台的居民通过三批集中搬迁,基本上都迁走了,几天前第三批晾马台的老住户也大都迁到了恒安新区,现在晾马台特别萧条,甚至可以用寂静无声来形容,只有个别人还暂住是因为新房子还没装修好,没来得及搬迁。王大爷说他不久前回过一次凉马台,看着居住了多年的地方被他们遗弃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想到他年轻的时候,也正是晾马台最繁华的时候,有商店、有学校,有集贸市场,矿工们的排子房盖得宽敞整洁,还有几幢三层楼房,最多的时候住户约有2000多户,因为晾马台是四老沟矿为数不多的一片平坦地,排子房也盖得气派,交通便利,很让山坡上的住户羡慕。他搬走后,因为留恋,每次到了矿上,一定回晾马台看看,怀怀旧。他问过矿上,矿上说将来这片地方可能会绿化,这让他又感觉到很欣慰。

马家小村   南郊区水泊寺乡下辖村地处城乡结合部,西跨御河与市区相邻,市地方志专家要子瑾认为,马家小村因马姓人家居住而得名。
记者从我市文物部门获悉,马家小村还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有早期人类居住的痕迹,这个村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的乡村。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于1991年9月对马家小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残房址四座,出土一组单位明确、特征鲜明的陶器。
近日记者在马家小村采访时了解到,现在的马家小村,杂姓居多,但这个村却是水泊寺乡有名的旅游村,该村利用本村历史、文化优势,近年来建起了颇具园林特色的北魏鹿苑风景区,村里人还保持着过年过节舞龙舞狮扭秧歌的传统,景区内的普音寺保留着许多传统民俗,像腊八节时向人们施粥,像四月初八的庙会,规模都很大,这个村一年四季都会吸引南来北往众多的观光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