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德炉 底款工艺探究

 末班车上的大猫 2014-05-07

首先感谢 王向辰老师 其探究和钻研精神令人钦佩,其无私的学者风范令人折服!


1印款

真宣中几乎大部分全部采用[印款]即[铸制印款]与[热冲印款]。而且款多数为长方形楷书阴印阳文,不同款式而同等级别的炉其款均大小一致。并且在10倍放大镜下观看印款,其字笔画的边缘[铸制印款]除了有[字刀]因整理字而留下的痕迹外几乎无刀痕。

注:([字刀]为整理字和镌刻款的工具)

[热冲印]款的特点是:款四框的立面与字都均有向下的斜坡,只是字微低于[镌款]的字,也很象[铸制印款],有章、印的效果。即没有修补痕迹,也没有铸模痕迹,只有热冲印的痕迹。

铸制形成的[铸印款]的特点为:明显没有热冲印的痕迹及镌刻痕迹,而有的只有铸模痕迹。

另外在官方仿宣中,印款也是主流,但多为硬篆与本年年号。官方不仅没有必要也不敢照抄及仿真宣的[印款]。

规模大制炉水平高的民间高手及名家他们可能也有印款。可能有与宣德字样相似的印款。只是款的大小、款字的风格与真宣的[印款]有区别,而几乎不明显。

民间的仿宣中(除高手及名家)没有[印款]。

关于印款的落制方法及落制过程大致为以下两种:

a [铸制印款]形成的方法

印款其中一种落制方法为[铸制印款]。可能多用于制炉的早期,虽然是炉与款一同铸成,但与[普通铸款]形成的方法不同。

[铸制印款]形成的方法大概为:用印章(正字阳文)翻出[泥印片](反字阴文),[泥印片]被烧成[陶泥片]后放置在[型腔]落款位置的凹槽里,固定好即可。

注:(其陶泥片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由于此凹槽是由在摸具上有个固定款位置的凸体,而形成的。陶泥片其大小与章印相同,仅长短有别。另外陶泥片需研磨,否则印地是不会平整的。)

这种印款的落制方法虽然复杂,但非常可靠也很难被仿制。同一级别而不同款式的炉,款不仅能够达到标准一致,而且字体清晰、平整,依旧有印、章的效果,所以官方是非常信赖的。

在白话文的《炉谱》里,有的把[印款]解释成[刻款]的,这是毫无道理的。'印'字丝毫没有镌刻的意思,更谈不上有'薄薄地刻上'等意思的字眼。但是把《炉谱》中【「底有长方匾印」】这样的话语解释成[刻款]可能是正确的(其长方匾印是否也有长方扁印之意,也就是长方形,但是否一定为刻款,待议),而其他的解释则就有些离谱了,而把[印款]解释成[铸款]那也只能是,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首先印款是由印章翻印而得,再由铸件反映而出,与真印一模一样,并无不爽之处。另外印是在印谱中留有印迹的,用今天的说法就是为了防伪,有利于查对。并且炉的数量也因陶泥印片的数量而受限,不会烂造、私造。所以铸制而成的印款是与摸具上刻的款字,它们虽然均为铸成,但意义不同,效果也不同,形成的方法则更不同。这是宣德之必然,仿者则无心也无力去为之!

印款不等于铸款还不仅如此,因为印款还有一种方法为[热冲法]。为什么不是[冷冲]?我们可以想一下,以款这样的形式用冷冲的方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太可能的。铁虽然比铜硬,但在古代用土法降碳或改变碳的结构来达到钢的硬度,可能困难。所以因款有这一现象,我称之为[热冲法]。(因谱中记录有[冷冲])在此是否低估了古人的智慧与能力,也不好说。因为过去的很多事,现在并没有明确。

而此铁制印章现在是否还存在,本人不清楚。因铁有易于受腐蚀的原因,也有易被销毁的可能,所以我想存在的可能性不大了,如果有存在的可能,其可能存在的也只能是其[印迹]了。

b下面介绍用[热冲]方法而形成的印款其方法

厚重的炉被加热后,在炉内顶有一个与炉内底相吻合的垫,有可能事先用一个锋利的字刀(铁制),切割出字的大概轮廓,然后把多余部分去掉,再用坚硬的(反字阴文)印章(铁制),反复敲击[套印]而成。

薄型炉也有可能把炉加热后,在炉内顶有一个与炉内底相吻合的垫,直接用坚硬的(反字阴文)印章(铁制),反复敲击套印而成。

以上这种[印款]的落款方法为[热冲印款]。由于是印、章的效果,此方法官方也是非常信赖的。且正规一致,是必然的首选,后人很难仿制,也是成熟时期制炉水平的标志。

而古人的冷焊及热冲技术在当时我认为是不容置疑的,而冷冲技术我不能想象。

注:(莫氏硬度[银为2.7]、[金为2.5]、[铜为3.0]、[铁为4.5]、[铅为1.5]、[锡为1.8]、[锌为2.5],铁的密度为[7.9])

2刻款

真宣中[刻款]极少,看上去几乎不象[刻款]。然而真宣的刻款是很难看出来是镌刻的,在10倍放大镜下观看,几乎也无刀痕,很象[印款]字,只是款字棱角分明,且微高于[印款]字。

'天生'就带有镌刻款的炉其特点是:镌刻款其四框的每一条边的面,不仅是上下垂直的,而且四角与炉底面的高度相等,且边凸呈现桥形状,高于炉底。

这是因为炉在没有印、刻款时,炉的底部有块圆形的凸起。这不仅是铸造工艺所决定的,也是特意为印制款和镌刻款而预留的,同时也是冶铸水平高工艺讲究的一个体现。

刻款在官方的仿宣中也很少。而官方的刻款虽然有镌刻的痕迹,但字非常规矩、书法到位,笔画不会有意到笔不到的现象,而且整齐、棱角分明,款的凹面与炉的表面均一样平整。

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官方铸制的炉,而刻款的水平却不及制炉者的水平。这是因为此炉最初就是[无款]的炉,后来被镌刻上了宣德字样的款(如德字心上无一横的宣德款),或是被镌刻上了官方字样的款(如有带有后朝本年年号的款、仿官方、仿宣的款,也有民间字号、雅号、名、字等款)。这种现象非常之多刻款之多,其主要原因上面也已经说明了,就不多言了。

注:(本文章里所说的[后朝]无疑是指自宣德以后的各个朝代)

刻款在民间的仿宣中也有,但很容易被看出来是镌刻的。字不成体,甚至非常潦草,有刻刀痕及修补痕迹,甚至款的凹面不平整,有的即便字规矩,款的凹面也不平整。刻款之多也最复杂,可信度也最低。

刻款的年代与炉的年代、刻款镌刻的水平与炉的制作水平、刻款的风格与炉的风格往往不一致。而同一时期的炉,其刻款的镌刻水平、字体、风格、手法及习惯不一致是正常的;且常常出现不同时期的炉,其刻款的镌刻水平、字体、风格、手法及习惯被仿制的却没什么区别。炉体与刻款新旧一致,甚至出现炉体与刻款新旧不一致的现象,但均不能说明此刻款肯定就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后刻上去的。因为在新旧一致的现象与新旧不一致的现象里,有时也有假象。另外遇到 [刻款]的炉,可以把它视为[无款炉]或把它视为仅仅是炉身上的一个装饰,就可以啦!因为刻款只代表镌刻者的意图,不能明确体现炉的年代,所以即不能仅凭刻款断定炉的年代,更不能仅凭刻款断定炉的真伪。

3铸款

真宣中没有[铸款],只有[铸印款]。官方仿宣中[铸款]也极少,几乎也没有[铸款]。民间的仿宣中[铸款]很多。常见[普通铸款]特点是:字的笔画不是宽深,就是浅细。民间的铸款不仅有铸模痕迹及修补痕迹,甚至字歪曲。

然而民间的铸款,常常也存有相同款式,其款却有大小一致、字一模一样的现象;也有仿制出的宣炉在同级别而不同款式的炉中,款却不能够达到大小一致、字一模一样的标准。其原因是:仿者事先把款直接刻在了模具上,而模具上的款又都不相同而导致的结果。它与章、印铸制形成的 [铸印款]截然不同,且字缺陷较多,也极为粗糙而蠢笨。(而民间炉的生产其量偏多的,采用铸款的机会也较大)。

而官方或高手用[失蜡法]仿制出的宣炉,在同级别而不同款式的炉中,虽然其款也能够达到大小一致、字一模一样的标准,也有印款的效果,其原因与方法是:把款印(即反字阴文印章)直接印制在蜡模上,而形成的结果。

但官方与宣德的款字写法明显不同,并且多为硬篆及本年年号,即便有宣德字样,其德字的心上一定有一横,其他作品也不例外,这种原因已经谈过了。

为什么真宣及官仿中没有普通铸款?(铸印款除外)有两个理由:

a首先在炉谱中,根本就没有关于真宣为[铸款]字样的任何解释。

在《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谱)中记载只有【「炉底有长方印款」】、【「炉底印款」】等等字样的解释。

注:(由于[普通铸款]上既没有[热冲印]的痕迹,也没有[铸印款]的铸印痕迹,更没有章、印的效果。所以这也是普通[铸款]区别于[印款]的证据。)

b官方在制炉的过程中是不会让半成品或残品都带有落款的,只有合格的成品才允许带款,真宣中[样炉]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如果在制炉时,有打磨、镌刻、显色及整理的过程中,始终带着款是非常不方便的,也是很容易磕坏款字的,而一旦磕坏且不易修补。

虽然[铸印款]有始终带款这样的现象,但[铸印款]与[热冲印款]其字基本上是不用作修补和整理的。其它工序完成后,[铸印款]的[陶泥片]才会被取下,所以也不会对款字造成伤害,而作简单的整理即可。而不管采用什么铸法,就炉款而言,款字朝上朝下均有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铸造缺陷的可能,这是事实。但[陶范法]相对好些,[陶泥片]相当于局部用了[陶范模],所以款字出现铸造缺陷的可能相对少,且款字清晰、平整规范。

假如采用把款刻制在摸具上或直接印制在型腔上与炉一起铸出,虽然也可以达到正规一致,但字体极易出现铸造缺陷,极易被仿制,同时也没有章、印的效果。然而与在炉体上直接 [铸印]相比,字体没有缺陷,与[热冲印]类似,其效果与直接用章、印的效果一样,也不易被仿制;就当时的制度及条件而言,至少仿制困难。

4化学腐蚀款

还有一种款,即不象印款、铸款,也不象刻款。这种款常常与铸款混淆,是一种现在用化学方法腐蚀而成的款,其特点为:款的凹面及款字的边缘明显凹凸不平。而不用再解释,一看便知。

王向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