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理新农村见闻:“农家乐”乐在农家[组图]

 瞬闻广 2014-05-07

 

大理新农村见闻:“农家乐”乐在农家[组图]

 

 

“古道客栈”是寺登街坊最早的“农家乐”。中国网 张梅芝/摄

“古道客栈”是寺登街坊最早的“农家乐”。中国网

    在大理,“农家乐”有遍地开花之势。

    一路走来,进进出出的“农家乐”形形色色。在这里,旅游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白族农家饭菜,可以体验白族民居里的悠闲日子,也可以起个大早,走出村子去领略晨曦中的田园风光,抑或可以漫步在村子里老街的石路上,看小孩子依在老人们怀里晒太阳,数一数白族民居的门楼有几重几檐……

    这是农家的生活吗?是,又不是。这是“农家乐”, 这里没有了农家为柴米油盐算计的苦恼,没有大人们养育孩子的艰辛,也没有披星戴月种田纺织的劳累,有的只是农家的闲适,粗茶淡饭的简单,来旅游的人们可以暂时放下加班多多的烦恼,放下为裁员而生的担忧,放下还房贷的焦虑,放下一切一切的不如意,让身心舒展开来,忘情地呼吸清净的空气,疯狂地唱一曲白调,这是一种何等的放松,何等的惬意!

    “农家乐”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在乎吃什么,住什么,玩什么。它不是只能远远地观赏的舞台剧,也不是仅供参观模型,它的“乐”在于它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是活生生的一个房子,一杯水,一碗饭,一首歌谣……是那种身在其中的享受。但是,它毕竟是一个旅游项目,所以它又必须给旅游者吃点什么,住点什么,玩点什么。于是,有些地方的“农家乐”也盖起高档的宾馆,建起了许多不古不新的亭台楼阁, “农家乐”变成一个空壳,除了地方是在农村,别的,徒有虚名。

    还好,大理的“农家乐”没变味。

    寺登街有一家叫“古道客栈”的“农家乐”就很不错。那天的行程是从鹤庆到剑川,车子在狭窄的山路上走走停停,几次险情让一行人着实手心出汗, 60公里的路,直走到中午时分才来到村口。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步行进村,转眼就拉来距离,三三两两地寻找起自己的兴致所在。这是一条老街,沿街两侧是古老的店铺,小饭店,修车的铺子,花花绿绿的绣花鞋…… 走着走着,一路上被揪住的心渐渐变得平平的,再没有一丝丝的纠结。

 

鲜花掩映的农家乐客栈,美轮美奂,赏心悦目。中国网 张梅芝/摄

鲜花掩映的农家乐客栈,美轮美奂,赏心悦目。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到了,这就是 ‘古道客栈’”。于是大家走进这座不太显眼的门楼。外边不起眼,里边却别有洞天——一个鲜花盛开院子,院子正中摆放着一张张小小的方桌和小板凳。“上菜啊!”客栈老板热情地招乎着上菜。不一会,桌子上已经摆得满满当当。“啊,竟然是白族最著名的‘八大碗’”。白肉,豆腐,炸鱼,豆子,米粉……这可是白族过节时才能吃到的丰盛大餐,难得一见啊!

    客栈的小老板姓赵,很热情的一个小伙子,他告诉记者,他是一个设计师,平时在省城工作,客栈主要是他媳妇在打理,而他的父亲老赵才是客栈的创办人。老赵老板60多岁,此时正和她的小孙女玩耍。见到记者,他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出钥匙打开一间间客户的房门。 “你们的客栈哪年办的?” “80年代,是村子里最早的客栈。”“怎么想起来要办客栈?”“那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员在这一带做调研,就住在家里。从那以后,就想干脆办个客栈。”“来住的人,中国人多,还是外国人多?”“有中国人,但是老外也多,他们很喜欢这里,有时一住就一两个月。”记者走进一间客户,感觉除了干净、整洁,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站在里面向外看时,面对的是一院子的花花草草和干干爽爽的阳光下晾着的白色被单,心境一下子不一样起来。

    老赵老板所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此地调研的事情,是寺登街的一件大事,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是寺登街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2002年值得关注的100个世界濒危遗址名录。“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台、客栈、寺庙和寨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这句简单的描述从此改变了沙溪镇寺登街的发展轨迹,成了后来沙溪复兴工程的起点。


寺登街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台、客栈、寺庙和寨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中国网 张梅芝/摄

    寺登街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台、客栈、寺庙和寨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

    寺登街因茶马古道而多了些历史的厚重感。也因茶马古道路,在很早的时候,这里就有了往来于西南地区到西藏的茶马盐互市,有了马队,有了客栈,特别是有了马店。这一切,是寺登街区别于别的村落的地方,对于 “农家乐”自然也就有它有特别之处。在这里享受“农家乐”,除了乡野情趣,还可以循着回响在历史长河中的那一串串马蹄声,去寻找岁月留给这里的痕迹。

    农家乐,渔家也乐。就在“农家乐”红红火火的时候,大理市金梭岛的渔家乐也蓬勃兴起。金梭岛,光听名字就让人心动。这个洱海边的专业渔政村,是洱海中最负盛名的第一大岛,因其形状如梭而得名。如果能乘一叶小舟,在洱海上漂移,然后登上小岛,那一定是十分浪漫的事情。可惜的是,为了安全,旅游者只能坐摆渡船上岛。不过,这并没有减少人们对金梭岛的赞美。一排排典型的白族民居,面对碧波如洗的洱海,恬淡而宁静。住在这个小渔村里,看袅袅升起的炊烟,品鲜美的鱼宴,听老人们“天荒地老”的恋歌,想想就让人心醉!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业的发展也打破了这里本来的宁静,但同时也给村子带来了发展的生机,特别是在封渔时节,渔民们不再寂寞,村子里一年到头充满了欢乐。

鱼鹰表演者是一位60多岁的老渔民。当他的鱼鹰抓到了鱼时,他就会把这只全鹰高高地兴起来,让大家高它喝彩。中国网 张梅芝/摄

鱼鹰表演者是一位60多岁的老渔民。当他的鱼鹰抓到了鱼时,他就会把这只全鹰高高地兴起来,让大家为它喝彩。

沙村的鱼鹰表演,是渔家乐中动人心魄的节目。生活在沙村的人们世世代代靠海吃海以海为生。沙村的渔农出海捕鱼很少用网,而是依赖渔鹰。2008年,杨玉藩,这个被渔民们称为渔鹰王子的白族小伙子,硬是靠了自己的渔鹰之梦,把六户渔鹰人家集中起来,办起了渔鹰驯化基地,并把这种古老的渔业文化拓展成为旅游项目。那天,记者乘坐在专门的小船上,跟随渔鹰王子进入表演区的水面。只见那些乖巧的大鸟,时而端坐地船头,时而用翅膀划过水面,时而高高地飞向天空,最激动人心的是它把身子插入水中,用长长的嘴衔起一条鱼时,全船的人发出尖叫声。那渔鹰仿佛知道大家是在为它喝彩,越发的勇敢和机智。“又捕到一条大鱼!”“好厉害啊!”“好样的!”欢呼声在水面上荡起一阵波澜,随着海风向远处飘去……

作为旅游项目,“农家乐”大有潜力。在云南省和大理州政府提出“旅游二次创业”的发展思路后,大理州的旅游业出现了很好的发展势头。 “农家乐”如雨后春笋,城里人喜欢“农家乐”,在大理的洱海周边,出现了许多小客栈,绘画的,雕塑的,写书的,悄悄地住进去,一两个月,潜心做事,休闲度假。祖祖辈辈种地为生的农民、捕鱼为生的渔民有了新的生活,腾出家里的房子改选成客栈,自己家地里种的玉米、白米、蔬菜,成了招待游客的美味。村里的环境变了,农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变了,看到的,听到的,也大不一样了,最重要的是,收入增加了,生活更富裕了。“农家乐”真的让农家乐了。

“古道客栈”用白族独特的“八大碗”套餐招待远道而来的旅游者。中国网 张梅芝/摄

“古道客栈”用白族独特的“八大碗”套餐招待远道而来的旅游者。

古道客栈的老赵老板是村子里最早开办农家乐的人。他打开房间让记者看看里边的设施。中国网 张梅芝/摄

古道客栈的老赵老板是村子里最早开办农家乐的人。他打开房间让记者看看里边的设施。

农家乐干净整洁的客房。中国网 张梅芝/摄

农家乐干净整洁的客房。

住在农家乐的房间里,面对一院子的花花草草和干干爽爽的阳光下晾着的白色被单,心境一下子不一样起来。中国网 张梅芝/摄

住在农家乐的房间里,面对一院子的花花草草和干干爽爽的阳光下晾着的白色被单,心境一下子不一样起来。

农家乐安静的小院子——有些城里人租住在这里,享受它的安静,一住就是一两个月。中国网 张梅芝/摄

农家乐安静的小院子——有些城里人租住在这里,享受它的安静,一住就是一两个月。

农家乐里忙碌的老板娘——一个学建筑设计的姑娘,如今为了农家乐,放弃了自己的专业。中国网 张梅芝/摄

农家乐里忙碌的老板娘——一个学建筑设计的姑娘,如今为了农家乐,放弃了自己的专业。

大理是“五朵金花”的故乡,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曾经让许多中国人感动。如今美丽的金花是农家乐最好的形象大使。

大理是“五朵金花”的故乡,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曾经让许多中国人感动。如今美丽的金花是农家乐最好的形象大使。 

古老的寺登街,每一个房子,每一条道路都让人感觉到历史的厚重。中国网 张梅芝/摄

古老的寺登街,每一个房子,每一条道路都让人感觉到历史的厚重。

寺登街村口摊位上的小吃琳琅满目。中国网 张梅芝/摄

寺登街村口摊位上的小吃琳琅满目。

寺登街的古老建筑,淳朴的民风,独特的白族文化,吸引了一群来自广东的学生到这里写生。中国网 张梅芝/摄

寺登街的古老建筑,淳朴的民风,独特的白族文化,吸引了一群来自广东的学生到这里写生。

  寺登街的民居大都是两层楼房,从外面看去,高高的墙壁十分壮观。中国网 张梅芝/摄

寺登街的民居大都是两层楼房,从外面看去,高高的墙壁十分壮观。

寺登街的一家商店至今保持着60年代的模样,店里的柜台也是那个年代的物品。中国网 张梅芝/摄

 寺登街的一家商店至今保持着60年代的模样,店里的柜台也是那个年代的物品。

寺登街上的修车铺子。中国网 张梅芝/摄

寺登街上的修车铺子。

寺登街著名的欧阳大院,曾经是这里十分显赫的人家。这条小路就是当年的马道。人从旁边的大门进家,马则从这里进到院子里的马厩。中国网 张梅芝/摄

    寺登街著名的欧阳大院,曾经是这里十分显赫的人家。这条小路就是当年的马道。人从旁边的大门进家,马则从这里进到院子里的马厩。

极且白族风格的建筑,大理农家乐的独到之处。中国网 张梅芝/摄

极具白族风格的建筑是大理农家乐的独到之处。

梨园村的这条方砖铺成的小路,通往一座白墙灰瓦的院落,看上去别有一番情致。中国网 张梅芝/摄

梨园村的这条方砖铺成的小路,通往一座白墙灰瓦的院落,看上去别有一番情致。

大理双廊镇南诏风情岛上卖工艺品的老太太,特别热情地向游人介绍她的商品。中国网 张梅芝/摄

大理双廊镇南诏风情岛上卖工艺品的老太太,特别热情地向游人介绍她的商品。


阳春三月的大理农村,正值农忙时节。中国网 张梅芝/摄

阳春三月的大理农村,正值农忙时节。

沙村是一个渔村,一支由妇女组成的舞龙队在村口舞动长龙,欢迎游人的到来。李橇/摄

沙村是一个渔村,一支由妇女组成的舞龙队在村口舞动长龙,欢迎游人的到来。
 

金梭岛长约2000米,总面积1110亩,是一个有着1400多人口的典型白族渔村。中国网 张梅芝/摄

金梭岛长约2000米,总面积1110亩,是一个有着1400多人口的典型白族渔村。

金梭岛上盛开的鲜花娇艳欲滴。中国网 张梅芝/摄

金梭岛上盛开的鲜花娇艳欲滴。

平静的洱海,古老的小船,湖边的绿树和水中的芦苇,构成了一副水乡独有的田园风光。中国网 张梅芝/摄

平静的洱海,古老的小船,湖边的绿树和水中的芦苇,构成了一副水乡独有的田园风光。

洱海边的小渔村,宁静而恬淡。中国网 张梅芝/摄

洱海边的小渔村,宁静而恬淡。

商家告诉游客,“这可是洱海特产的银鱼,鲜得很啊!”中国网 张梅芝/摄

商家告诉游客,“这可是洱海特产的银鱼,鲜得很啊!”

生活在洱海边的人们年复一年地享受着如世外桃园般的日子。中国网 张梅芝/摄

生活在洱海边的人们年复一年地享受着如世外桃园般的日子。
 

碧波浩渺的洱海滋养着大理的大地,也养育了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中国网 张梅芝/摄

碧波浩渺的洱海滋养着大理的大地,也养育了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

渔鹰十分悠闲自在地在水中游弋。中国网 张梅芝/摄

渔鹰十分悠闲自在地在水中游弋。

鱼鹰用它的猎物让人们炫耀它的机智和勇敢。中国网 张梅芝/摄

鱼鹰用它的猎物让人们炫耀它的机智和勇敢。

精彩的鱼鹰表演让旅客激动不已。李橇/摄

精彩的鱼鹰表演让旅客激动不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