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瓶颈制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近日,宣城市政府印发了《宣城市地票交易规则(试行)》,在全省率先推行地票交易制度。这是宣城市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方法,探索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方式,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次重大尝试。 宣城市建立的地票交易制度,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农村土地整治为主要载体,将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按市场交易的原则,在市县区政府及政府平台公司、开发园区之间有偿调剂使用,实现土地利用指标由无偿配给向政府政策调控和市场化配置相结合的转变,提高土地利用指标运作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土地承载力。 《规则》明确地票分为绿票和红票两种。其中:绿票即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交易范围为宣州区区域;红票即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范围为宣城市市域。所有地票采取挂牌方式公开交易,地票交易价款及时拨付给提供地票来源的相关县市区政府,专项用于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收购。 实行地票交易制度,一是有利用于节约集约用地。运用经济杠杆,把土地利用指标的行政指令性安排改为有条件有偿取得,倒逼各用地主体增强用地成本核算和精打细算意识,促进用地观念从以前的“盯住指标、扩大增量”向“节约挖潜、盘活存量”转变,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二是有利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农村闲置低效土地,不仅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还能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建设用地的紧张压力。三是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地票交易市场,把城市资金资本优势和农村土地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地票交易收入全部转化为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资金来源,可提高各级政府“造地”和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有效破解城市发展缺地、农村发展缺钱困局,加快推进“三化联动”,形成城乡双赢共荣的发展新格局 。 |
|
来自: 枣阳国土zhangh > 《增减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