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之反不伐
子谓孟之反,
斯人不伐也。
奔而其殿之,
入门策马曰:
非是吾敢后,
马不进奈何?
【原文】
子曰:“孟之反不伐 ①。奔而殿②,将入门,策其马③,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注释】
①孟之反不伐——孟之反,鲁国大夫,姓孟名侧,字反。伐,夸功。
②奔而殿——奔,败走。《论语注疏》曰:“殿,在军后。前曰启,后曰殿”。《四书集注》曰:“军后曰殿。”“战败而还,以后为功。”鲁哀公十一年,鲁国与齐国交战,鲁国右军败退时,孟之反殿后。
③策——鞭打。
【原文今译】
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军队败退时,他殿后阻击敌人,即将进入城门之际,他鞭打自己的坐骑,说:‘不是我敢殿后,是马不往前头跑呀。’”
【吟余浅语】
按照《论语注疏》的说法,“孟之反贤而有勇,军大奔,独在后为殿。”如此勇敢之人,于己如此低调,着实令人尊敬。这是一。他的鞭打坐骑,以及“不是我敢殿后,是马不往前头跑呀”的说法,谦态可掬,十分可爱。这是二。惟其有功不伐,做人低调,所以可敬可爱,流芳千古。
文质彬彬
所谓君子者,
孔子如斯曰:
文胜质则史,
质胜文则野。
文质彬彬如,
然后君子也。
【原文】
子曰:“质胜文则野 ①,文胜质则史②。文质彬彬③,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胜文则野——质,质朴,朴实,纯朴。文,与质或野相对,有文采,华丽。野,粗野,鄙俗。
②史——虚饰,浮夸,虚浮。
③彬彬——《四书集注》曰:“彬彬犹班班,物相杂而适均之貌。”《论语注疏》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原文今译】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则未免虚浮。文采与质朴适均,才可以成为君子。”
【吟余浅语】
在我的心目当中,所谓“文质彬彬”,是一种高卓的气质,是一种优雅的风度,是道德文章兼双美,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内秉仁义礼智信,外现温良恭俭让,是人格的和谐、完善和美丽。 (来源:《诗化论语》作者:于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