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母种类多临床应用区别

 johnney908 2014-05-08

贝母种类多临床应用区别

提要:贝母是常用的名贵中药,贝母种类有多种,临床应用也有区别。现代将贝母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三大类。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本草纲目》之前,历代文献均未将其分述,到了明代《本草汇言》方有“川者为妙”之说。自此以后,遂有川贝、浙贝之别。土贝母最早见于明代《本草正》的贝母条,据考所指仍为“浙贝母”。直到清代《本草从新》始于贝母条下分述“象山贝母”与“土贝母”之性味功能。

1、川贝母:
  川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花贝母、卷叶贝母、罗氏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等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肃、新疆、华北、东北均有出产。川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入心肺经,功能润肺、止咳、化痰,临床常与沙参、麦冬、天冬、桑叶、菊花等配伍用于热痰、燥痰、肺虚劳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带血以及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等病症的治疗。但属寒痰、湿痰者则应禁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贝母含有川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川贝母碱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2、浙贝母:
  浙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浙江而得名,故简称浙贝。因其原产于浙江象山,故又称为象贝母,简称象贝。因其外形较川贝大,故又称为大贝母,简称大贝。目前在江苏、安徽、湖南等地也有出产。浙贝味苦而性寒,入心肺经,功能清热化痰、散结解毒,临床常与元参、牡蛎、蒲公英、天花粉、连翘、薏苡仁、鱼腥草、鲜芦根、夏枯草、海藻、昆布、莪术等配伍用于痰热郁肺的咳嗽及痈毒肿痛、瘰疬未溃等病症的治疗;与乌贼骨、煅瓦楞子、白及、黄连、吴茱萸、竹茹、清半夏等药配伍可治胃痛、反酸、烧心。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浙贝母含有浙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浙贝母碱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支气管黏膜分泌、扩大瞳孔、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3、土贝母:
  土贝母是葫芦科多年生攀援植物假贝母的块茎。主产于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土贝母性凉而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消痈排脓,临床常与牡蛎、天花粉、薏苡仁、鱼腥草、皂角刺、穿山甲、夏枯草、海藻、昆布等配伍,用于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等病症的治疗。
  【禁忌】:上述三类贝母常用量均为6~12克,因其反乌头,故不能与乌头及其天雄、附子同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