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表原为“诽谤木”

 云中公子 2014-05-08
如今,到天安门广场的游客大多都会到华表前留个影。其实华表最早源自一种用来纳谏的木柱,名曰诽谤木,其造型是在一根柱上横钉一块木牌。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朝廷门前都要竖立这么一根诽谤木,便于百姓在上面书写谏言,针砭时弊。
  
  当时的“华表”为木制,既可以让人进谏,书写人们对时弊的观点、看法,供王者采纳,同时还可以标明路衢,指示交通,相当于今天的道路指示牌。诽谤木之所以被称为桓木或桓表,据《汉书·酷吏传》如淳注曰:“旧亭传于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上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余,有大板贯柱四出,名曰桓表”。“所治夹路,两边各一桓”。师古注曰:“桓表,即华表也”。
  
  由木头制作的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据考始于汉代。从东汉开始,华表渐渐地出现在陵墓前,成为“墓表”或“神道石柱”。唐宋时期,华表作为路标的功能逐渐消失,逐渐演变为象征性建筑,立于皇宫、皇陵等建筑的前面。在岁月的流逝中,华表已经完全失去了其最早的纳谏功能,但华表最初作为诽谤木的历史却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