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宋陵

 wps0321 2014-05-08

走进宋陵

侯发山

北宋历经九个皇帝,除了徽宗和钦宗被金兵掳走之外,其他七个皇帝均葬在巩义,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统称“七帝八陵”。另外,还附葬皇后、亲王、公主、皇子、皇孙、诸王夫人墓以及高怀德、蔡齐、包拯、杨六郎、赵普、寇准等名将勋臣墓,总计上千座,在巩义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陵墓群。

如今,除了永昭陵加以修缮成为游园外,其余的陵墓呈废墟状般的残垣断壁湮没在农田荒野中,那些曾经辉煌伟大的陵墓建筑已经毁损殆尽,陵墓里的珍宝也早被盗掘一空,只有那一座座的石像依然忠实地守候在统治者的陵前。这些石像有象、象奴、瑞禽、甪端、马、控马人、虎、羊、客使、武将、文官、狮子、镇陵将军、宫人等。历经几百年的风雨,这些石雕除略显古老沧桑外,依然雄浑高大,雕琢柔美,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摄人心魄。

中国古代陵墓前的神道两侧置放石人石兽,是象征帝王生前的仪卫,象征着帝王死事如生事,死后仍要驾驭万物,治理朝政,臆想主宰整个世界。宋陵前的这些石雕都是有讲究的,不是想雕什么就雕什么,比如客使,也叫“进宝官”,神道东侧的客使,布包头,大耳环,高鼻深目,似西亚阿拉伯民族形象;西侧客使,戴平顶冠,似东亚朝鲜、日本等国人形象,他们双手捧珠宝、犀牛角、珊瑚之类的宝物,作进贡状,象征宋王朝对外友好,周边国家争相来朝拜,显示了宋王朝的强大国威。文臣、武将分别站立于神道两侧,文臣手执笏板,武将按剑而立,这些雕像高大威武,形象端正,表现出“文韬武略”的气概。镇陵将军头戴二梁冠,虎背熊腰,两手拱前,拄宝剑,眉目生威,逼视行人,器宇轩昂。上马石呈长方形,面向宫门一侧作三级台阶,各面均有龙的浮雕、云的花纹,寓意皇帝在阴间出宫上马时使用。宫人(太监)表示出小心翼翼供奉皇帝的奴才相……这些大臣将军、使者以及内侍、宫人,犹如在宫廷之中,各就各位,随时准备为皇帝效劳。

最有意思的要数宋陵石雕中的动物,世上的动物有上百万种,这里仅雕了瑞禽和甪端这两个杜撰来的以及马、狮子、老虎和羊,为什么呢?这也是有来历的。瑞禽俗称“马头凤”,此石通身雕成层叠多变的山峰云气,正中雕一只怪鸟,此鸟为马头、龙身、鹰爪、凤尾,背有翼,后衬山峰,威猛有力。石碑上刻有小洞,小洞里有小兽,探头望着空中的怪鸟。这种瑞禽设在陵前寓意祥瑞,故称“瑞禽”。瑞禽为宋陵所特有,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甪端又叫“独角兽”,是一种形似猪样、角长在鼻端的一种怪兽,象征宋王室是明君圣主、唯我独尊。马与控马官置于皇帝陵前,是唐代沿袭下来的制度,纯粹是为了仪容而已。这里的马跟其他石雕一样,也是按实际比例雕刻而成,雄姿骏健,丰满圆润,比例准确,刀法洗练,为宋陵同类石雕中之杰作。狮设置于帝陵及后陵宫城四神门及下宫门前,气势雄健,其鬣毛等部位刻画细致,身披铁链,张嘴作怒吼之状,表现出宋皇权的威严和宋皇陵的神圣不可侵犯。大象,是当时进贡的珍品。当时贡象的国家主要是越南、柬埔寨,同时进贡来的还有象奴(驯象人)。石象躯体庞大,纯朴可爱,象奴头发短卷曲疑似东南亚人。把大象与驯象人放在皇帝陵前,以求江山稳固和万象更新之意。虎是尊严与高贵的标志,寓意君王;羊的性格柔顺,是良善和温柔的象征,代指臣民。宋陵中的石羊轮廓清晰,颈部修长伸出,作高瞻远瞩之态,表情温驯,体态俊美,论造型与雕刻技法,为宋陵雕刻之上乘。把老虎和绵羊放在一块,体现的是社会和谐,象征当时君主与臣民和平共处于太平盛世,同时也是告诫后世之孙,作为一个皇帝,一个当权者,既要有老虎的威猛严厉,又要有绵阳的温和柔顺,恩威并用,赏罚分明,才能服人,才能治理天下,坐稳江山。

愿望总是美好的,北宋的江山也只是坐了100多年,后来的两个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两个被金兵掳走后,受尽折磨,惨死他乡。即便是宋陵也未能幸免于难:北宋末年,金在中原扶植的“大齐”皇帝刘麟曾对北宋皇陵进行大规模盗掘;金朝占据中原后,陵墓建筑彻底毁坏,珍宝被盗掘一空,甚至墓主的尸骨都荡然无存;元朝时候,陵区“尽犁为墟”……直到1982年,国务院公布北宋皇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陵墓才得到彻底的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