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摘人生

 江富军的书屋 2014-05-08

文摘人生――文摘式阅读的思考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阅读。

阅读必有选择,读到会心处,自然会有摘录的愿望。摘录,目的是方便自己重复阅读,重复是学习的母亲。清代学者张稷若有“纸条贴墙读书法”,每读一书,遇到好段落,用纸记下来,贴于墙上,记熟后再取下来。

成熟的读者都会有文摘习惯。从前我们做文摘卡片,许多老夫子经年累月摘录材料,分门别类,做成一叠叠,满抽屉。曾经有种极端的说法:读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民国学者孙德谦就有借读抄录法。他说:“自一经手抄,当时意既专注,可使过目不忘。较之泛泛浏览者迥乎不同。吾是以知抄读之为益宏多也。”(《书用抄读例》)青灯孤影,囊虫映雪,一笔一画书写出一张张、一摞摞卡片,被视为严谨治学。摘抄是慢活细活,经过他们摘抄的内容,必然深深体会,留存于脑海,加之当年环境诱惑少,生活清淡,耐得住寂寞,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日子,这样反而容易成就学问。

现在,手写誊录已不多见了。电脑输入,网上粘贴已成常态。阅读信息成倍地扩展,分散人的注意力。为此,有效阅读更需要文摘。

目前,大量的文摘类报刊为我们阅读提供方便。有《新华文摘》、《读者文摘》、《报刊文摘》、《青年文摘》、《文摘周报》、《文摘卡片》、《晚报精华》、《美文摘抄》、《剪报》等。许多网站、微信平台也用文摘吸引眼球。

同样,大量的博客、QQ空间也不断地摘录着读者自己喜欢的文章,正如号称硅谷精神教父的凯文·凯利在《失控》中称:互联网的本质是复制。当然,也有博客发的是原创,有的是写作与摘录共同进行。我们建议青少年建博客,做文摘式阅读,既方便自己重读,也进行了阅读推荐、交流。然而,笔者浏览了好多空间、博客摘录,又有些忧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首先是搞笑类居多。搞笑片段,总是不断地被转载。也许是生活太紧张,娱乐休闲阅读常常被摆在首位。在点击率决定一切的氛围下,以搞笑、猎奇吸引成群粉丝。许多严肃认真的摘录反遭冷落。正如一个人的藏书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追求,而一个人的阅读内容也展示着他的精神轨迹与生活品位,那怕是附庸风雅,也比随波逐流强,至少应当雅俗共赏。当然,我们也看到许多博客摘录内容高雅,主题严肃,在坚守,在思考。文摘,请追求品位。

第二是花样繁多。以图文并茂吸引人,本是好方法。读图时代,快捷畅意,更有动漫艺术让人注意。而现在往往是图片淹没了文字。此外,许多摘录搞排版出奇,五花八门,五颜六色,与许多报纸版面一样,标题党盛行,搞不清楚这是文摘阅读还是广告创意。与摄影绘画类博客不同,质朴的文字,平实的版面,更能传递深刻的思想。文摘,请追求简朴。

第三是数量太多。有许多摘录博客每天粘贴三五次,几万字,有的整本书转载。摘录要突出摘字,摘是选择,从内容上,数量上选择。要把自己精读过的,重要的内容摘录上去。能摘一篇不摘整本书,能摘一段不摘一篇。电脑粘贴不如从前的手抄,数量多说明不了问题。重点摘录才方便自己重读。那种连自己都没读过就粘贴上去的,纯粹是和稀泥,浪费他人的时间。文摘,请追求精选。

第四是目录不清。文摘多起来,就必须进行归类,建制目录,索引,形成知识架构。把知识系统化是很困难的,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在教科书的架构下,师生按部就班,体会不到建构体系的难度,这可能是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病。一到大学,面临论文写作,面临课题研究,要求自建架构,就障显出能力缺陷。而从小阅读、摘录,慢慢积累,不断归类,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便会逐步形成。比如兵器摘录,可分为冷兵器,热兵器,电子兵器等,联系到兵器与科技的辩证关系,延伸到战争,国际形势,再从现实深入到历史中,不断拓展,形成自己的体系;比如美学摘录,可从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美感距离说、美感孤立说等理论,到黑格尔、席勒,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等名家,从古典诗歌的意境到现代小说、散文的美,到日常生活的美,分类不断细化,知识随着摘录向纵深发展,与现实接轨,形成自己的个性。文摘,请追求体系。

文摘其实是自己做自己的编辑。所谓编辑是按一定的体系对阅读材料进行整理加工。最差的文摘是全盘翻录,存于硬盘,等于拿复印机复印图书馆全部资料,堆于书房。一堆没有整理的资料如同乱麻。最好的摘录不仅要精选,还有出处,还有点评、感悟。马克思读书必动笔,他在给他父亲的信中说:“我养成了对读过的一切书作摘录的习惯――例如,摘录文克尔曼的《艺术史》、路登的《德国史》――顺便还写下自己的感想。”为了查阅方便,他还对许多摘录与笔记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文摘史,也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文摘阅读,成就学问,也成就人生。愿青少年多建博客,建好博客。做好自己的文摘,等于“编辑”好自己的人生。

 

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 江富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