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古典家具造型结构的比较

 昵称17262148 2014-05-08
在中国民族艺术中,无论是雕塑、绘画、建筑等,无不运用“线”的形式来表现造型,“线”最能灵活准确的抓住形象的外部特征。一方面,中国古典家具着意在家具各个部位上使用线形作设计与加工,以加强空间感和立体感;另一方面,又将这些线形融合在家具造型的形体结构中,成为整体形象的直接体现,使之统一成轮廓清晰、线条流畅的整体。家具造型处处都用“线”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产生各种不同的审美情趣。虽然线型千变万化,但始终维持着简洁、适度的格调,并表现出外形轮廓的舒畅与忠实、各部分线条的雄劲和流利,加上顾全到人体形态以便具有适用的功能,往往形成适宜舒适的比例和曲度。
明清家具线型构件的应用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这些线型历经木作匠师的智慧和创造,融会贯通,在传统技法上提炼概括成简练、流畅、刚劲的线条变化。
明清家具的直线应用自然、恰当,而曲线应用机敏,擅长用“C型”、“S型”等自由曲线及其组合形式。古典家具对线的应用有线型与线脚两种用法,线型贯穿融汇在家具造型之中,而线脚常用在家具的边抹和腿脚上。其线脚种类繁多,通常有文武线、竹板线、凹线、阳线、鲫鱼背线、双鲫鱼线、芝麻梗、方线、皮条线、半混面单边线、双混面单边线、凹面梅花瓣线、平面双皮条线等等。线脚的深浅宽窄、舒敛紧缓、平扁高立稍有变化改观则会使家具整体发生变化,所以倘若细究,线脚又是千变万化的。
明清家具的线型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根据结构需要顺势取得再加以润饰,如明式家具一般以圆脚居多,但其腿脚的上下粗细变化自然,流畅秀丽。在束腰结构中腿脚向外兜转成外翻马蹄,只有腿脚外缘线内收则成为内翻马蹄。这条从腿部延伸到脚头,由直线过渡成曲线的马蹄脚,衔接得非常自如流畅,光挺有力,具有雄健爽快的气势和刚柔相济的内劲,有如奔马勒缰之势,在明清家具中比比皆是,在架子床、罗汉床、几、案、桌、凳等家具中广泛运用。
明清古典家具的脚式变化可分为所谓的“马蹄脚、鹅冠脚、老弯脚、回纹脚”等等。这些小部位的变化,不仅丰富家具式样,而且在视觉上给人以流畅、细腻的感觉,加强了家具以“线”造型的整体感。有些脚式的应用在结构上又是必须的,比如在束腰结构的桌椅中,由于束腰部分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空间,增加了体量,所以要求腿足部分也要随之加大用料,以便在腿部上端让出束腰所占的分位之后,仍有出榫的空间,与边抹底面的榫卯结合。
再比如家具中的“桥梁档”,这一集装饰和功能于一身的构件更能说明中式古典家具注重线型的特点:桥梁档之所以成为一条广泛使用的规范化样式,一是可使横杖相对跨度内移,加强视觉平衡感;同时运用折点的分力作用增强横杖自身结构的抗压力,使横杖坚实牢固。二是打破了横杖的直线形,表现出“一波三折”耐人寻味的意趣,并能使其上下空间产生节奏和变化,让家具造型的实体和空间柔和起来,产生虚实相生的美的杠杆作用。
如用“S”形做靠背就比用直背板造型要美观、大方、舒服、合理。这种造型意在托住人体背部的胸腰脊椎—两个突出点,以适应坐姿需要,于空间立体形态上产生轻灵舒展的运动感,在满足视觉享受、身体舒适的基础上消除人体疲劳,恢复精神。“S”靠背在中国古典家具中以窄背板形式出现,这说明古人在当时已经知道人体所需要支撑的部位仅仅是胸腰脊椎的中心部位,过于宽阔的背板不仅对支撑作用而言是多余的,而且还会影响椅背通透的虚实效果。椅子的“搭脑”同样是极其突出的典例。搭脑在椅子的整体造型中,总是处于最高部位,在家具形体中往往最引人注目。搭脑两侧的线形上翘或下垂,前倾或后仰,柔软或刚挺,往往对椅子造型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清家具搭脑的形式和变化十分丰富,也特别考究,其线形的视觉效果在空间不同角度都能呈现出明显的特点。民间匠师还用“桥梁式、衣架式、书卷式、驼峰式(马鞍式)”等形象的名称来命名不同造型的搭脑,以表示它们各自的特性式样。
由此可见,中国古典家具是用线来表现结构、形态、运动感、质量感、空间界限;用线的虚实、疏密、粗细、长短、开合、顿挫抑扬等表现节奏、韵律,加上线本身具有表现与装饰两种功能,所以更注重线的造型价值。
众所周知,家具与建筑的渊源颇深,甚至到了近代几乎所有著名建筑师都在家具这个领域有所造诣。可以说家具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建筑的缩影,这一点在西方古典家具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从哥特式建筑到家具风格中高直样式的出现,从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彩绘玻璃到家具中的窗格装饰,从各种样式的山形墙(开口山形墙、格木山形墙、涡状山形墙等)到千变万化的柱头装饰(人体胸像柱式、爱奥里克柱式)等等。中国的木结构建筑由于受当时加工技术的限制,相对低矮、小巧,但因为木头的易雕刻性,使建筑空间的通透性较强,同时注重线条的流畅与丰富,所以产生了上述中国家具的线形特点;西方建筑注重体积、体量,是石头筑起的文化,建筑物往往高大、宏伟,建筑空间相对封闭、严实,因而导致了西方家具强调用“体”来造型的特点。
家具必须与建筑、室内的风格相统一,西方古典家具追溯到古埃及、古罗马时期都是给人以庞大、雄伟的体量感,以至发展到后来这种特点依然如此。自古埃及家具开始,西方古典家具一直在大体量家具方面发展变化较多,特别是各种橱柜、书柜等,其设计重点总是放在水平与垂直的结构主体上,发挥直线在造型中的主导作用,渴望单纯、秩序、几何形体和坚固持久的形以及古典的对称。众所周知,曲线和直线的不同感觉是:曲线富于变化、流畅、柔软、轻快,具有女性之美;直线则宁静、顽强、坚硬、稳重,具有男性之美,对于这两种线形的选择和运用再次说明了东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直到巴洛克时期接受中国古典家具的深刻影响,西方家具才逐渐注重曲线的运用,特别是腿脚的曲线造型。
早期的巴洛克风格家具中,家具尺寸几乎都是非常夸大的,而后期又加上了层叠而过分的装饰,更加气势逼人。西方家具极其注重装饰,这种装饰是大面积的、大体量的,有时甚至整个家具正面都被繁琐、丰富的装饰造型布满了,同时用人像、女性半胸像、动物造型制作腿部装饰,将腿脚等部位直接做成装饰件的古典家具也屡见不鲜。直线形的反复强调就造成了大块面的感觉,面的反复强调造成大体量的感觉,于是更加增强家具体量感。同时西方家具并不太注重家具的虚实对比,在家具中特别是各种橱柜、书柜中,很难看到透雕、格子细工等镂空造型。如17世纪意大利的一件影木镶嵌衣柜,在家具的两侧是典型的人像装饰柱,衣柜的角形也雕刻有兽形装饰,顶部立有两个丘比特像。整个衣柜几乎全部是采用直线条划分,甚至包括转角处。整体上看,这件衣柜具有建筑的基座、檐口、柱式等结构,俨然就是一幅建筑缩影图。西方古典家具在设计之初往往就被确定必须与壁面、天花相一致,人们认为建筑构件与椅子、镜子和烛台以及靠墙而立的涡腿家具必须构成完美立面的一部分,这种被动的家具设计原则规定:家具必须符合室内整体的逻辑关系,哪怕有损家具本身的完美。中规中矩、高大磅礴的家具造型,加上群体设计思想的影响,使它们一眼看去简直就是建筑的一部分。而中国古典家具非常讲究这些细节处理,即便是体量很大的床、书柜、案桌等家具,或者是在家具表面略加装饰,用简洁的平面淡化其体量,或者是在适当的部件上加以透雕、圆雕等处理,使之显得轻巧、空灵。如黄花梨透雕靠背玫瑰椅,其灵气完全来自于背部与两侧的透雕,若虽雕非透则将变得晦涩滞重。
巴洛克风格后期的家具设计由于受到中国古典风格的影响,在造型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曲线形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温莎椅的出现就集中表现了这种特点。温莎椅造型简朴,体态轻盈,舒适耐用,流传甚广,流行的时间也最为久远,无数设计师不断在最初的原形上加以改变、设计,直至今天仍有生产制造和使用。温莎椅的造型有梳背型、弓背型、环背型之分,但都有一块木背板或搭脑,在其发展改进过程中,设计师都是在背板或椅脑上做文章:十八世纪透雕花瓶背板的出现,十八世纪后期齐宾代尔对背板的更新,十九世纪弓背椅脑透雕的流行等等。温莎椅的靠背由多根细细的直棂构成,这种造型与中国的梳背椅有类似之处,通透的造型显示出强烈的节奏和韵律,这种结构在十八世纪初曾被称为“指挥棒”结构,它的出现打破了西方座椅靠背以屏背式为主的局面,座椅靠背设计逐渐变得通透。温莎椅的脚部为圆形车旋腿,整个造型比较开阔,扶手往两侧敞开,椅背和扶手的线条变化多样,曲线造型流畅圆润,椅背由若干直棂构成,给人以通透、灵巧的感觉。右侧温莎椅的搭脑两末端向上微微扬起,其形态与扶手轮廓相似。底部四个旋木腿由上至下向外倾斜挺立,采用H形拉脚档连接,具有轻巧而稳重的视觉效果。
中西古典家具造型的比较大致可以做以下的归纳:首先线形不同造成风格迥异。中国家具擅长曲线造型,西方家具擅长直线造型。曲线和直线的不同感觉是:曲线富于变化、流畅、柔软、轻快,具有女性之美:直线则宁静、顽强、坚硬、稳重,具有男性之美,对于这两种线形的选择和运用再次说明了东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曲线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表现一种自然伸展,反映中国“师法自然”的哲学观点。而直线是人为表现出来的,在西方注重逻辑性、数理性的文化历史中,对几何的热衷表现在了家具设计中。中国设计重心放在各种曲率的曲线结构主体上,充分利用直线与曲线的强烈对比,暗喻“天圆地方”、“虚实相生”的哲学思想。西方设计重点总是放在水平与垂直的实体上,发挥直线在造型中的主导作用,渴望单纯、秩序、几何形体和坚固持久的形以及古典的对称。其次,家具作为建筑室内的构成要素,必然要与建筑风格相协调统一,因此中西建筑风格的差异在家具上留下印记,并且这种印记的产生分为借鉴和置换两种方式。明清家具借鉴木结构建筑,西方家具则将砖石建筑照搬过来。比如明清家具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系统的产生:无束腰结构来源于柱式,古建筑中的柱式多为圆材,且大多是直接落到柱基上,故无束腰结构家具腿部也多采用圆材,即便是为了方便与横材连接而不得不使用方材的情况下,仍将外部做成圆形,形成“外圆内方”的形式;束腰结构源自台座或壶门座,其冰盘沿、束腰、拖腮等结构在台基中都可以找到出处。西方家具对建筑的吸收就不如中国这么高明,这或许与前面提到的西方人比较注重形似有关。大部分西方古典家具都是直接将建筑装饰部件直接引入家具上,特别是在橱柜、书柜、书桌等大型家具,由于体量较大有更多摆放的空间。其实中式家具中也存在这种体型大的家具,但是仔细比较中西家具的实物造型可以看到,二者的区别是以下因素造成的:西方家具中直线形的大量运用和中式家具的曲线造型;西方家具中大面积的装饰甚至是块装饰和中式家具中的简洁装饰和线装饰。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最终产生了中国古典家具简洁化和西方古典家具雕塑化的特点。随着日益忙碌的生活方式,人们崇尚简单、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态,要求家具的风格也要简单休闲,中国古典家具似乎天生就符合现代人的这种审美要求。那么中国古典家具简洁、自然的设计如何加以改善,使之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成为开发现代中式家具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西古典家具造型结构特点的比较
中国古典家具
西方古典家具
以线造型(曲线为主)
重视曲线的变化多样
与建筑形象的神似
以体造型(直线为主)
重视直线排列组合
与建筑形象的形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