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牛
在传统的经典理论看来,监狱是国家的暴力机器,是专政机关。 而在《监狱法》里,监狱被定位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 在这里,“专政机关”、“刑罚执行机关”的定位,其实,都是不同的坐标系对监狱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当然,这样的价值判断,会直接影响到生活公众对待监狱的态度,对待囚犯的态度,对待监狱人民警察的态度,而这样的态度又直接决定了监狱的功能、发展和未来。 我们现在还不能设想,一个国家可以没有监狱。但是,我们一定知道,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其监狱的价值一定不会和历史上所有的其他社会形态的监狱一样,仅仅是威慑、仅仅是惩罚。社会主义监狱一定更加文明、更加科学、更加法治,就在于社会主义监狱的改造与矫正。 在这样的视野里来寻找监狱价值的坐标系,会更加有意义、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国家学的坐标系里,监狱充当了专政的工具 监狱,在其原本的意义上,充当了国家暴力工具,具有强烈的阶级斗争的属性。监狱的全部工作就被赋予了暴力和专政的属性,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这是基于:严重的犯罪现象,直接威胁了政党的执政根基,直接威胁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进程。监狱的属性中,从来就没有放弃对囚犯的威慑和惩罚。而这就是监狱最原本、最本质的属性。即使未来的监狱高度体现和张扬社会文明进步,也仍然具有监狱的惩罚和威慑属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惩罚和威慑是古今中外一切监狱的目的,惩罚甚至是监狱的“天然属性”,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社会主义监狱也概莫能外。 在刑罚学的坐标系里,监狱担当了刑罚执行的功能 监狱担当执行刑罚的功能,早被社会主义的监狱制度所证明和实践。并且以刑罚学的视角来研究监狱,这是迄今为止对监狱属性研究最广泛、最为成熟的一个领域和最具法律意义的视角。监狱法明确“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隐含了极其重要的思想认识的转变和理念的转型。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的地位,是科学的界定了在现代社会,监狱的角色和职能,是现代社会分工细密化、职能特定化的要求,也体现了监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这里,一个更加重要的意义是,“刑罚执行”是一个法律语言:监狱机关按照法院的判决,对犯罪分子执行刑罚。因此,执行法院判决成为刑罚执行的唯一依据和正当理由。这就排除了长期以来把囚犯统统专政对象的情形,更加客观和正确地把握囚犯,更公正地体现对囚犯的矫正。 在社会学的坐标系里,监狱发挥着社会减压阀的作用 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犯罪现象的不可避免性是一种客观事实”,“从现在向可以预见的未来展望,任何一个国家、地区都不可能不发生犯罪现象。”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冲突、摩擦持续不断,各种团体、组织、个人利益纷争迭起情形下违法犯罪,也会在一定情况下,持续高发。犯罪现象屡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社会矛盾不断释放的结果。这种释放的正面意义是使紧张地社会关系得以缓解。尤其是我们目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监狱承担着维护稳定的重大使命和职责。在社会学的视野里,“人们获得人格、学习社会和群体方式的社会互动过程,它从出生就开始了,并持续一个人的整整一生。人类相对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使得社会化成为可能,而我们在本能方面的缺隙使得延长社会学习的时间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和改造,使囚犯“重新走到社会成员正常的社会生活的轨道上来,做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监狱是强制对囚犯再社会化的专门机关。监狱机关对罪犯再社会化的任务是,通过强制,使他们弥补社会化不足和缺陷的认知、心理和行为,训练和提高他们适应社会规范的能力和自觉性。即“产生与以前的价值和行为不同的新价值观与行为的社会化形式。它常发生在全面控制机构中。全面控制机构是为了从根本上改造一个人的人格、价值观与自我认同,而将其一天24小时都完全置于管理人员控制之下。”显然,监狱就是这样的“全面控制机构”,监狱通过强迫的手段,使囚犯获得与社会重要的规范相一致的认识和行为。按照恢复性司法的解释,监狱对囚犯的管教以及采取的使囚犯回归社会的各种举措,一个重要的意图就是,使犯罪行为业已破坏和影响的社会关系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得到修复和缓解,尤其是犯罪分子和被害人之间,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化解、和解、谅解,减少直接的对抗、对立,进而恢复和稳定各类社会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心理学的坐标系里,监狱的主要任务是对囚犯个性不良品质的改善和矫治 心理学是矫正罪犯的专门技术。在19世纪时,从犯罪人类学派龙勃罗梭将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犯罪学的研究,直接推动了对负责人的医学模式的初步产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心理矫治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更快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监狱开始引进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心理学的方法,被运用于罪犯的改造质量评估、罪犯危险性预测、心理危机干预、再犯预测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心理学试图以人本主义的思路,尤其是借助于量表工具和生物学、生理学的帮助,把囚犯的心理数量化和模型化,在本原意义上来解剖犯罪行为,认识囚犯,使监狱对罪犯的政治判断、价值趋于弱化,进而深刻揭示囚犯作为人的特性和缺陷。心理学,是保证囚犯拥有和保持健康心理的科学方法。保持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的需要,对囚犯来说,心理健康的意义更加明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囚犯身上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心理不健康问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犯罪与他们的心理不健康直接有关。因此,监狱对囚犯的改造,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矫治其不健康心理。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一定期限的监狱改造,最终要回归社会,因而,他们的健康,不仅是他们自己的事,也事关社会的安定。在这个意义上说,囚犯的心理健康直接关联着社会和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