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麓书院对联欣赏

 陋室书屋2 2014-05-09

岳麓书院对联欣赏  

2010-10-09 08:25:02|  分类: 楹联精选 |  标签:书院  岳麓  名山  公元  圣域   |举报 |字号 订阅

岳麓书院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办,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晚清(公元 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又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历史已逾千年。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麓山寺创立。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 年),宋真宗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明代岳麓学术仍以朱张之学为宗。清代岳麓书院主要传授儒学和汉学,道光年间,吴荣光于书院内创立湘水校经堂,使其成为汉学研究的重镇。清末,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书院也开始了新学的传播,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岳麓书院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岳麓学府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不为子路何由见

非是文公清退之

  

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

   

教同化雨绵绵远

泉似文澜汩汩来

  

学忆宋张绵圣脉

书传虞夏刻螭虬

  

金声玉振

虎跃龙腾

胸怀子美千间厦

气压元龙百尺楼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江阔天高试此心之分量

鸾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