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国资监管模式推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新虞舜客 2014-05-09

 

 

创新国资监管模式推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00八年

 

企业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调控的重要资源和优化公共服务的重要抓手。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对于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实现保值增值、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们上虞市财政局(国资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初步构筑了切合上虞实际的国资监管新模式。

一、实践和成效

(一)构筑了权责统一切合实际的国资监管新模式。根据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总体思路,结合上虞实际,按照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成立了市国资委、国资办,乡镇(街道)部门设立国资科,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企业国有资产、政府投融资形成的国有资产统一纳入国资监管体系,解决了多年来资产分散管理、营运效率不高的弊端。市与乡镇(街道)两级资产管理机构正式挂牌运作,人员、职能相继到位。各部门(单位)对国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得到切实提高,上虞的国资监管模式得到了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的高度肯定,被省国资委作为县级国资监管“先行者”加以推广。

(二)制订实施了一系列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制度。我市国有资产主要涉及三大领域,即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政府投融资公司,通过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上,出台实施了经营者年薪制考核办法,把国有企业经营责任制工作作为重点来抓,把经营者年薪制作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抓手,建立以基本年薪、奖励年薪、绩效年薪和倒扣工资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确立了考核激励导向,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出台了国有企业职工招收(录用)管理办法、定编定员测算办法,明确了职工招收范围、程序,把好了国有企业用工进口关,开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配置情况调研,为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上,出台实施了资产管理、资产报废处置、清产核资、资产核实和对外投资管理等五个办法,规范审批权限,理顺操作环节;在投融资资产管理上,出台实施了政府投融资公司融资业绩考核、财务核算、管理费用列支、新增举债审批、竣工财务审核审批等办法,切实降低资金成本,提高公司运行质量。

(三)发挥职能有效推动我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保稳促调的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一是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管理职能,出资5000万元设立上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偿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做强做大上虞上市板块,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二是依托政府投融资平台,设立政府应急专项资金5000万元,帮助重点骨干企业解决到期银行贷款转贷资金周转困难,确保重点企业资金链顺畅,防范区域金融风险;三是盘活政府闲置资产,整合国有股权,搭建污水二期八亿元债券融资平台,完成水处理公司国开行中长期融资,切实加强杭甬客运专线、口门大闸、嘉绍跨江大桥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管理。

(四)扎实推进国有资产日常监管和服务工作。组织开展机构、人员、职责三到位及日常制度执行情况专题督查,及时通报相关情况。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国资委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推进水务体制改革,配合有关部门妥善解决了金威集团、丝绸服装厂、交通腾飞、轻工机械、华侨服务等一系列国企改制历史遗留和信访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职工利益。

二、机遇和问题

近年来,上虞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工作,虽进展顺利,开局良好,一些重点难点工作已经破题,但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许多工作还处在探索之中,机遇与困难并存。面临机遇主要为:一是从国资管理工作大的背景来看,《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出台实施,强调了要进一步依法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这为我市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法律保证;二是从我市实际看,市委市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十分重视,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列入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政府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工作来抓。市级部门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支持、配合国资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从人民群众对国资监管期望看,广大民众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十分关注,特别是对国资监管是否到位、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经营者收入分配是否合理十分关心。这些都为我们下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当前企业国资工作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欠完善、经营者及职工收入分配有待规范,管人的职能和体系尚未完全到位,企业内部管理尚需加强,经营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尚待加大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调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三、重点和思考

(一)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国资监管水平。基础管理是国资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必须会同各部门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在抓好《企业国有资产法》宣传的前提下,并在《企业国有资产法》框架指导下,针对现有政策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完善和修订,不断规范制度体系。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重大财务事项报告、收益收缴等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二是加强产权管理,规范产权转让行为。以理顺产权关系、强化产权管理为出发点,做好企业重组、整合过程中的资产划转、资产评估、股权管理等产权管理工作,实现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公开化和规范化。三是加强财务监督和风险控制。完善对国有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对企业重大股权变动、产权转让、资产抵押、对外捐赠等重大财务事项的监督管理。指导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开展内审工作,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四是加强政府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房产和对外投资举办的经济实体清查,在清查的基础上,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扩大市直国有企业监管面,挖掘管理效益。五是管好现有政府对外投资,维护好股东权益,对新的股权投资项目要加强前期论证分析,提高投资绩效。

(二)抓好考核,进一步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是国资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国有企业实现保值增值的关键。按照政企分开及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对其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奖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市国资办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要通过下达经营目标、签订责任书、专项审计、实施考核奖惩等方法,实现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国有资产所有者利益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

(三)管人促事,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一要继续深化管人职能,理顺管人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考察、任免工作程序,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尝试开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二要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开展国有企业董事、监事、经理层任职情况调查摸底,提出关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初步意见,逐步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决策经营的科学化。三是贯彻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国有企业职工招收(录用)管理办法,加强国有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组织开展国有企业职工定编定员测算工作,建立人力资源动态监管网络,提高用工效率。

(四)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壮大发展。坚持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深化国企改革,促进我市国有企业发展壮大。一是开展国有企业重组和资产整合。坚持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我市国有经济布局的不断优化,着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发展壮大国有企业。二是加快现有竞争性国有企业的改制进程,对纯经营性国有企业按照时机进行决策,实施改制,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对准公益性国有企业,大力推行产权主体多元化,吸收民间资本,促使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规模和收益较小的国有参股企业,加强收益监管,理顺投资关系,逐步转让股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安全完整。三是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维护稳定”的工作思路,积极稳妥地处置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确保企业和社会和谐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