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贩生活

 墨韵成香 2014-05-09


城市流动摊贩,市场经济的产物,属于经商一簇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狭缝中讨生活,每当城市创卫、创模迎接上面检查的时候,他们就属于打压对象,被撵得“东躲西藏”,甚至被迫停业几天。不管怎样,他们为低收入消费群和街边路人提供了方便,为地方市场经济的繁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流贩没有固定的门面、甚至固定的地摊位,今天在这个地方摆,明天在那个地方摆,哪里生意好做,就往哪里挪,事实上哪里的生意都不好做。条件好一点的,以一辆长安车的车厢为“铺面”,经营内容随季节而变,什么水果上市就卖什么,什么时装(大多是些杂牌服装或鞋类等)流行就推销什么。

他们摆摊的目的只有一个,挣钱养家,供孩子上学,过普通人家的简单生活。财政收入多少与他们无关,因为他们不高财政吃饭。政治、腐败、三讲、走群众路线这些事情与他们不相干,这些填不饱他们的肚子。他们不会喊口号,只会叫卖西瓜三元钱一斤,衣服18元一件。没有生意可做的时候,他们会在大街上躺起睡觉,任凭车马喧哗,人声鼎沸。也有无睡意而玩手机的,或三两人凑在一起斗地主、打“跑得快”消磨时间(扑克的一种玩法)的。还有的在车水马龙的行道边上任耳畔汽笛长鸣,死死守在摊位跟前,两耳不闻身边事,专心做起刺绣来,给人一种“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欢乐掌握在自己的绣手中”的感慨。 内心的安宁压过了周遭的喧哗。

他们每天风里来雨里去,风尘仆仆,浑身是灰,满头是汗,流动性强的经营性质不允许他们讲究穿着,他们的衣着服饰都很“土”,穿的多是些地摊上买的杂牌廉价衣服。他们一般都不用香脂、不打口红,他们没这闲工夫。他们不讲究吃,是因为没条件去穷讲究:有时买两个烙饼充饥,有时端一碗米线就是中午的伙食,有生意时,一碗米线吃得烦糟糟的“半天”都吃不完。有的还把小孩带在身边同吃同“睡”同“劳动”。一半是生活的无赖,一半是让小孩从小体验流贩生活的艰辛,知耻而后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今后当公务员。这就是城市流贩们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