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的经验应该如何表述?

 亭溪秋实 2014-05-09
 

教师的经验应该如何表述? - 思想家 - 教育科研博客

 

 

教师的经验应该如何表述?

 

【博主思想】

 

许多教师有自己好的经验,但时常表达不好。不是只讲实践而没有认识,导致缺乏应有的高度,就是脱离的自己的实践空谈+案例,如同写论文。还有的是结构松散,一堆散乱的小事。

这里推荐的深圳市福田区华新小学谢家碧老师的教学经验,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在序言中介绍自己经验产生的背景。具体讲了三个层次:1.面对的全局性问题;2.自己当时的困境;3.自己的设想的解决之道理与基本设计。

二、介绍自己经验的主体内容-教学结构

(一)总体表达这个经验是什么(“研读文本,悉心备课——个性朗读,议中促学——展示学习成果,彰显个性风采”的教学结构)。

(二)分项介绍经验的内容

.写清目的。2.结构层次清晰。3.讲清操作方法。4.举出不同角度的实际例证。5.有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方面的介绍。6.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与创新性。7.让所有人都能理解清楚自己的经验。

最后我还是要说,教师表达自己的经验没有固定的格式,只有基本的要素。只要写得顺手,看得明白,让人可以学习借鉴就基本可以。当然,结构与层次的清晰程度、可操作措施的整体性、实用性、独特性与理论概括的高度也体现着实践者的能力素质。

 

附:范例内容

在实践中求索 在求索中成长

深圳市福田区华新小学   谢家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的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公认的积极效果。但由于许多老师看到各种模式层出不穷,花样翻新,课堂教学热闹、快乐、好看、好玩,就盲目跟从,浮躁套用,缺乏冷静思考,结果教学效果距理想境界仍相差甚远。于是,教师们感到困惑: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下,我应该怎样上课?在课堂中我应该如何行动?

   我在教育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了二十多个春秋,欣赏到过不少名家的教学方法,进入过杜郎口的课堂,自己也积淀了一些经验。我守着语文教学这块耕地默默地耕耘,挥洒着心血,可也让我困惑的是:我的付出和收获没有成正比例。每次备课,我都要绞尽脑汁想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到时还是少数几个学生与老师同台表演,其他学生成了置身于外的观众;我在台上是饱含激情地讲着,台下沉闷而无动于衷;我接二连三地抛出问题,学生瞪大眼睛,思维呆滞;我让学生讨论想想,讨论完后举手还是寥寥无几;一课上完后,作业反馈错误许多;学生成绩虽然在我课外和课内的强力透支下有所提高,但成绩好的学生,依然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应验了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成绩中下的学生存在着难、厌、怕的情绪。真是耗时耗力,而收效甚微。难道是我不会教书吗?难道中国的孩子真的是不如外国的孩子吗?难道独生子女真的懒得是不愿学习吗?我沉静反思,感觉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老师得不精、得不细,也不在于学生不愿学、懒得学,在于老师的方式——没有跳出的圈子,在于学生的方式——接受式的死板学习,在于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配合默契,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的学习流程构建。然而,只沉浸于想象,闭门造车,没有努力在理性思考支撑下去实践,去摸索,去省察,是无法超越、挣脱樊篱的。

   于是,我系统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研读了国外的教学方法、中国名家的教学方法,获取瑰宝,积蓄内力;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体味新课程的发展观,整合学科特点;深入到学生中调查分析,顺应学生需求,回归儿童经验。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教师跳出,学生能够自能学习,自会学习?如何才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如何才能构筑一条普遍教师容易接受、学生喜闻乐见的路子?怎样的教学框架,在主课堂上做到合理高效,能达到教学最优化呢?我立足于学生,立足于《语文课程标准》,立足于语文教材,立足于教师,从20084月起,我踏入了艰辛的探索历程,着力重建研读文本,悉心备课——个性朗读,议中促学——展示学习成果,彰显个性风采的教学结构。

一、研读文本,悉心备课

   以前也要求学生预习,在语文书上批注,但有的是形式化的肤浅批注,学生只是应付而已,有的是读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以简单的符号为主,有的甚至一本书干干净净的,显然没有与文本打照面。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学生毫无目标地走进文本,不知道到底该做什么;不懂得理解、旁批的方法;认为老师都要讲的,预习与否无所谓。学生这样心中无数,盲目地、无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课堂中的主角只能是老师了,磨刀不误砍柴工,没有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学生怎么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说,自信地讲呢?

  (一)研读文本  真实体验

    教师要潜心研读文本,独立钻研教材。我首先通读一个单元的教材,思考每课的落脚点和目标。接着深入解读文本,咀嚼语言文字,透过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理、意、趣,感受文章的生命力。然后围绕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三维融合,设计重点、难点和有价值取向的问题;思维指向多元化、思维火花容易碰撞的问题。最后将整个单元的探究目标打印发给学生。

  案例分享: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七单元各课的探究目标设计:

  《老人与海鸥》探究目标:

一、你愿意用什么方法掌握生字、新词?你用哪些方法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课文写了老人和海鸥各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请结合文本体会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文中多处运用了省略号,你能体会到不同的作用吗?

三、请结合实际体会文中细节描写的句子和生动形象的词句所隐含的信息。假如你就是一只被老人喂养并关心过的海鸥,你会对去世的老人说些什么?假如去世的老人看到了这些令人感动的场景,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跑进家来的松鼠》探究目标:

一、你用什么方法会读、会写、会运用课文新词?你是怎样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二、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最喜欢哪件事?请结合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假如你是松鼠,能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吗?

三、松鼠与“我们”全家的关系怎样?能找出具体的文字来说明吗?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生动有趣,能说说理由吗?

《最后一头战象》探究目标:

一、你愿意用什么方法掌握生字、新词?你用哪些方法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文按时间顺序讲了哪些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吗?嘎羧要离开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嘎羧离开村子前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嘎羧为什么要去打洛江畔?

三、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语段说说你的感悟。嘎羧的举动令人感动,请你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金色的脚印》探究目标:

一、你用什么方法会读、会写、会运用课文新词?你是怎样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二、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些什么?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为什么?狐狸们和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看法。

三、课文结尾及题目你怎样理解的?文中其它重点句子你又是怎么理解的?文中有不少地方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

   “探究目标要以问题式提出,既要考虑课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又要有很强的指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带着探究目标去研读课文,进行备课,课堂教学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少在上新课的前一天,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与文本的亲密接触,通过与文本对话,充分发挥他们的现有能力,让他们自己去识字、解词,自己去理解课文,自己去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锻炼。教师这时要教给学生理解旁批的方法,备课的方法,并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训练学生。

   理解旁批的方法,是根据我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学生、文本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的。

  案例分享:

  课文理解旁批方法(供参考)

一、读:正确、流利;勾画字词:1、勾画生字、新词。2、勾画四字词。3、勾画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的词。

二、借助上下文、生活实际、词典理解词语:包括文中新词、四字词。

三、分析体会句子隐含的信息 

(一)1、抓住关键词理解(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的词;描写动作、神态的词;有特殊含义的词……)。2、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理解句子含义。3、看到这个句子想到了什么?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在想象中阅读)。

(二)体会句子作用:修辞手法的作用;表达方式的作用(悬念,照应,联想,想象、衬托、铺垫、承上启下)。

(三)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可根据上下文、句中词语、标点符号等体会。

四、分析体会课文层次结构、写作方法、词句的运用以及特殊的标点符号运用。

五、运用“朗读符号”标注朗读方法。阅读理解中产生的问题用“”标记。

六、一边阅读,一边解答“探究目标”中的问题。

  以上六步的训练方法是:教师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训练,师先示范,学生后模仿做,每一步都要检查、评价(至少用两篇课文这样指导)→然后学生独立做,教师检查、评价→平时注重督促检查。只要教师按一定的顺序排列,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引导、训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拾阶而上,爆发出创造的火花,最终实现学生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二)悉心备课  激发兴趣

  备课的方法,我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认知规律、三维目标,总结出来的。

 案例分享:

 备课模式:

一、语言知识。包括生字的读音、形体结构;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词语理解、应用、拓展;句式改换;句子仿写;词句积累等。

二、了解作者或背景。         

三、主题分析。(1)概括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2)分析写作顺序、写作方法。(3)分析理解重点句子。(4探究目标中没有备到的问题,进行展示设计。

四、客观问题。(把疑难问题抄写下来,通过查找资料、联系实际思考解决,或在预习课上寻问同学、老师帮助解决。)

五、知识拓展。(收集与课文有关的名句、诗句、文章、图片)

六、阅读练笔。(选择一个写:读后感;仿写;续写;扩写;缩写;补白;应用文……

  学生独立理解旁批课文后,参考辅导书,按以上的备课模式作进一步理解备课。备课的训练很重要,因为这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影响着课堂自主学习的质量。我是这样指导训练的:老师逐点分解或示范;学生第一次的备课,老师选出几本备得不错的备课本展示,按照备课模式仔细分析,好的地方加以肯定,指出需要努力的地方;第二次备课,把符合要求的备课本,让各组认真传阅,取长补短;连续两周内,都要注重检查备课,指导备课,感觉可以放心了,就交给组长检查、督促、交流。

通过这样师生双边的研读文本,悉心备课,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了,说起话来也自信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这是因为文本里的许多信息已经熟记于他们脑海里,同时他们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大部分学生课文里的批注和备课本里的内容,完全是照抄辅导书2、懒惰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写字慢,批注、备课完全是敷衍,甚至不备课。3、学习好的学生也感到批注、备课时间长。如果任其这样发展,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甚至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于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在讨论交流时,要求只凭借课本,用自己的话讲述。

二、在学习成果讲解时,要求脱稿或半脱稿,大方、自然地讲述。

三、只要同学有独到的理解,师生都要以不同的方式表示赞赏(鼓掌;褒扬;或微笑……)。

四、对学困生:1、在备课内容上作适当减少,如:省略了解作者或背景知识拓展部分,在讨论交流课上资源共享,以此弥补自己的缺备。2阅读练笔要求扩写词语或一句话,或补白,只需写几句话即可。3、按照备课模式详细指导备课,并将好的备课实例印发给学困生。4、注重欣赏、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不做重复抄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课训练后,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书中作了批注、解答的词语、句子,就不用再抄写在备课本上了;探究目标中的问题解答,已经在书中有标注,也不用写在备课本上。

六、将理解旁批备课分开布置。如:布置学生完成检测反馈题时,就可以同时布置理解旁批下一课,因为学生大概2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检测反馈题。布置备课,就不要布置另外的作业,保证学生每天用在语文作业的时间在40——50分钟,学生就不会感觉忙而累了。

七、帮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善于利用零碎时间作批注和备课

  当然,有了有效的方法应对,还需要老师耐心地恒久地督促、引导,因为贪玩是孩子的天性,缺乏自觉性和自制力时常有之,要想课前走进文本、自觉备课成为他们参与课堂的内驱力,成为自主学习的首要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是要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可喜的是,学生在一天天变化:课文里的批注多了;备课本上的书写工整了,而且内容更精辟了。

附:学生潘思帆和倪小荃的日记片段。

潘思帆在日记中写到:

  我的语文书不像以前那样“干干净净”的了。以前,白白的书本,没多少人愿意观赏,而现在,“花花”的书本,大家却抢着看,它一在展示台上“露脸”,就迎来热烈的掌声,你们知道吗,没有我在书上辛勤耕耘,哪来这样的荣誉啊!……

  一大串一大串的字词解释、句子分析、题目剖析都可以表现出我理解旁批的认真,更能反应我对语文的迷恋。我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让白白的课本,用我自己的智慧添补成充满知识、充满内涵的、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许多智慧的课本。

  我的课本,是我探究的足迹,是我心血的凝结,是我灵性的闪现!

倪小荃在日记中写到:

  我有一本普通的“备课本”,它是一本“软面抄”,外表不是很迷人,长方形的,但里面被我点缀得内容丰富、多姿多彩。……我对每一课的备课,都很认真,有重点、有条理地作了记录。……

  通过备课,我觉得学习语文没有以前那么难,那么枯燥,给了我自信,也让我懂得了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这本备课本,为我学好语文知识作出了许多贡献,老师还把它拿去让其他同学观赏过呢,为我争得了荣誉。丰富多彩的备课本,使我感到骄傲!

  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一年以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阅读能力有了许多变化。

改变教与学前

改变教与学后

大部分学生害怕举手或不愿意举手发言。

个个积极发言,没有轮到发言还有意见。

敷衍读课文,没有动手、动脑作批注的习惯。

有了阅读与思考,阅读与动笔的习惯。

许多学生说话干巴巴,词句贫乏。

积淀了语言,迁移语言、运用语言能力提高。

阅读检测题丢失分数约40℅,满分两三个。

阅读检测题丢失分数约6℅,满分约15个。

认为预习无关紧要。

有了不备课不开课,课前准备充分,课中表现出色的理念。

   可见,只有老师深层研读了文本,生成了恰当的探究目标,学生就不再茫然,就能带着问题把握课文的内在关系及其本质内涵,达到深层理解的程度。只有老师教给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并持久地训练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思维训练,掌握这些技能,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思维能力,真正体现叶圣陶先生阅读是自己的事的教育思想。只有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阅读课文,对文本有了沉静的思索,有了对文字深层的对话与体味,带着情的储备来到课堂,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胸有成竹、畅所欲言,才能缩短教学时间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个性朗读  议中促学

   在学生有了文字体味的储备,有了文本内涵的储备,有了文章情感的储备后,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我都安排2课时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因为教材中选择的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经典文章,教材全面、准确地落实了语文教学目标,完全可以凭借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是略读课文在探究目标的确定上难度小一些。第一课时侧重于读、议,第二课时学习成果展示。下面是第一课时的实践操作经验。

(一)自悟读法  张扬个性

   我们常听到用你喜欢读的方式读课文这样的流行语,学生喜欢读的方式又有多少呢?他们了解这些方式吗?有的老师对朗读过度牵制,过度指导,最终味儿可能读出来了,但却剥夺了学生自主体会、整体感知的时间,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把握可能还是盲人摸象

学生都有着各自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朗读效果。此时,教给学生朗读方法、指导训练尤为重要。

1、明确语文朗读符号
以下朗读符号,仅供参考,学生或老师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
< 渐强。 > 渐弱。 △重读()停顿音调上扬。  ↘音调下降。  ﹋﹋代表轻读、慢读 。。。。连续重读 ———尾音拉长。两头低,中间高。  ○——○两头重,中间轻。  ﹋ 代表慢而重读  ⊙代表模拟读朗读、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首先教师要在课文中作朗读符号标示和朗读技巧的示范。平时留意相机指导,潜移默化以待提升。

2、自读自悟,适当引领。

  一篇课文,学生的读书时间着重在两个时段,一是课前批注、备课时段,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符号标示,反复练读。另一时段是第一节课前二十分钟,首先是欣赏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目的是:自查是否读准字音;参照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接着是自读自悟,根据自己或小组的需要选择读的方法和形式,如:默读,朗读、精读、跳读、分角色读、讨论式读、评议式读、齐读、引读……最后是检测反馈朗读,主要采用挑战读(组与组挑战;个人与个人挑战)和示范读(一个组示范或个人示范),学生自定朗读要求、朗读内容、挑战对象,师生互动,读评结合,彰显朗读个性。

  渐渐地,发现无精打采地、随意性读的人少了,入情入境读的人多了;唱读的人少了,注重抑扬顿挫语气的多了;不愿读或小声读的人少了,乐意读、放声读的人多了。而且许多学生能够凭借课堂学习掌握阅读的方法和策略,运用到自己课外的阅读实践中。下面是我与学生的对话与大家分享。

师:陈镛伟,你朗读有进步,特别是“模拟读”很成功。

生:呵呵,因为哭有不同的哭声,笑有不同的笑声,高兴时说话有不同的语气,难过时说话有不同的语气。我把这些不同的语气、语调融入课文朗读中,觉得特别有味儿。

……

师:孙缘,你是怎样提高朗读能力的?

生:以前对课文不熟悉,只想到把字音读准就好了。后来我在理解旁批时,认真做了“朗读符号”的标注,朗读时按照标注的语气、节奏读,觉得朗朗上口,好听。我就坚持这样练读。……

师:潘思帆,你在自读方法思考中,有收获吗?

生:对课文的情感体会更深透。比如我在读《只有一个地球》中“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就体会到三种情感:地球无私恩泽大地,感激之情;地球资源有限,珍惜之情;人们随意破坏地球,急切呼吁之情。……

家长:……孩子以前读书像“念经”似的,现在听他读书入情、有趣。……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语文教师可以汲取传统阅读教学的懒人的哲学智慧,教师的是有意要学生读多自晓”“读多自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自主活动。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们会发现文本已经熟记于心了。而且同样一句话,学生能读出不同的情感体验,读出自已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彰显出个性朗读的风彩、艺术,这样,学生就能在整体上很好地把握文章的灵魂和意蕴,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读的境界。

  (二)议中解疑  合作探究

   学生已经在读中有所感悟,独自与文本对话中获取了新知、发现了问题,此时就要让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因此在第一节课的后二十分钟,分两步进行,1、让各学习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围绕探究目标解答每一个问题;将预习中产生的问题提出来,请教同学(约十分钟)。2、将探究目标分派到各学习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展示讲解的方法、策略(约十分钟)。这两步看似简单,弄不好,就会造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只停留在学生交流的层面,既无探究,也无合作,收效甚微。因此,教师首先要清楚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目的、用途和操作策略,然后培养、训练学生。以下是我运作的方法。

第一,合理分配小组,精心培养组长。

   学习小组按异质分组,每组6—8人,包括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分组有利于激发学生合作与竟争的积极性,扩大信息交流,发展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班级中的日常工作和学习活动,老师是不可能处处、时时亲力亲为,尤其是这种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更需要一批得力的班干部,与老师一起参与组织管理,成为老师的助手。所以我慎重选拔小组学习组长,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组长,如:合作、讨论、交流的组织管理方法;展示讲解的内容如何选择;如何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讨论交流;如何让每个同学乐意合作探究……都一一作了培训。另外,我又从三方面帮助组长、促进组长:一、大力表扬组长的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努力提高他们的威信。二、鼓励他们大胆工作,把管理权和处理权给他们。一发现他们管理上有问题,就及时指出,并耐心指导他们如何应对处理。三、严格要求组长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这样严格训练和实行班级管理的自主化后,让我欣慰地看到一批得力助手成长起来了,让我感到省心省事多了。

第二,发挥创造力,探究展示方法。

   学生面对探究目标中一个一个的问题,面对文本中的知识点,如何策划、规划自己分析、解答、展示方法,这需要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与他们共同摸索、酝酿、总结。在初步实施阶段,老师不要急于忙着赶上新内容,而是抓住一篇课文,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畅所欲言,研讨展示讲解的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上台作方法的示范,老师也发挥自己的经验、智慧积极参与作方式、方法的示范。并鼓励学生:每篇课文,你们可根据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展示讲解,只要你们肯动脑筋,会找到更多的方式、方法。

平时的学习成果汇报中,老师要注重赞赏学生的展示讲解方法,被赏识的学生会更主动去寻找新的展示方法。要求学生注意总结自己运用的方法,老师也要做个有心人,收集各种展示讲解的方式、方法,与学生共同汇总后,打印发给学生。以下的展示讲解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生字掌握1、区别形近字。2、形近字组词。3、选形近字填空。4、选同音字填空。5、选择正确读音。6、笔顺、笔画、音序、音节、结构。……

(二)词语理解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2、联系生活实际解释词语。3、表演猜词语。4、根据词语意思猜词语或填写词语。5、画画猜词语或解释词语。6、用一个词语或多个词语说话或写话。7、选择词语填空。8、词语搭配。9、找出或抢答近义词、反义词。10、多音字组词。……

(三)句、段、篇的理解、体会;探究目标中问题解答1、结合上下文体会含义、表达的感情、作用以及对自己的启发。2、抓住句子中的词语或标点符号分析句子含义。3、通过画图表达自己对句子或段的理解。4、通过实物演示理解。5、联系生活中事例分析、体会。6、用不同语气或情感朗读来理解、体味。7、通过扩写表达对句子或段的理解。8、缩写句子,分析修饰限制部分来理解句子。9、创设情境(借助音乐、道具、文字图片、声音、场景布置等),或导游,或采访,或演播,或参观,或朗诵,或演讲,或设法庭,或演课本剧……

(四)写作方法1、结合例句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夸张,对比,比喻,拟人、对偶、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借代、双关等)。2、结合例句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细节描写、正面侧面描、承上启下、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层次结构等)。3、结合例句分析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场面描写;细节描写)。4、通过仿写掌握运用。

   学生掌握了这些展示讲解方法后,每个学习小组无论分派到哪个探究目标,都不会感到束手无策,茫然无措,而能有的放矢地有效地选择喜欢的方式展示讲解,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方法。

第三,教师深入参与,关注后进生。

   教师要深入各组了解学情,参与讨论,对学生好的见解及时表扬肯定,当学生思维受阻或有疑问时,及时点拨,拓展思维,或提供知识背景让学生自己探索。关注每个学生是否都参与了,特别是后进生,往往这个时候,不够自信,害怕说错,不敢说,当收音机,或者游离于讨论交流外,事不关己的态势。老师要注重引导和鼓励,走到他们面前,指导思维和寻找答案的方法,不管他们说多说少,思考是否全面,都要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有成功感,逐步树立信心。同时,要求组长每讨论一个问题,只要后进生没有主动发言,就让其他同学先讲述,然后后进生再讲述一遍。这样既可以促使后进生必须认真倾听、思考,又可以锻炼表达能力,深入学习。

第四,合理分配,相互沟通。

   每篇课文的探究目标我一般整合为三大方面,而学习小组有六个左右,往往同一方面目标或同一知识点,分派两个组展示讲解,这样就造成先展示的那一组兴致勃勃,后展示的那一组就兴趣大减,因为重蹈覆辙乏味,同学们也不感兴趣。因此,这时,我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展示的内容可以相同,但展示的方法、形式不能一样。因此,当探究目标分派后,承担展示同一目标的两个组,一定要勾通交流,了解对方展示的方法、形式、内容。

   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探究目标是:你用什么方法做到会读、会写、理解生字、新词呢?用什么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时书屋乐组和读书王组都要展示这一目标,书屋乐组的副组长到读书王组勾通交流时,了解到读书王组的展示方法和内容有:1、形近字组词。2、选择正确读音。3、结合课文解释词语。4、在课文中找出近义词、反义词。5、齐读最后一段。为了不雷同,书屋乐组就选择了这样的展示方法和内容:1、选同音字填空。2、表演猜词语。3、根据画面猜词语。4、多音字组词。5、引读第二自然段。这样以来,台上展示的同学显得很自信,台下的同学也听得津津有味。

    又如:《威尼斯的小艇》第二探究目标是: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子?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威尼斯小艇有何作用?当时啃书悦组和书为伴负责展示讲解这一目标,当啃书悦组了解到书为伴组的展示方法与自己组一样时,马上就讨论改变展示方法,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子?这一知识点,原来是画图解释的方法展示,现改变为填空提问的方法展示;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一知识点,原来是列点直接说明原因的方法解答,现改为引领大家在书中找原因威尼斯小艇有何作用?这一知识点,原来是直接在书中划出句子解答,现改为一边解说,一边表演的方法。这样改变后,大家都感到耳目一新,兴趣盎然。

(二)后展示的小组可以选择介绍背景或作者简介知识拓展阅读练笔等内容展示,因为在备课时,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人备了这些内容,而探究目标或许没有包揽这些内容,展示这些内容既可以让备了这些内容的同学有成就感,又让其他同学有新鲜感,何乐而不为呢?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学生学习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双手去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就是要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努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管理的新课堂。

让我特别感到欣慰的是:现在学生能无拘无束地交流,有话就说,有问题就问,即使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伙伴面前也会大胆地发表自已的意见。学生们由不敢说到敢说,由小声说到大声说,由不爱说到善爱说,学会了倾听、讲述与应对。

  由此可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彼此倾听别人的意见,了解别人的想法,从而充实自己的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展示学习成果  彰显个性风采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信学生能够用适合于自已的方式和行为来解决问题。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一是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二是个性化的学习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学习状态;三是挖掘学生潜能,就要为他们搭建平台;四是学习中的创新精神更是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因此,我安排第二节整节课都是学习成果汇报,我把文本的解读、问题的解答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已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自拟学习行为,给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在自主的空间里,合作探究,合作展示讲解,显示个性风采,最终达到预期目的。 

(一)学习成果汇报程序

1、各学习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1)着重展示讲解分派到的目标。(2)按照探究目标由浅入深地顺序展示。(335分钟以内。

2、个人学习成果汇报,或评价总结,或写学习后记5分钟左右。

(二)学习成果汇报要求

1、尽量给每个人机会,合理分配讲解内容,环环紧扣,配合精当。为了让本组展示讲解的内容更清楚、有条理,最好安排一个主持人

2、必须清晰有条理地把目标中的每个知识点讲解清楚、到位,尽量做到有理有据、方法多样、有趣闻性;每组展示讲解时间5分钟左右;展示讲解时:声音响亮,语言流畅,条理清楚,态度自然;做到脱稿或半脱稿讲述。

(三)听学习成果汇报中台下同学的要求

1、尊重对方,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别人说话时不随意插话、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不抢话。

2、文明说话,如有需要补充或纠正的内容,必须举手,经允许方能发言。

(四)学习成果汇报中老师的作用

1、在学生有疑难之处,学生体会不透彻的地方,学生的感悟发生偏差的时候,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拉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及时送上自己的提示、引导,给学生的思维松绑。

  案例一:

   在探究《再见了,亲人》“课文中的‘亲人’指哪些”的问题时,学生只讲到是“大娘”、“小金花”、“大嫂”。我立刻要求他们看看课文中两幅图,再想想:志愿军在朝鲜仅仅是这三个‘亲人’吗?抗美援朝仅仅是志愿军吗?经这样点拨,学生豁然开朗,马上有许多学生举手答道:还有全体朝鲜人民,全体中国人民,全体志愿军战士。

  案例二:

   探究《将相和》造成蔺相如和廉颇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时,阳光学习组展示时说:是蔺相如一升再升官职,比廉颇的职位还高,廉颇就不服气了。显然这样回答不全面,于是我要求大家认真读一读廉颇说的那段话,并想想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会上的表现。阳光学习组立刻补充道:造成不和的原因还有廉颇认识上的错误,他没有认识到蔺相如虽然没有持刀作战,但他的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

  案例三:

   学生在以建立图书角的例子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句时,我发现有两个概念模糊不清:一是何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二是这两者的关系。于是我以这样的问题提示:你个人捐书是属于人人为我,还是我为人人?大家都行动起来建立了图书角,这属于什么?如果你没有捐书,他也没有捐书,能换来人人为我吗?我这样及时把问题分解开来提问,降低问题的难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在学生头脑中清晰了,后来有几个学生都能准确地列举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谈自己的感受及其关系。

2、学生在展示中的方式方法、态度语言等,要重视及时评价、引导,以帮助学生建立充分的自信心,激发兴趣。教师的评价要因人而评,对待缺乏自信,基础较差的学生,应重在鼓励其参与,帮助其提高;对待有潜能,基础较好的学生,重在激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对待缺乏思考,盲目冲动的学生,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只要教师给他权力放手去做,探究的预期目标就能实现,科学的探究方法将得到培养,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探究精神也得到延续。

现在我的课堂,你会欣赏到:学生大方、从容、自信的态势;相互之间团结合作、配合默契的场面;生动活泼、敢于创新的学习局面。你会聆听到:学生大声而富有个性的见解;愉快的笑声和鼓励的掌声。你会感觉到:课堂成为了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天地,课堂充满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起来了。而我每上一次语文课,就经历一次挑战,经历一次成功,经历一次幸福快感。

   《特区教育》转变的关键在哪里?——福田区中小学教与学方式转变现场交流会综述一文中这样描述——

   2009年11月10,全区中小学“教与学方式转变现场交流会召开。区教育局李吉南局长、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刘玉新和部分局领导班子成员、区教研中心全体教研员以及区属所有中小学校长,分别到两所普通中小学听两位普通教师的三节普通的语文和数学课。

……

   上午谢家碧老师的两节语文课,讲授内容是六年级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行文优美,感人至深,六年级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但谢老师自信满怀,不拘一格。第一节课让学生听完课文朗读后,出示探究目标,49名学生分成六个组,让每个小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第二节课由每个学习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两节课80分钟,教研中心徐永红副主任专门统计,谢老师从开课引导、课中点拨到下课小结共说了3分钟,其它时间都是学生在活动,而且每个学生都有一次以上的表现机会。

   由学生唱主角的课堂效果到底怎么样呢?在交流现场,所有的听课者都已有目共睹:一是学生学得主动快乐,学得扎实有效。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学习的形式根据探究目标多种多样:有当堂提问,有词语表演,有现场采访……所有的学生都在快乐地学习。从学生的展示汇报中,可以看到字、词、句、段、篇的掌握非常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也很到位,学生的思考、分析、总结能力都很强,十分出色地完成了预定的探究目标。请看潘思帆同学现场展示的她在学习了课文之后的仿写文章:每一片森林,每一丛绿草,每一朵鲜花,每一滴雨水,每一片红得耀眼的枫叶,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一望无际的海洋,柔软细腻的沙子,在我们这个国家的眼中,都是神圣的……”优美的语言,睿智的思想,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六年级女孩儿的笔下。在现场,我们都能欣喜地发现,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发言还是表演,都表达流利、落落大方,完全没有在几百双眼睛注视下的胆怯,每一名学生在这里展现了良好素质,可见老师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的长期培养。二是课堂氛围民主,学生敢于质疑。在课的拓展环节,潘嘉维同学在给学校的建议书中就大胆地给校长提出维护校园环境的几条建议。在谢老师的课堂,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们永远都有质疑的空间,展示的空间。三是这堂课拓展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的宽度。课内的知识与课外的社会、历史、环保、道德教育等有机结合,达到了自育和他育的良好效果。

……

   2009年12月25下午,我班学生举办了“六(3)班圣诞联欢暨才艺展示会,这次活动,至始至终,全部是学生们独立策划、组织、编排、布置、完成的。有部分家长也来观赏。

台上主持人自然、流畅、有趣的谈吐,让大家佩服不已;精彩、柔美的舞蹈让大家赞不绝口;美妙、动听的琴声让人沉迷陶醉;引人入胜的小品、课本剧赢来阵阵掌声;入情入境的歌声、朗诵声不得不让大家静静欣赏,……

张洋的爸爸激动地说:……观赏到你们的才艺,让我激动,心里充满感激,特别欣慰。激动的是你们成长很快,既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又能吹、拉、弹、唱、跳,画。……

   我感激的是,你们的进步,离不开谢老师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让你们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我欣慰的是,你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继续这样锻炼、发展,必将能服务于社会。……

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活泼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他们都有好奇心、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我们教师应该利用学生这些特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心灵之火,让他们不仅参与学,也参与教,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证实自我价值,那么他们潜在的能量就会充分地挖掘出来,会使我们的课堂出现未曾想象的精彩,各抒己见,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讲解得异彩纷呈。课堂也因此波澜迭起,抑扬有致,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让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命的活力

   我在探究批注、备课——个性化读、合作讨论研究——学习成果汇报的流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最根本的也就在于促进和完成这一转化。这时,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是教学的相长,双方的互动,是学习过程中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一道幸福成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讲台上的主角;学生不再是漫无目标地茫然学习,而是心中明朗努力的方向;教师不再是枯燥乏味地分析讲解,而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心灵碰撞。教师也改变了自己的角色,成为一名顾问,一名指点者,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学生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了,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他们不但感悟到文本的语言、思想、作者的情感,而且感悟到生活情感以及自己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都是他们参与体会总结得到的,而不是教师他们的,更不是教师给他们的。

   总之,这个过程是学生构建自已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把生命中的潜在表现力尽情释放出来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活动、孕育出无限生机的过程。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路走来,面对收获,向蜿蜒的道路望去,路是那么漫长、坎坷,同时又那么美妙而充满希望,我将一如既往,怀着积极向上的心态,用坚定的毅力,用超越的心灵,去探索,去反思。我深信:只要教师以勤勉做桨,以语文学科特性做舟,以学生需求做航向明灯,以燃烧的智慧把握方向,向开放的语文课堂深渡,就能拥有喜悦,走向理想的彼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