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金库的六种隐藏形式
2014.1.13冠县审计局 申刚 随着国家和省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加强,各单位公开截留、隐瞒、坐支预算外资金的现象得到了遏制。但从近期审计情况来看,用于预算外资金私设“小金库”又出新招,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小金库”设在外单位。以往某些领导为了逃避审计等部门监督,把单位资金提到账外,搞所谓的账外资金,实为“小金库”,如今单位内部设“小金库”的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在单位外设“小金库”。在审计某单位时发现,该单位应付款户有应付某协作单位款5万元,经核实某协作单位应收款户并没有这项资金。最后认定该单位替某协作单位代管,用钱时直接从该单位支出,实际形成在外单位设“小金库”。 二、假拨真用。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对其下属单位拨款时多拨出一部分,而超出部分作为小金库设在下属单位,费用再在下属单位“小金库”中列支。有的超出资金以各种发票和费用下拨,只是空记一收一付,而不动账户和现金。 三、以搞福利上缴管理费,在下属单位上缴管理费用时,不上缴钱,而是替其购买实物,账面上没有资金往来。 四、罚款、收费变费用。一些执法、职能部门在罚款、收费时,和交款单位协商:以报销办案费、差旅费、招待费、燃修费等形式便可少罚款、少收费。 五、贷款不入账,搞隐形负债。在对某单位进行审计盘点现金时发现一张贷款协议书十万元,在审计账目时,并没有发现这笔款,业务发生全在账外列支,止发现时已剩余五万元左右,形成隐形负债。 六、设置“小金库”趋向“小而多”。“小”就是金额少,“多”就是一个单位设多个“小金库”。在对某单位进行审计时,一连查出了三个“小金库”,每个“小金库”都是单独一笔业务且数额不大,隐蔽性比较强。 出现的以上现象其共同特点是隐蔽性强,如果单对其账目审计很难发现。因此在审计时,应对其上下左右的关系单位进行调查,搞综合审计,搞审计公示,从经济往来中发现线索,从群众中发掘线索,进一步遏制“小金库”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