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色古香的国子监街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5-10
国子监街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东西贯通的国子监街全长669米,平均宽度11米,是北京市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条牌楼街。乾隆皇帝赞其为“京师为首善之区,而国子监为首善之地”。

  街里立有4块牌楼。街东西两头的牌楼是街牌楼,国子监大门两侧的牌楼,则是为国子监特意修建的,以示对国家最高学府的尊崇。所以,街东西两头牌楼的题匾都是“成贤街”,而国子监两侧牌楼的题匾都是“国子监”。

 

古色古香的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有着种植槐树的悠久传统,街道两旁槐树成行,浓荫蔽日。盛夏之时街外是骄阳似火,街内绿荫如盖,夹道的古槐树在天空织成一张大网,顺着幽静的街道蜿蜒向前。其绿冠浓荫与4座彩绘牌楼相映生辉,把古老街道打扮得古香古色。

  除了国子监和孔庙两座标志性建筑以外,国子监街依旧保存着老北京街巷的风貌。国子监街两边多是低矮整洁灰墙灰瓦的四合院民居,门由灰色改成了朱红色,一两处排场大些的双扇大宅门,朱红的门扇上油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古联。

  如果有兴趣还有时间的话可以去逛逛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国子监和孔庙实为一体,是古代“左庙右学”规制的集中体现。票价:成人20元/人。学生10元/人。如果有博物馆通票可以半价。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当时的人如果能在国子监上学,那就算是光宗耀祖了。

 

古色古香的国子监街
  孔庙,元大德六年(1302)开始营建,十年(1306)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在旧址重建。清乾隆二年(1737)易为黄色琉璃瓦。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祭孔为大祀。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内有进士碑林,共有石碑198座。

  在国子监街上,遗存着一些文物古迹。国子监大门对面,有复建的砖砌一字影壁。孔庙大门对面,有一座宽大的琉璃八字影壁。国子监后边国学胡同有一座祭祀唐代散文大家韩愈的庙,叫韩文公祠,也称土地庙,庙的大部分已被拆除,一部分则变成了国学胡同小学的仓库。另外,国子监街西边路南还有两座庙,距离西口不远处是国子监的火神庙,庙内已变成民居,但从临街山门精美的石雕上,还能想象当年寺庙烟火鼎盛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