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什么治癌啊?(续四)

 村志书苑 2014-05-10

——五花八门的治癌方法(四)

 

    (二)放射治疗也“靶向”

     受“费城染色体”启发,人们在恶性肿瘤发病机理的研究上,愈加把目光投向细胞、分子,乃至遗传基因位段上,基因致癌学说引发了肿瘤诊疗技术的一场革命。不仅基于致癌基因的高端生物技术不断横空出世,融合材料科学、计算机、数字成像、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肿瘤诊疗技术的器官水平实体瘤“靶向”治疗高科技也一个个闪亮登场。

    从理论上说,针对肿瘤在器官组织、分子水平的靶点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治疗技术进行靶点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是针对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分子,作用于促进肿瘤生长、存活的特异性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等通道,干扰新生血管形成和细胞周期的调节,从而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高科技武装的放射治疗技术认为,对局部的病灶靶点可以用局部靶向消融治疗、靶向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向内照射治疗、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局部药物注射治疗。不过,基于传统放疗手段的“靶向”放疗,虽然也称作“靶向”,但此“靶”非彼“靶”也。

    1、氩氦超导手术治疗系统(又称氩氦刀)

    氩氦刀是一种适应证甚广的消融治疗技术,据相关介绍说,它可对多种肿瘤施行精确冷冻切除,既能治疗小肿瘤,也能治疗体积较大的、数目较多的肿瘤;由于血管内血流的释热作用,冷冻不易引起大血管损伤,以至于也可以治疗大血管附近的,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

    临床证实,氩氦刀局部消融与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介入治疗等综合治疗相结合,疗效优于单一治疗,1~2年生存率显著提高,其远期疗效依赖于综合治疗措施的选择。不过,当肿块≥4cm,特别是大于6cm时治疗效果差,瘤体易复发,甚至增大。

    2、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   

    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MWA和RFA技术,在我国不少医疗机构已经投入临床应用。尽管其技术手段在不断改进,但对其“消融”肿瘤的确切疗效人们至今也不敢高估。

    3、 间质内激光治疗(ILT)和光动力

    激光消融治疗(ILT)是以光学或接近红外线波长的高能量光束在组织内散射而转变成热,在一定间内可实现对肿瘤的消融。不过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激光管消融范围较小,处于临床探索中,并未进入临床使用。

    4、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

    HIFU国内首创,据说可用于治疗很多良性和恶性肿瘤,如子宫肌瘤,乳腺癌、骨和软组织肿瘤等。近年国内陆续有应用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报道,显示的疗效主要是止痛和辅助放、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现在看来,这可能是超声热疗的效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HIFU消融治疗。

    5、精确靶向外放射治疗技术

   这类放疗新技术主要有:(1) x-刀、r-刀、3D-CRT、IMRT ; (2)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即4D放射治疗,如赛博刀。

    6、放射性粒子植入间质内照射治疗技术   

    7、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技术

    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技术开展最多的据说就是肝癌的介入治疗。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