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创作风格与艺术成就

 优雅a 2014-05-10
关键词:简>奥斯汀 傲慢 偏见 社会风情画 艺术 
  摘要:简>奥斯汀是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她创作的小说在结构方面无与伦比,在刻画技巧方面炉火纯青,她的小说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开创了描写日常生活小说的先河,奠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她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真实地再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间的风俗人情和田园风光,饶有风趣地反映了她那个时代的社会的闭塞与停滞,被人们誉为“社会风情画”小说。 
   
  简>奥斯汀于1775年12月16日出生在英国南部汉普郡斯蒂文顿小镇一个牧师家里。她的父亲,乔治>奥斯汀,是斯蒂文顿镇上一位知识渊博的教区长。她母亲,卡桑德拉>李>奥斯汀,出身于贵族家庭。尽管她的家庭不是富裕之家,但父亲却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培养教育。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在父母亲的指导下,她从小就博览群书,16岁左右就开始写作。20岁时,她开始创作《理智与感情》(1811)。21岁时,她开始创作第二部小说《傲慢与偏见》(1813)。1814年和1815年奥斯汀分别完成了她的第三部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第四部小说《爱玛》。这四部小说都是由简>奥斯汀生前匿名出版的。另外两部小说《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是她去世后第二年以她的真名出版的。她的六部小说都以对英国社会和风俗的讽刺性描述而享有盛名。20世纪以来,她的小说越来越受欢迎。如今,简>奥斯汀已经跻身于英国真正伟大的作家之列。 
   
  一、《傲慢与偏见》赏析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作者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真实地再现了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乡间的风俗人情和田园风光,饶有风趣地反映了她那个时代的社会的闭塞与停滞,被人们誉为“社会风情画”小说,自出版以来,小说《傲慢与偏见》就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简>奥斯汀在书中对伊丽莎白小姐和达西因为爱而产生的变化描写得十分细腻。男主人公达西先生富有而傲慢,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小姐任性而偏见。傲慢与偏见成为阻止伊丽莎白和达西联姻路途中的主要障碍。达西出身于名门望族,是大庄园彭贝利的年轻主人,他智力超人,为人直率。他的贵族出身和巨额财产又让他过于傲慢自大。从一开始他就鄙视他的社会圈子以外的所有人,在舞会上,伊丽莎白与达西首次见面,达西傲慢十足,认为许多女士包括伊丽莎白都不配做他的舞伴;而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他对她的怠慢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使她认为达西是个傲慢无礼、矜持自负、令人厌恶的家伙,下决心不再理睬他。 
  在后来的社交活动中,达西开始为伊丽莎白敏捷的智慧和超人的魅力而着迷,对她产生了深深的爱慕之情。当年春天,达西无法抑制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突然向她求婚,没想到伊丽莎白严词拒绝了他,这使达西大为吃惊,因为他根本没有料到他会遭到她的拒绝。事实上,傲慢自大是达西首次求婚失败的主要原因。由于他成长的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使他鄙视所有他的社会圈外的人,因此,除非他克服这种傲慢,才能认识到伊丽莎白是最适合他的人。从另一方面来讲,伊丽莎白的斥责和拒绝反倒帮助了达西认识并纠正自己的傲慢。后来,他一直钟情于伊丽莎白,他营救了私奔的莉迪亚,挽救了贝纳特一家的耻辱;他不顾傲慢的姨妈的反对,继续追求伊丽莎白。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配得上伊丽莎白,最终赢得她的芳心。 
  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她具有很多优点一聪敏机智,卓识远见,善于思考,她不逊色于小说中任何一个其他人物。她的诚实、美德和机智使她超越了充斥着那个讲究阶级差别、常常带有恶意的社会的蠢言恶行。但她匆忙下结论的习惯常常使她误入歧途。她一直对自己敏锐的洞察力颇为骄傲,她对达西的偏见植根于她的自恃过高,后来事实证明这种洞察力并没有她自己想象的那么高。她的自负蒙蔽了她的双眼,让她对达西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小说的故事就是围绕她如何克服重重障碍——包括她的个人缺点—追求幸福的故事情节展开的。伊丽莎白要应付的不仅仅是她不可救药的母亲,冷漠的父亲,两个举止鲁莽的妹妹,以及身边几个势利的令人反感的女人,她还要克服自己对达西的偏见,正是这种偏见让她一度拒绝了达西的求婚。幸运的是,达西始终钟情于她,她最终克服了种种偏见,认识到了达西高贵的人格,也认识到了自己当初对达西错误的偏见。她对达西的偏见和误会消除了。爱情终于打破了这种傲慢和偏见,最终与达西缔结了美满姻缘。 
   
  二、简>奥斯汀笔下的爱情与婚姻 
   
  《傲慢与偏见》的开场第一句话——“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直接道出了英国摄政王时期的一条根本的社会价值观,那就是优势婚姻的中心地位。富人宾利先生的到来是小说展开的起因,因为这个事件对亟待出嫁的贝纳特姐妹们来说,创造了一个嫁给有钱有地位人家的好机会。小说开头的这句话隐含着一种微妙的含义,其字面下隐藏的“真正”含义是:凡是单身女子都想嫁—个丈夫,尤其是有钱的丈夫。 
  在小说中,简>奥斯汀讲述了人们待婚姻的三种态度。第一种,结婚仅仅为了财富、钱和社会地位。宾利小姐为此而不顾一切地追求达西,凯瑟琳夫人也为此极力想促成她女儿与达西的婚事,夏洛特为此嫁给了科林斯先生。富豪们的势利虚荣和穷乡绅女性的功利心理在这里得以充分的体现。另一种婚姻是完全为了追求对方美貌、英姿和情感,而根本不去考虑经济条件和对方的人格素质。人们发现小说中的贝纳特夫妇的婚姻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贝纳特太太有着漂亮面孔,但她的脑袋空空荡荡,毫无思想。他们的女儿莉迪亚看上的威克姆,虽然外表英俊,但人品欠佳、身无分文。第三种是理想的婚姻,爱情、人品和经济基础兼顾。这种完美的幸福在达西和伊丽莎白以及宾利和简的婚姻中得到了实现,尽管这种个人和经济条件俱佳的情况实在是有点过于理想化。作者对于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似乎更加青睐。她在小说中用很大的篇幅描写这两个人之间曲折而具有反讽意味的爱情历程。达西出身名门,爱情专一,知书达理,且责任心强;而伊丽莎白美丽善良,活泼聪明,才貌双全,两人十分般配。魏立婷先生对奥斯汀小说中所描写的爱情与婚姻是这样评论的:“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贝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三、奥斯汀的艺术成就与声誉 
   
  奥斯汀出身于英国乡村的中产阶级家庭,终身未婚,一生中与之交往的大都是些乡间的乡绅、淑女、中小地主以及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