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血疗法

 太太回家 2014-05-10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当今世界,医学领域把许多疑难病的治疗寄希望于中医,而针灸更是被视为神奇的疗法。祖国的针灸学要领先于世界,就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探索其原理和治病规律。本文在介绍刺血疗法的同时,还想把这门古老医术中所含的深奥科学道理阐述清楚。

我们深信随着科学工作者对经络实质、活血化瘀、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学科多方位的深入研究,刺血治疗的机理一定能从生理、病理、生化、神经、免疫等方面阐述出深刻的科学内涵。许多经络现象也只有在广泛的临床研究过程中才能够被发现和阐述清楚。针灸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刺血疗法将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为医学实践提出新的方向,使人类现有的防治疾病的方法再来一次突破性的大飞跃,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贡献。

1中医刺血疗法的历史

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偶因尖状物,或削尖之石器,刺破痈疡,排出脓血,而使病痛缓解,此可能为刺血疗法的缘起。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这本古书即有“九针”之记载,其中之锋针用以放血,以治疗疮肿、热病、泄泻;逐渐发展为今日针刺放血的三棱针。本古书一百六十二篇中有四十多篇,论述了刺血疗法之针法、取穴、禁忌症等。

《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故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看来,古时在中国东部由于地势平坦,人民嗜咸食及鱼类,皮肤痈疡症较多,因而砭石的发展地在东方。公元一世纪的字书《说文解字》又说:“砭,以石刺病也。”又如《左传》记录公元前550年臧孙氏的一段议论:“美疢不如恶石”,汉服虔注:“石,砭石也”。《素问·宝命全形论》中又说:“制砭石小大”,南北朝全元起注:“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古来未能铸铁,故用石为针。”从此,可以断定,砭石治病时代起源于应用石器的原始社会。最初的砭石,本是刺痈排脓放血的工具。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就懂得了使用尖状器、刮削器之类的石器刺破痈疡,排出脓血,使病痛缓解。到了新石器时代,由于掌握了磨制精巧石针的技术,逐渐产生了专门的医疗工具——砭石,并广泛应用在针刺治疗的临床实践上。

考古学界发现,中国内蒙古多伦县和山东省日照县的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分别找到的砭针;在河北省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第十四号墓葬中发掘的一件石镰,均是当时人类曾应用过的医疗器具——砭石的一种。这为刺血疗法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近年来,山东省发现的一批东汉画象石,内有用针砭治病的内容,医者作半人半鸟的形象,很明显,它来源于氏族公社时期的图腾崇拜。古代东夷就是崇拜鸟图腾的。《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写道的“东方之域”则是古代东夷之乡,东汉画象石所内含的用针砭治病的内容,与《素问·异法方宜论》所记载的“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完全吻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人思维能力的提高,社会生产中铜、铁器的出现,医药文化也发展起来,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就出现了金属制造的针具。在《黄帝内经》中称为的古代“九针”,是九种不同形状和用途的医疗器具,其中用于针刺放血以治疗疖肿、热病、泄泻等疾病的“锋针”,是从古人治疗皮肤痈疡的砭石,通过无数次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治疗疖肿、热病、泄泻等各内科、外科疾病的现代人所使用于针刺放血治病的三棱针。

华佗曾刺络出血,以治疗红丝疔。西晋时候皇甫谧在《甲乙经·奇邪血络篇》,即描写了刺血络之外治法。《旧唐书》描写秦鸣鹤针刺百会出血,治好了唐高宗头目眩晕急症。宋朝陈自明在《外科精要》一书中,记载针刺放血,治疗背疽。金元时期张从正的《攻邪论》及《儒门事亲》记载运用刺络放血,患者出血盈升。刘河间也用放血疗法以泻热。补土派的李杲在《脾胃论》中,即有刺足三阴血络,以治疗瘀血腰痛之记录。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一书中,记载刺血以治疗“大风发眉坠落、中风趺倒、卒暴昏沈、疾涎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金元四大家之后,刺血疗法不受重视,却影响其它世界各民族。公元794~1192年,日本刺血疗法盛行,日本著名的医家丹波元简在《医胜》这本书中,就记载明崇祯时代,用刺血以治疗烈性的传染病,近代的工藤训正,也有专书图说刺络治疗,描写刺血疗法。十九世纪法国的路易?白利渥慈也在1816年出版了论慢性疾病、泻血术及针术。

2 刺血疗法之针具及手法

刺血疗法又叫刺络疗法,俗称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小眉刀、皮肤针)以针刺穴位或静脉血管放血;前者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泄热解毒、急救开窍、调和气血、排脓消肿;而后者有去瘀生新、刺激新血再生、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利尿解毒之作用。

最早之放血工具有砭石、镵石,继之有黄帝内经中所记载九针中之镵针、锋针、铍针、毫针。镵针后人称箭头针,为当今皮肤针及滚针筒之前身,用在浅刺皮肤泻血。锋针为现代常用的三棱针。铍针又名金非针,后人称为剑针,外科用的较多,已改制为小眉刀,用在放血及割治疗法。毫针在刺血时多用粗的,针具使用前要注意消毒(煮沸法、高压蒸汽法行之),一般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皮肤后施术进针。

放血之部位,在《灵枢?五邪》中即有记载,是选病灶附近,在耳后、胸、背、肘、头、腘窝有青紫、充血之静脉,用三棱针放血,或以辨证理论,按经络学说,取末稍血管分布较丰富之穴位放血。在《灵枢?厥病》中记载“厥头痛、头脉痛…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又如《素问?刺热》篇记载,肺热引起的喘咳(实证)可循经刺血。所以肺热引起的实证如咽炎、扁桃腺炎、喉炎皆可在少商、鱼际取穴;局部疼痛如血管性头痛,可见颞部经脉怒张,可点刺太阳穴络脉出血,而有镇痛作用。

常用的刺血手法有缓刺、速刺、挑刺、围刺和密刺等。缓刺临床上常用在头部及四肢处;乃以三棱针,慢慢的刺入浅静脉血管中,并缓缓退出;而速刺法是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出血,适用于四肢末稍;用三棱针挑破皮肤出血之法,适用于胸、背部,及挑治痔疮时用;疖痛、痈疽等适合用三棱针,在局部围针刺血;又皮肤局部麻木、脱发及神经性皮炎,可用梅花针叩打患处皮肤,使微量出血,加拔火罐。

3刺血量及治疗时间

刺血之出血量,依病情而异,古书有出血如大豆、出血盈斗之记载。狂躁之精神分裂症、丹毒、跌打损伤,出血量可为30~100ml,而体虚弱者,出血量宜少,数毫升即可。刺血后有些症状(腰腿痛、头胀感)马上消失,但有些要三、四天后才缓解消失;而有些患者会全身倦怠、口渴、嗜睡、头晕,此时多给病人高营养食品,并充足睡眠,三、四天后即可恢复。

刺血治疗时间,应依病人体质、病情而定。例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癫痫、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可隔1~2周刺血一次。而急性病如神智昏迷、精神分裂症、狂躁不宁、急性腹痛,可连续刺血治疗1~2次,待病情好转后,适当延长治疗间隔。多数病人刺血1~3次后,即可明显改善症状,例如手指麻木,在四缝处有瘀血特征,放血后即感轻松,隔1~2日再刺,直到手指麻木、胀痛感消失。而小儿惊厥,在食指风、气、命三关都有瘀血特征,十宣放血后,即可退热止惊,不需再刺。

四缝穴放血治疗小儿疳积,挤出黄色液体即可。

4刺血疗法的作用及适应症

4.1刺血疗法作用

①    泻热,常用来治热病不退;

② 止痛,如神经性头痛,痛经,坐骨神经痛等;

③ 降压,刺肝经泻热平肝,治疗肝阳上亢高血压;

④ 消肿,跌打损伤局部肢体肿痛者,局部浅刺令其出血,肿痛自除;

⑤ 强心,急救,刺十宣出血等。

近来研究揭示放血疗法科学依据

众所周知在远古时期对患病之人曾有一种通过放血进行治疗的习惯,但是这种放血疗法对患者真的能象传说中那样奏效吗?近日,科学家在一项对病人体内病菌繁殖情况的研究证明,这种放血疗法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的确是有效的。

葡萄球菌与亚铁血红素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微生物学家们在近期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引起感冒和各种感染症状的葡萄球菌,可以通过一种我们前所未知的方式利用铁元素为自身提供能量来源。

病菌感染人体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患者体内的铁元素,不过人体机体内部却有着一种内在免疫机制可以阻止病菌对血液系统或机体组织中铁元素的吸附。但是对于一些致命的病菌来说这一免疫机制还是很难发挥作用,因为这些致病菌能够采取一种被称为“铁元素闭锁”的机制在人体内进行广泛的传播。了解这一过程后医学家们便可以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对病菌感染者进行医治。

在葡萄球菌感染机体的早期阶段,病菌可以轻而易举地破坏人体血液内的红血细胞。芝加哥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此之后,葡萄球菌便会大量地从携氧的亚铁血红素中攫取氧元素,整个感染过程均由该种类病菌的基因所支配。领导该项研究的Eric  P.  Skaar教授表示,研究人员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一旦这些基因序列被弱化掉,从此葡萄球菌便不会再使感染病菌的试验小白鼠患病。

对于医疗工作者来说,今后的工作就是进一步研制出能阻断葡萄球菌窃取铁元素能力的药物,而此时研究人员便再一次注意到传统“放血疗法”所体现出的 特殊疗效。

放血疗法与最早的抗菌疗法

国际健康委员会的铁元素医学专家Tracy  Rouault对芝加哥大学的研究成果表示认同,同时他在一份评论文章中认为,对于传统的放血疗法来说,如果真正能够及时地在病菌感染早期便开始实施放血疗法,在实际中则可以从一定意义上减少葡萄球菌吞噬铁元素的数量,进而通过“饿死”致病菌的方法减慢人体内病菌的感染速度。可以说放血疗法实际上就是早期的抗菌治疗。

研究人员在翻阅了大量历史病历记录时发现,虽然当年对于许多患者来说由于不对症而疗效欠佳,但是放血疗法这一传统治疗方案还是一直被广泛运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比如研究人员通过阅读历史病历发现,早在18世纪的法国,有许多内科医师认为一旦病人出现发烧的早期症状时,就可以采取放血疗法来缓解病情的发展。即使到了1942年,在许多权威的英文版医学教科书中还建议医生,对早期的感冒发热病人应及时采取放血治疗措施,等等。

不过对于一种2500年来一直被广泛采用的医疗手段,放血疗法的确是有他独特之处。医学专家Tracy  Rouault举例说:“同样的原理,在某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例如在治疗疟疾病人时,有些药物的作用就是通过降低血液中含铁元素的水平来达到杀死病菌、治愈疾病的目的。”  

时至今日对于那些病菌感染的患者来说,没有医生会再建议病人采用“放血”这种相对而言过于野蛮的治疗方案,因为自从20世纪中期抗生素被发明以来,进行抗菌治疗已经变得非常容易了。但是放血疗法作为最早的抗菌治疗,绝对不应该再被人们看成是什么巫医邪术。

4.2刺血疗法的适应症

刺血疗法的适应症有关节炎、头痛症、腰痛症、咽痛症、失音症、齿疾、跌打损伤、癫狂疾病、高热谵语、衄血等。

内科疾病包括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高血压高血脂病、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前额痛、癔病、中暑、神经衰弱。

外科疾病包括肩周炎、丹毒、痛风、荨麻疹、顽固性皮肤病、斑秃、带状疱疹、颈椎综合症、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妇科疾病有妊娠呕吐、产后尿潴留、带下病、痛经。

儿科疾病有惊厥、急性吐泻、小儿夜啼、口疮、高热、遗尿、皮疹。

五官科疾病有爆发型火眼、急性结膜炎、角膜炎、鼻炎、内耳眩晕症、耳鸣、扁桃腺炎等。

凡属实证、热证、瘀血和经络瘀滞、疼痛之各种疾病,皆可以刺血。

5操作方法

5.1点刺法

针具可选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常有3种点刺形式。

1.直接点刺法。先在针刺部位揉捏推按,使局部充血,然后右手持针,以拇、食二指捏住针柄,中指端紧靠针身下端,留出针尖0.1~0.2寸,对准已消毒过的部位迅速刺入。刺入后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即可。此法适于末梢部位。如十二井穴,十宣穴及耳尖穴等刺血。

2.挟持点刺法。此法是将左手拇、食指捏起被针穴处的皮肤和肌肉,右手持针刺入0.5~0.1寸深。退针后捏挤局部,使之出血。常用于攒竹、上星、印常等穴位的刺血。

3.结扎点刺法。此法先以橡皮带一根结扎被针部位上端,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压在被针部位下端,右手持针对准被刺部位的脉管刺。立即退针,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待出血停止后,再将带子松开,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5.2散刺法

此法又称“丛刺”、“围刺”。方法是用三棱针在病灶周围上下左右多点刺之,使其出血。此法较之点刺法面积大且刺针多,多适用于皮肤病和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治疗,如顽癣、丹毒、局部瘀血等。

5.3叩刺法

此法是在散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所用针具为皮肤针(梅花针、七星针或皮肤滚刺筒均可)。操作时,以右手握住针柄后端,食指伸直压在针柄中段,利用手腕力量均匀而有节奏的弹刺,叩打一定部位。刺血所要求的刺激强度宜大,以用力叩击至皮肤上出血如珠为度。此法对某些神经性疼痛、皮肤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5.4挑刺法

此法操作时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使皮肤固定,右手持三棱针或粗圆针,将腧穴或反应点挑破出血;或深入皮内,将部分纤维组织挑出或挑断,并挤压出血,然后局部盖上消毒敷料并固定。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丹毒、乳痈、痔疮等疾病。

5.5刺络法  

用一手固定被刺部位,另一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中指抵住针尖,针尖露出2~5分,对准所刺部位刺入后出针,放出适量血液。有微量或少量出血时,用镊子挟持无菌干棉球擦拭;中等量或中等量以上出血时宜使血直接流入大小适宜的敞口器皿内。操作部位应注意防止感染。

刺络前可在被刺部位的近心端以橡皮带扎紧,待被刺部位充血后再行操作。

5.6针罐法

此即针刺用加拔火罐放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多用于躯干及四肢近端能扣住火罐处。操作时,先以三棱针或皮肤针刺局部见血(或不见血),然后再用拔火罐。一般留火罐5~10分钟,待火罐内吸出一定量的血液后起之。本法适应病灶范围较大的丹毒、神经性皮炎、扭挫伤等疾病的治疗。

5.7火针法

此法又名火针刺,是用特制的粗针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寒痹、疔毒、丹毒、静脉曲张等病。

6辨血论

6.1气血与经络的关系

手太阴肺经多气少血;手阳明大肠经气血俱多

足阳明胃经多血多气;足太阴脾经少血多气

手少阴心经多气少血;手太阳小肠经多血少气

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足少阴肾经多气少血

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手少阳三焦经多气少血

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足厥阴肝经多血少气。

6.2辨血色

6.2.1血呈深红色

针刺部位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时,从中可以判断,疾病多属于热症。

6.2.2血呈黑红色

凡在体表刺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可分为外伤、内伤辩证。1、外伤一般是在阿是部。多由于气血结聚所致,青紫斑痕是由于局部络脉血溢所致。2、内伤:四肢深部内伤,多因瘀血阻滞经络,头、身躯部内伤,多因恶血聚集脏腑,一般是在属该脏腑部位疼痛。

6.2.3血呈淡红黄色

一般是在肘部、膝部关节处针刺出血,血的色泽为淡红黄色,多为风湿痹症。

6.2.4血呈青紫色

在背部、腹部、十指等部位针刺出血,色泽为青紫色,多因寒邪入里,窜入机体,伤于脏腑机能,

6.3辨刺血时血的动态

6.3.1出血清淡难凝

当针刺出血时,血液清淡而稀疏不易沉凝,是血虚的表现。凡刺出血为清淡者,临床上多以放气为主,在对症刺血时,血不止应禁刺。

6.3.2出血沉凝易结

针刺出血时,血液容易沉淀并凝结,多因气虚所致,而多实证。凡此类情况,可以泻血为主,兼调气补虚。

6.3.3出血缓慢

针刺肌肤后,出血缓慢,多需几次刺血,仍断断续续出血者,多因气血亏虚,瘀血阻于脏腑,脏腑气机衰弱,气血循环而不归经。在对症施治中,应充分掌握补泻关系,以放气活血为主。

6.3.4出血急促

针刺肌肤后,出血急促,多为热盛。施治中,应以放气为主,兼刺血泻热。但凡有习惯性皮肤紫斑者,应禁针或慎针。

7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7.1禁忌证

临床应用刺血疗法,有宜有忌。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刺血部位和某些特殊情况,灵活掌握,以防发生意外。刺血禁忌有如下几种:

(l)在临近重要内脏部位,切忌深刺。

《素问?刺禁论》指出“脏有要害,不可不察”,“逆之有咎”。该篇列举了脏腑及脑、脊髓被刺伤后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其认识与今之临床观察基本一致,应予足够重视。

(2)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禁用刺血。

直接刺破浅表小血管放血,是刺血的基本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操作手法,对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包括较重的曲张静脉,应禁止刺血。刺大血管附近的穴位,亦须谨慎操作,防止误伤血管。近有报道,以三棱针治疗急性乳腺炎误伤肋间动脉而引起大出血,经外科切开结扎才止血。

(3)虚证,尤其是血虚或阴液亏损汗证的患者,禁用刺血。

《灵枢?血络论》指出:“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因此,血虚(包括较重的贫血、低血压反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应禁用刺血,以免犯虚虚之戒。血与汗同源,为津液所化生,故对阴液素亏或汗下太过者,亦禁用放血。若确须施用此法,应视病邪与正气盛衰而定,不宜多出血。

(4)孕妇及有习惯性流产史者,禁用刺血。

(5)病人暂时性劳累、饥饱、情绪失常、气血不足等情况时,应避免刺血。

7.2注意事项

应用刺血疗法、应充分考虑患者体质的强弱、气血的盛衰以及疾病的虚实属性、轻重缓急等情况,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7.2.1详察形神

《灵枢?终始》指出:“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临床刺血时,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状态、气质特点及神气盛衰等情况,确定相应的治疗法则。根据人体的高矮、肥瘦、强弱来决定刺血的深浅手法及出血量的多少。根据神气有余、不足,来确定刺血的适应范围和方法。

7.2.2辨明虚实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者实,精气夺者虚。”虚与实,概括了邪正关系。由于刺血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决“血实”、除“宛陈”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尤其用于实证、热证。

7.2.3知其标本

刺血疗法常作为重要的治标方法,而被用于临床。强凋治病之法,宜先刺血以缓解其痛苦,再根据疾病的虚实属性,取舍补泻。现代对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热、昏迷、惊厥等危证,先以刺血泄热开窍以治其标,然后再针对开发病原因而治本。

7.2.4定其血气

《灵枢?官能》指出:“用针之理,必须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因此,必须根据十二经气血的多少及运行情况,来决定刺血及出血量的多少。临上取商阳刺血治疗昏迷、齿痛、咽喉肿痛;取攒竹刺血治疗头痛、目赤肿痛;取委中刺血治疗腰痛、吐泻;以曲泽刺血治疗心痛、烦热、呕吐等,即是以经脉气血多少为依据的。

7.2.5顺应时令

《素问?诊要经终论》曰:“春夏秋冬,各有所刺。”又:“春刺散俞及与分理,……夏刺络俞,见血而止。”指出了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序,故刺血疗疾也因时令而异。根据四时五行衰旺与脏腑相配的机理,视腰痛病人发病经络的经气旺与不旺来决定的。如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应取太阳经委中穴放血治疗,但春日不可刺出血,足太阳经为寒水之脏,春日木旺水衰,太阳经气方盛,故不能刺出血;足阳明脉令人腰痛,应取阳明经足三里穴放血治疗,但秋日不可刺出血;因阳明属土,土旺长夏,而秋日金旺木衰,故不可刺血以泻之,余可类推。

放血施治,必须认真细致,如放血不当,也会存在弊病:

不及:因出血量太少,以致病血不出,余邪遗留,如疖痈。

太过:放血量过大则耗伤正气,诱发寒性疾病。

过失:是手术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事故,如施术粗暴,刺破肌肉,损伤筋腱,穿透静脉或切断动脉,以及中伤要害,危及患者生命,需加注意。

放血的优点此法如应用得当,疗效显著。如能驱逐脉病,下泻病血,止痛、消肿、去腐生肌,治脓腋及黄水,使疮色化浊转鲜,即使少许的病气亦能肃清。并有过胖者减肥,消瘦者肥胖,驱病邪外达的各种优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