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训机构如何创新?

 武当书苑 2014-05-11

 

培训机构如何创新?

 (2014.01.10)


创新,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分析型创新,一种是直觉型创新。创新也可以是主动创新和被动创新。直觉型创新是主动的创新,分析型创新是被动的创新。无论是哪种创新,其目的都是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需求可以分为已感知的需求和未感知的需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添衣,这是已感知的需求。铁路出现之前,没有人知道自己需要手表。移动电话发明之前,没有人知道自己需要手机。iPad上市之前,没有人知道自己需要iPad。这些是未感知的需求。创新的可以将未感知的需求变成感知的需求。

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人们想吃什么,根据人们说出来的想法,把这些食品制造出来,这样的创新叫做分析型创新。分析型创新,一般适合于当人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这是被动的创新。职业经理人最擅长的是这种类型的创新。

直觉型创新是主动创新,它是创造需求的创新,将未感知的需求挖掘出来。企业家型的经理人擅长的是直觉型创新。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培训机构基本上做的是分析型创新。通过访谈,了解客户的需求,制定出培训方案,满足客户的需求。然而这种被动创新有其局限性。因为培训机构无法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被动创新招来的是价格竞争。因为所有人都可以满足感知的需求,课程内容差异不大,最终只能拼价格。只有主动创新的培训机构才能够挣到“企业家利润”。(“企业家利润”的观点源自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

企业感知到的需求是“培养职业经理”,未感知到的需求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

(关于企业家精神,可以参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的创新是颠覆性创新。这种创新往往会打破常规,将资源重新配置,或者重新组合。培训机构的颠覆性创新,就是要为企业输送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要对培训内容重新配置,从被动满足客户需求到“引导客户需求”。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许多商品已经从供不应求变成了供大于求。商品供不应求的时代是卖方市场,只要商品生产出来,价格合理,就可以卖出去。只要有销售能力,商品不愁卖。然而30年之后今天,很多商品已经供大于求。供大于求的市场是买方市场,也可以说是替换市场。

所谓替换市场就是我手里的电脑还可以用,还可以满足我基本的需求。我不会因为同样的产品降价就把手里的旧电脑换掉而买一台新电脑。要不要换掉这台旧电脑取决于新产品有没有新功能,这些功能是否对我有价值。有价值与否,厂家说了不算,消费者说了才算。了解客户的新需求,然后通过创新满足他们的需求,是营销的基本原则。换一句话说今后企业一定要从销售型企业转变为营销型企业。培训机构要从提高销售技巧课程转变为提供营销能力培训。


培训机构自身也要成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培训机构,要能够通过观察发掘企业尚未感知的需求。


企业尚未感知的需求是什么呢?(当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没有察觉)


1)如何提高知识员工的生产力

2)如何从强调成功到关注贡献(achievemnt vs contribution)

3) 如何提高效能而非效率

4)如何从销售型组织到营销型组织

5)如何从员工培训到员工发展(Training vs development)

6) 如何从拒绝变革到拥抱变革

7)如何从竞争思维到合作思维(Competition vs Cooperation)

8)如何从企业管理到组织建设


当然,企业需要创新的内容还很多,不在这里一一列举。哪家培训机构能够把握住这些需求,并及时推出相应的培训课程,哪家培训机构就可以引领市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