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喝醉已多年

 生活情趣678 2014-05-12

乡下生活,有一样东西少不了,就是酒。曾经的困难时期,饭都没得吃了,还是要有酒。没有粮食,就用地瓜和糠,甚至玉米杆酿制。父辈们都是海量,女士们要么不沾酒,若是沾了,那也不得了。

乡下地方小,酒都是熟悉的人用熟悉的方式酿造,纯正的老白干,一买数十斤,喝着放心。酒的度数很高,从不低于六十度。能够享用的是上年纪的人,年轻人都改喝瓶装酒或者啤酒。不过,在长辈人眼里,那些不叫酒,是略有些度数的水。我和哥哥小时常常偷喝父亲的酒,对着瓶子仰头猛闷一口,从舌头到胃立刻烧起来,要不怎么叫烧酒呢!

父辈们酒量大,不过却喝得慢,不劝酒,从不干杯,闲话中小口小口抿,是真正的品酒。以我父亲为例,中午和晚上各要喝上二两,相对于酒,菜只是配角,几粒花生作伴,也可以喝上半小时一小时。乡下人极少大醉,话多起来时,基本就是醉态,扶桌呕吐是不可能的,酒是粮食精,滴滴要用心。走出盆地,试过无数酒之后,才知道家乡的老酒是好酒,没有香精和水味,醇厚方正,略带狂野,如果能够降伏它,才有缘知道它的妙处。

中国人喝酒是有传统的。千百年来,满眼都是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寂寞了,举杯邀明月;无奈了,醉里挑灯看剑;哀伤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忧愁了,浓睡不销残酒。就算是碰上大喜事,也要白日放歌须纵酒。最牛还是李白,管它什么千金马、五花裘,只要有酒都可丢,喝完就吐,不过吐出来的都是诗,佩服!

相比古时,现在喝酒繁琐。毕恭毕敬、低头弯腰,双手捧杯,碰向对方杯沿下方;离座绕场,找到敬酒对象,等对方放下筷、嚼完菜,轻拍肩膀,然后致意干杯;双双离座,或者三五成群,时而低语时而朗笑,举杯数次却未真喝。这些喝的不是酒,是人情和应酬。当然也有猛的,大杯大杯干着,似乎酒就是感情、就是觉悟、就是能力,这更不是喝酒,是对酒的莫名其妙的绑架。虽然不是真喝酒,醉的却多。常见人烂醉,失去人性,呈现诸多返祖现象。也有人憨醉,酒未三巡,已经开始痴傻睡。当然,还有人假醉,迷离眼后藏居心,等着看别人笑话。

真正的喝酒和醉酒,是极美的事。初中时看到李清照写下的“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寄情山水,诗情画意,醉翁之意在酒亦不在酒,体会到深深的美。

人到中年,难免也醉过几回,不过,能够长久回味,称得上沈醉的却只有两回。

二十年前,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回老家探亲,同学好友结伴前来探望。分别数年,老友感情却愈发浓烈。当晚,就着老妈妈炒的家常菜,一桌年轻人没有任何城府,笑谈往事,开怀畅饮。不知不觉把备下的五瓶红酒清空,尚嫌不过瘾,又搬出了父亲窖藏的老白干。送客出门之时,夜阑人静,一群年轻人醉态毕现,胳膊交叉扯着皮带搀扶彼此,尽管步履蹒跚,却承诺此生不让任何一个人倒下。同学少年,肝胆相照!那是此生喝过最真的酒。

2009年,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回老家探视亲人,祭拜亡灵。川人乐观,早已收拾好破碎山河,认真开始新生活。春色正好,男女同学十几个相约到莲花湖踏青。一群人时而泛舟湖上,时而登山采茶。中午饭就在湖中山庄解决,一只跑山鸡,几盘山野菜,喝的是山里的野梅酒,甘冽爽口。湖山伴酒不须劝,只管大杯筛将来。兴至尽时,个个面若桃花,却无败相。荡舟返程,湖光潋滟,山色空蒙,友情如歌。劫后余生,春光依旧!那是此生喝过最美的酒。

第一场酒后,车祸带走一位老友。第二场酒后不久,抑郁又带走一位老友。人生得意莫尽欢,我不喝醉已多年!(2014.04.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