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辛集 重视猴头菇的出菇管理
猴头菇是一种木腐食用菌,是我国著名的药食两用真菌,在人工栽培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着操作规程进行管理,猴头菇在出菇时期更应加强其管理,以生产出质地优良的产品,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 催蕾。 将完成发菌的菌袋移入菇棚层架上,采取一切措施进行催蕾,使该批菌袋尽可能一致的整齐现蕾,便于管理。基本措施是:将接种穴封口胶带揭开一半,棚内喷灌大水,棚顶不覆草苫类遮阳物,2天后覆一层遮阳网,并打开所有通风孔,或采取强制通风措施,持续5天左右,使菌袋自进棚后处于先湿后干、先强光后遮阳、先密闭后多氧以及温度先高后低的不利环境条件下,很快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此时可见菌袋两头及开口处有菇蕾现出,但尚不具子实体特征。
三、成菇管理 。进入成菇阶段后,子实体长速加决,菌球增大,菌刺亦稍有加长,该阶段可适当调控光照在500勒克斯左右,最大可至1000勒克斯。但随着光照的增强,菌刺与菌球不能同步生长,往往显得毛刺偏长,外观来看,子实体健壮程度提高了,但至成熟时,子实体略有暗黄色泽,但转潮快,长速亦快。该阶段可直接对子实体喷雾.但不可使用温差过大的水,以免发生生理性病害,尤其温度低于15℃时更是如此,喷水时喷雾要细,不可使菇体上沉落或聚集水珠。随着子实体不断长大,需氧量也不断增加,应密切观察和严格控制通风情况,使棚内空气保持新鲜、无异味。其他正常管理即可。 当子实体直径5~12厘米、菌刺长约15厘米,已基本长大,但尚未成熟时即应及时采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