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豆亩产量

 章意率 2014-05-12

  一项新的土豆单产纪录在陕西省靖边县得到刷新:9月24日,国家专家测定组宣布,在靖边县高海则专用土豆生产基地,创出了布尔班克土豆品种亩产5136公斤的全国最高纪录。
  该生产基地栽培的布尔班克专用土豆570亩,经专家测定,平均亩产4768.5公斤,折合每公顷71.5吨,而世界先进土豆生产国家的每公顷平均单产水平浮动在45~50吨,表明靖边该基地大面积土豆生产水平,已经超过世界先进土豆生产国家。同时,国家专家组在该基地范围内同一品种60亩测定,亩产创出了全国最高水平,而我国目前同一品种亩产纪录只有4吨上下。若把该基地产出单位折合成公顷,实产达77吨,大幅超过世界生产先进国家。
  榆林是陕西省重要的土豆优势产区,全年种植300多万亩,种植面积占全省2/3,年产鲜薯近300万吨,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7%。由省农业厅组织的国家专家组在评定中认为,榆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无疑是土豆的优生区,该基地所出产的土豆,产品优良,外观无病斑、虫孔、青皮和龟裂,既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优越,同时也表明商品率很高,为规模发展提供了依据。该生产基地由榆林市农科所、榆林沙源薯业公司与美国新普劳公司合作建立,在生产中实现了种薯脱毒化、施肥配方化、耕作机械化、灌溉节水化等现代化手段,给今后榆林发展土豆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作提供了样板。 

靖边土豆新品种布尔班克最高亩产5136公斤
陕西日报 2007-09-26 
http://www./whdongtai/gzsn/xncwh/200709/t20070926_32402.htm
    一项新的土豆单产纪录在靖边县得到刷新:9月24日,国家专家测定组宣布,在靖边县高海则专用土豆生产基地,创出了布尔班克土豆品种亩产5136公斤的全国最高纪录。

    该生产基地栽培的布尔班克专用土豆570亩,经专家测定,平均亩产4768.5公斤,折合每公顷71.5吨,而世界先进土豆生产国家的每公顷平均单产水平浮动在45-50吨,表明靖边该基地大面积土豆生产水平,已经超过世界先进土豆生产国家。同时,国家专家组在该基地范围内同一品种60亩测定,亩产创出了全国最高水平,而我国目前同一品种亩产纪录只有4吨上下。若把该基地产出单位折合成公顷,实产达77吨,大幅超过世界生产先进国家。

    榆林是我省重要的土豆优势产区,全年种植300多万亩,种植面积占全省近2/3,年产鲜薯近300万吨,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7%。由省农业厅组织的国家专家组在评定中肯定,榆林地区光热土资源丰富,无疑是土豆的优生区,该基地所出产的土豆,产品优良,外观无病癍、虫孔、青皮和龟裂,即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优越,同时也表明商品率很高,为规模发展提供了依据。该生产基地由榆林市农科所、榆林沙源薯业公司与美国新普劳公司合作建立,在生产中实现了种薯脱毒化、施肥配方化、耕作机械化、灌溉节水化等现代化手段,给今后榆林发展土豆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作提供了样板。
相关新闻
  1. 用土豆治猪皮炎
  2. 土豆膨大期的管理技术要点
  3. 春季土豆种植 抓住要点高产
  4. 春栽早土豆 优管供淡市
  5. 春季土豆种植技术七大秘诀
  6. 早春土豆高产栽培技术
  7. 地膜土豆高产栽培技术
  8. 土豆出苗后又死掉了,怎样办?

恩平农户用芭田肥种土豆,亩产量达6500斤
2012年4月13日 
http://sckjb./html/2012-04/13/content_1554352.htm
  农民朋友,要是在以前,马铃薯亩产量过5000斤就算高产了,然而,随着芭田新型肥料的不断推出,马铃薯亩产量突破6000斤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许多农户施用后,庄家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收成,菜农冯健锡就是其中的一位。

  广东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农户冯健锡一位芭田肥忠实用户,去年种马铃薯时,施用了芭田公司新推出的芭田新农艺长效肥姑嫂善(17-5-23)和灌溉肥新时代(17-17-17)等产品。施用后,马铃薯茎杆粗壮,叶色呈深绿色,有的和手指粗细相当,长势比以往都好。马铃薯成熟后,果实普遍大,亩产量超过了6000斤,比邻居多增收1000斤马铃薯,许多村民都去观看他的马铃薯。

  近日,在牛庄镇举行的芭田杯马铃薯PK大赛中,冯健锡大叔的20个土豆总重32斤,单个平均重量在1.6斤左右,最大的土豆达2斤。冯大叔一举夺冠,成为众多参赛农户中的佼佼者。

  好肥料加好方法,是冯大叔的马铃薯高产丰收的关键,为了让大伙都种出高产优质的马铃薯,冯大叔将自己的种植秘诀告诉了大家。

  冯大叔说:“因马铃薯生育期短,需肥量大,在肥料三要素中,需钾最高,氮次之,磷最少。”针对其生长特性及其需肥规律,他做了一下有针对性的施肥。

  基肥时: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好阳光精制有机肥100~150公斤,亩施芭田姑嫂善复肥(17-5-23)40~50公斤,芭田新时代复肥(17-17-17)20~30公斤,开沟在移栽行条施覆土。

  看苗巧施追肥:追肥要早要巧,一般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齐苗时,结合中耕培土,亩施芭田润霖复肥(18-6-26)30~40公斤;第二次在现蕾期,此时马铃薯块茎开始膨大,需肥量增多,是需肥最多的时期,可亩施芭田惊天下复肥(15-9-26)50~60公斤,一般在肥垄后可不再追肥。

  芭田技术人员告诉大伙,芭田新型肥料不光在马铃薯上表现突出,水稻等大田作物施用后也能取得高产丰收的效果。

  农民朋友,水稻施肥的季节就要到来了,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水稻高产丰收,建议你也施用芭田新型肥料,让自己的水稻来年取得好收成。(陈永辉)
 半岛都市报图文版首页 >> 电子报纸 ( 2012-07-10 J1 )
马铃薯新品种高产示范观摩会在胶莱镇举行——
—亩产土豆9000斤,这个真能有!
2012-07-10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现场挖出的土豆大多都在2斤左右。
    本报讯(记者 周茂平)7月7日,胶州市“马铃薯新品种高产示范观摩会”在胶莱镇王疃村举行 ,来自胶州市各个村镇和周边市区的300多名土豆种植户参加了观摩会。在观摩会现场,通过对“超荷十五”品种土豆的测产,测产结果亩产土豆达到了9362.7斤,让在场的众人感到吃惊和高兴。据胶州市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从目前胶州市土豆收获情况来看,9362.7斤已经是最高亩产量,下一步胶州市将扩大“超荷十五”土豆的种植面积。
    7月7日上午10时许,来自胶州市各个村镇和周边市区的300多名土豆种植户来到胶莱镇王疃村,与胶州市农业局工作人员一起对大田种植的土豆进行测产。“为了准确对土豆产量进行测产,我们采取了3点取样测产的方法。”胶州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徐明振向记者介绍道,通过对大田中随机选择三段3米长的地段,进行测量称重,然后对整块大田土豆产量进行测产,准确率较高,可以真实地反映大田土豆产量。
    在取点称重过程中,不断翻出的大土豆让参加观摩会的土豆种植户们不停地发出惊叹。“这个田里的土豆确实不小。”来自铺集镇孙家庄的刘先生拿起一个大号土豆告诉记者,从已经翻出的土豆来看,每株土豆能结4~5个土豆,每个土豆个头都比较大,让他这个老土豆种植户很是羡慕。“这个土豆有3斤重!”来自高密的苏先生看着电子称上的数据很吃惊,从取样段的情况来看,“大薯率”相当高,很少挖出1斤以下的土豆。
    上午11时20分许,通过对田中取样测量,胶州是农业局工作人员当场宣布了测产结果。“本次测产共随机取样3处,每处3米长,行距1.2米。”徐明振农艺师现场宣布测产结果,经计算,“超荷十五”品种的土豆测产结果为亩产9362.7斤。“测产结果为9362.7斤,实际结果会有所出入,但不会太大。”胶州市农业局种子站朱站长向记者介绍道,及时按照最低值计算,示范田的土豆亩产产量也将在9000斤以上,从胶州市目前已收获的情况来看,属于最高亩产。
    “今天测产结果大大地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胶州市农业局种子站朱站长向记者介绍道,现在胶州市土豆收获已经完成了70%,从统计的情况看,土豆亩产大多在6000斤,最高的能达到8000斤,而这次观摩会上“超荷十五 ”品种的土豆居然出现了9300多斤的高产,让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兴奋。
    “此次观摩会结束后,我们将进行认真总结,下一步将在全市15万亩马铃薯生产中加速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推进土豆生产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胶州市农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在规划布局、品种选育、技术推广、病虫防害、后续管理等方面制订了详尽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资料,通过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确保胶州市土豆的丰收。
 
娄烦土豆亩产万斤不是梦
2012年12月21日黄河新闻网
http://roll.sohu.com/20121221/n361200084.shtml
  娄烦,一个集山区、老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太原最重要的水源地、生态屏障和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地。
  如今,太原人一说起来就想起“穷”字的县,由于种植土豆,成为改变这里贫穷落后面貌的“金刚钻”。
  黄土丘陵地带,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形成了适宜马铃薯生产的独特环境。
  2011年,省政府、省农业厅将马铃薯产业确定为娄烦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娄烦县打响了农民增收、土豆致富的攻坚战。2012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总产量达到9637万公斤,总产值实现1.2673亿元,仅马铃薯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86元,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一县一业”发展之路。
  穿着旧鞋走新路
  从娄烦县城往南15里,就是马家庄乡,12月18日,记者走进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园。
  园区占地1000亩,以太原惠农马铃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中心,建有30亩的防蚜网棚和700平方米的组培室,工作人员说:“我们引进的新型马铃薯种薯青薯九号,就是在这里进行培育繁殖的。”目前,这个种薯繁育园每年可生产马铃薯脱毒苗150万株,马铃薯原原种500万粒,逐步实现全县脱毒马铃薯种薯种植全覆盖。
  201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一县一业”马铃薯基地县后,娄烦县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富民工程,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脱毒种薯推广实施办法,围绕马铃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推广脱毒马铃薯种植,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全力打造华北最大的种薯繁育基地。
  2012年,全县马铃薯产业以“一带三园四片区”为重点,打造千亩马铃薯种植带,建成马铃薯科技园、马铃薯博览园、马铃薯文化园,形成了种薯繁育片区,高产稳产示范片区,新品种推广片区,生态商品薯片区,马铃薯形成了品种多样化、区域特色化、园区带动化、销售品牌化的发展格局,并成功举办了全省马铃薯产业推进现场会。
  亩产万斤不是梦
  “60公斤种薯,收获3000公斤马铃薯。”看见记者来采访,农民尤同义显得很兴奋。
  50岁的尤同义,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上过几年学,他从小就跟着父母种地放羊。对于种了半辈子地的老尤来说,亩产上万斤马铃薯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土豆亩产能达到1500公斤就顶到天了,如果碰上干旱、洪涝等灾害,有1000公斤就已经很不错了。亩产上万斤?绝对不可能。”老尤的脑袋摇得比拨浪鼓还响。
  自从将马铃薯确定为“一县一业”产业后,娄烦县政府根据本县土质情况,从青海引进了青薯九号种薯等优良种薯,进行大量繁育,免费向农民提供。即便如此,愿意接受新型薯种的农民依然寥寥无几,绝大部分农民都持怀疑态度。
  半信半疑中,尤同义试着种了一亩青薯9号种薯。
  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种植新型马铃薯的积极性,县政府积极落实国家薯类每亩60元补贴政策,派科技人员进驻村镇向农民讲解新型薯种的优势,无偿提供种薯、药剂和肥料,积极推广高巧拌种、旱作节水、地膜覆盖等种植新技术。县农委大力开展马铃薯技术培训,聘请省农科院、高寒研究所等山西马铃薯专家,为农户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和田间技术指导。“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2袋子青薯9号种薯,也就60公斤左右,万万没想到,竟然收获了将近3000公斤,足足有115袋子啊。”说起今年的收成,老尤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亩地相当于以前好几亩地的收成,他总用一句很时髦的话来劝告周围的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种地也得讲究方法啊,咱以前的那些土方法,已经过时了。”
  果然,看到老尤院子里摆放着一袋又一袋的马铃薯,村民们坐不住了,都来向老尤请教学习。“村民们真正看到了青薯9号种薯的繁育能力,心里就有底了,明年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种植新型种薯了。现在,村里已经规划出了500亩种植基地,明年将全部种青薯9号。”老尤说。
  娄烦县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王俊明自豪地说:“以前,对于娄烦来说,马铃薯亩产达到上万斤,简直就是一个梦想。但通过引进新型种薯,我们开创了娄烦马铃薯亩产超过一万斤的记录。2012年,我们引进的青薯9号种薯,单株产量最高达到7公斤。保守估算,每亩土地种植1000株青薯9号,亩产也能达到7000公斤。新型种薯的引进以及新技术的推广,马铃薯亩产万斤不是啥梦。”
  娄烦土豆无公害
  有机、绿色、无公害……这些时下用来形容高端食品的词汇,如今已经成为娄烦马铃薯的特有品质。
  随着青薯9号种薯等优良种薯的引进,娄烦马铃薯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营养成分也比传统马铃薯高出了许多。
  为了确保农民种植的马铃薯顺利外销,打造娄烦特色马铃薯品牌,娄烦县农委今年10月注册成立了荣丰马铃薯协会。协会帮助全县薯农打开了销路,为优良薯种的外销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协会积极寻找马铃薯销路,借助娄烦县靠近省城的优势,同美特好超市、芙蓉大酒店等多家大型企业对接,建立起土豆的销售网络和平台。
  王俊明说,“目前已经按照每公斤1元的最低保护收购价格,收购马铃薯250多万公斤,直接受益农户3000余户。”
  通过不断整合和创优品牌,娄烦县牢牢把握马铃薯市场销售这一产业链条的终端,依靠品牌来拓宽市场占有份额,其所生产的优质马铃薯,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在2011年中国·山西第二届农产品博览会上,娄烦马铃薯作为“一县一业”基地县产业参与展出,受到袁纯清书记等领导的赞扬。
  目前,荣丰协会正在积极申请“娄烦土豆”商标,力求推动娄烦县马铃薯产业走向品牌化。
  王俊明说:“我们正在改变马铃薯的销售模式,从过去的单一销售向分级、分品、分档次销售,并通过马铃薯的有机产品认证、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将娄烦马铃薯向品牌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马铃薯的附加值。”
  做强在于产业化
  娄烦县城北面的一道山梁上矗立着一块巨大的招牌,远远望去,“旭强养殖专业合作社”红色大字十分醒目。
  王旭强是娄烦县城北村村民,“县里实施"一县一业"以来,我联合其他村民承包了村里的500亩山地,成立了农户合作社,开始种植脱毒种薯马铃薯。”
  2012年,王旭强所带领的合作社共生产马铃薯50多万公斤,并全部销往太原,收入50多万元。如今,王旭强已经成为娄烦县远近闻名的马铃薯种植大户,他逢人便说:“土豆让我致了富。”
  传统马铃薯每公斤1.2元,经过包装的马铃薯则可卖到每公斤2元甚至更高。除去包装费用,每公斤马铃薯可以多赚0.4元以上。几十万公斤马铃薯,就可以为村民多增加几十万元的收入。“农民靠土豆致富,那是迟早的事情。”王旭强笑着说。
  随着娄烦县“一县一业”产业的不断推进,大量耕地被划入马铃薯种植园区,致富的“雪球”越滚越大。
  2012年,全县建立马铃薯生产基地乡3个、基地村20个,丘陵万亩基地2个,沟谷地千亩基地10个,百亩示范基地50个,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总产量可达到1.2亿公斤,总产值可实现1.615亿元,马铃薯产业农民人均收入可达到1658元,收益人口9.8万人,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作者:走进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