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县域旅游发展正逢春

 智慧旅游519 2014-05-12

    编者按:“县域旅游”即把整个县当一个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发,最终实现“景区全域化,产业全域化”。地处沿海的浙江省,经济发展曾素以第二产业为主,自国务院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引导各县市区发展旅游,推动转型。千岛湖、仙居、安吉、泰顺等县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遂昌、永嘉、磐安、开化等县转向“旅游兴县”;桐庐、象山、奉化、武义等县已经逐渐踏上“全域化”、“智慧化”的征程……浙江县域旅游业正逢春。本期,我们一起走进“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的县域旅游,解密春天背后的动力。

    县域经济发展选择了旅游

    回顾2013年,曾是浙江知名贫困县的开化创建出5A级旅游景区根宫佛国,并成为重点生态功能示范区;磐安明确“旅居兴县”,首次成立以县长任主任的旅游发展委员会;桐乡提出依托乌镇倾力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大县”;遂昌年接待游客人次近千万……这些县域旅游“争先恐后、百花齐放”的春天

    气象,无不与各县自身的转变正相关。

    经济转型选择县域旅游

    10多年前,多数开化人靠伐木、木材运输和加工为生。然而1998年一场洪灾来袭,伐木区出现山体滑坡,不少农民家园被毁。这让开化人意识到“伐木经济”绝不能再搞,县政府颁布了“禁伐令”。为了找到新的发展路子,大量开化人只好离乡背井,外出打工。

    浙江省有明文规定,钱塘江源头及上游地区一定要限制工业发展。有时任省领导甚至叮嘱说:“开化只要把源头水质保护好,就是对浙江人民的最大贡献。”眼看着周边不少县市依靠工业实现“翻身”,“无工不富”的发展理念还是深深刺激着急于求发展的开化。2005年,开化在许可范围内尝试把硅产业当作经济支柱,形势所有好转。但熟料,之后几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又将依靠硅产品出口的开化经济逼入困境。

    种田伐木不行,发展工业受挫,外出打工也非长久之计,开化怎样才能科学发展?近年来,中央一方面要求各地经济转型升级,同时把“生态发展”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开化逐渐理清思路: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开化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

    开化的案例是浙江诸多县域旅游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磐安、天台、遂昌、云和、松阳、武义、安吉……都有类似的转型故事。它们的决策者都是“聪明人”,因为他们认识到:现代人需要休闲旅游,现代社会呼唤生态绿色产业,而现代经济需要的是科学发展理念。

    党委政府重视县域旅游

    产业范围大、投资见效慢、涉及部门多,这是旅游业的特征。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重视,这些特征将释放“负能量”。如今在浙江可以明显发现,县委、县政府组织的旅游工作会多了,出台的旅游扶持政策也多了。

    “只要是旅游发展遇到的拦路石,不管多沉,我们都会想办法搬开。”磐安县县委书记周剑敏的话至今犹在耳畔。去年,磐安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所有涉旅部门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发布《磐安县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磐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补充意见》,在资金、人才、土地指标等多方面扶持县域旅游发展,目标直指“打造长三角重要的乡村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山林小溪、农家茶饭”变成都市人热捧的“旅游产品”,农民“洗脚上田”干旅游。如今去磐安乡村旅游,如果不提前几个礼拜订房,恐只能“望游兴叹”。

    遂昌,从“一个浙西南山区困难县”变成“闻名长三角的旅游旺县”,政府主导更值提道。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旅游项目开发的若干意见》等“一揽子”扶持政策,为了提高政策的针对性,遂昌还根据发展实际不定期对政策进行修订调整。

    结果不难想象。短短5年之间,遂昌县创建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重要经济指标从丽水市倒数“逆袭”为全市之首,“五行遂昌”、“微笑遂昌”等品牌声名远播。目前,遂昌已形成以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的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实践创新推动县域旅游

    村庄即景区,安吉是县域乡村旅游发展的样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乡村旅游开发”同“新农村建设”创造性结合,相互借力,共投资近20亿元,建成150多个“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覆盖面积达全县92%,建成“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4条美丽乡村精品观光带。如今,多数安吉美丽乡村的人年均收入已逼近2万元,其中旅游收入占70%。

    “旅游局的权限有边界,但旅游业没有边界,一切满足游客出游需求的相关元素,都能融入旅游业。”以这种“大旅游”理念引领县域旅游发展的案例还很多。比如东阳,依托横店影视城将影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文旅强市”;比如新昌,凭借达利丝绸园将工业和旅游融合发展,完成“工业转型”;再如武义,利用中医药资源将养生和旅游融合,创造出浙江首个中医药养生旅游景区。

    “吆喝呐喊”与丰富产品同等重要,但“喊得早不如喊得好、喊得好又不如喊得巧”。仙居县距离杭州车程3小时,但距离温州却仅一小时车程,县旅游部门据此策划制作了微电影《离开温州一小时》,上线一年内点击率超过千万人次;在临安,旅游部门则巧打了“空气牌”,进入城市广场和社区,叫卖“中国好空气”,在旅游营销中抓住了受众痛点,效果十分理想。据悉,活动推出一个月后,进入临安旅游的散客比例同比上涨约20%。

    省旅游局助推县域旅游

    2007年,浙江启动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自2008年至2011年,相继有30个县市区被冠上“强县”头衔,占下全省县市区数量的三分之一,对浙江旅游经济的提升,做出了莫大贡献。

    “浙江许多县域旅游发展路径,已成为全国争相学习的范例。之所以能走在前列,关键在于这些县市能凭借体制改革、产业融合和行业标准三大推动力,将资源优势很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省旅游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阮裕仁说。

    体制改革,是推动力之一。去年年末,全国首个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花落桐乡,目前,浙江已有两个国家级、六个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还有五个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先行先试”激发旅游业的活力与动力,淳安、安吉、桐乡、洞头、遂昌等9个县市成立了旅游委员会。从“旅游局”到“旅游委”,一字之差,改变的不只是名字,作为带有协调管理职能的综合性部门,旅委的设立较好地解决了旅游业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困扰。

    阮裕仁说,这些年,省委省政府、地方党委政府愈发重视旅游强县的建设,各地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对旅游业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切实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对旅游重点产业、平台、载体、项目的支持力度也是步步加大,土地、金融、财政、人才引进等政策,都渐往旅游业倾斜,突出其龙头产业的地位。

    产业融合,是推动力之二。阮裕仁说,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现今紧密进行中的“三改一拆”、“五水共治”行动,上下旅游部门主动接轨这些中心工作,积极融入,将建设成果通过旅游载体充分展示发挥,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创造出价值,致富一方百姓。

    要切实发展旅游经济,仅靠原始的资源禀赋远远不够。近年来,省旅游局与工农业、商贸、运动休闲、中医药养生等产业的合作日益增多,游艇、房车、滑翔、海钓、露营、滑雪等项目,频频出现在浙江的县域旅游版图上。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依据现代游客消费习惯的转变,省旅游局引导县域旅游与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加速融合,先后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阿里巴巴集团、同程网等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提升县域旅游信息化水平,推动县域旅游管理、服务、营销的“智慧化”。

    “产业联动、跨界混搭”延长了产业链,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县域旅游的市场活力自然得到有效发挥。但阮裕仁补充说,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到今天,又面临着新的一个“融合”,即与所属地市、周边县市区旅游如何融合、互动的问题。怎样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进一步助推区域发展,也是各旅游强县目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行业标准,是推动力之三。阮裕仁说,所谓标准,既是衡量的依据,也是对比的榜样,旅游标准化水平,折射出一地旅游产业的成熟与发达程度。浙江在发展县域旅游的过程中,力推旅游标准化工作,对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规范市场秩序,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等方面,都会发挥重要作用。自2012年以来,省旅游局与省质监局共同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各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对服务设施、标志、环境、质量、管理等涉及旅游服务的环节进行标准化改造,加快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桐庐引领全省县域旅游

    从杭州主城区出发一路往西,高楼渐隐,村庄渐密,油菜花开的田野大片大片。桐庐县的高速出口很好认,“中国最美县城”的石牌立着特别醒目。

    三十年前,桐庐人抢吃“头口水”开发瑶琳仙境景区,引爆了长三角地区溶洞旅游观光热潮;三十年后,桐庐成为浙江唯一的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依托优质的自然生态条件建设城乡,从单一小景区,到全域大景区,老桐庐在此间脱胎换骨。

    全区域:全景化打造美丽城乡

    污染大,产能落后的企业相继关闭,蓝天碧水重回乡野;公园、道路、居住地的绿化面积进一步加大,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2.5%;小巷里弄在改造,庭院空间在改善;一大批独具风情、别具风韵的特色村、中心村开始悄然涌现。

    比如位于富春江中段的芦茨村,而今成了全国首个慢生活体验区,古街、古巷、古道、古桥、古民居,伴着一池清水,打造了一处得天独厚的乡村慢生活场景,是桐庐现在首屈一指的乡村旅游品牌;比如横村阳山畈,暮春三月,50多万株梨树,12万株桃树,待到夏末,桃子和蜜梨轮番上市,采摘乐游,美妙无穷。

    随着县域旅游的纵深推进,桐庐又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的目标,“我们通过‘美城、丰景、兴镇、靓村’四个抓手有效推进。”桐庐县旅委副主任赵小玲说,“桐庐现在已形成了一座休闲旅游县城、两条旅游发展轴、3个旅游板块、10个魅力城镇和全县美丽乡村组成的全域旅游空间体系。”

    “以往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似乎是两个孤立的概念。全域化建设,让两者紧密交织。现在,人们对改善居住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的要求越来越高,全域旅游建设理念正好契合了这些诉求。”杭州市旅委副主任赵弘中说。

    全领域:产业融合成就美丽经济

    仅有“全地域”的环境改善,尚只是“有形”,打造“全领域”的休闲产品,才是其中的神韵与精髓。

    “五六年前,来桐庐的客人还多是老年人。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学生白领来这里,这个数字若画曲线,必定是快速上扬的。”桐庐中侨旅行社的柯晓芳说,吸引这些年轻都市客纷至沓来的,是那些新鲜、好玩的业态。

    荻浦村的牛栏咖啡馆,石头夯土墙壁还保持着原样,里边座无虚席,清一色的年轻人,空气里飘着咖啡香,一天营收就超过两万元。这番人气也引来了投资目光,村里百来间老房子,也要发展成民宿项目了。

    瑶琳镇的红灯笼乡村家园,绿山环抱着参差错落的小屋,再有2000余盏高高低低的红灯笼点缀,很有种温馨之美。

    牛栏咖啡、乡村家园,只是桐庐众多休闲业态的小缩影,老房子、旧物件开始化腐朽为神奇,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产”体验,正在全县兴盛起来。

    “全域大景区建设,只有引进各种业态并助其扎根壮大,才能真正凸显效益,成就真正的‘美丽经济’。”赵弘中说,走一步能感受美好的生态环境,退一步又能享受优质的休闲项目,全域景区化的内涵,正当如此。“城里人可以很方便地走进乡村,农村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接受现代化城市的辐射,在外创业农村人口也会回乡,实现真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县域旅游忙耕耘

    耕耘与收获的关系,体现于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行各业。4月中旬的一天,浙江省磐安县在上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召开旅游推介会。天公不作美,雨后的广场有些阴冷。磐安旅游推介团上至分管领导,下至普通工作人员,紧跟活动节奏,在广场上站立7个多小时,直至推介会在上海市民的掌声雷动中谢幕。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春天,浙江许多县市区跟磐安一样,奔忙于策划开展各类旅游营销活动,多措并举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重拳出击整顿旅游市场秩序……2014年的浙江县域旅游,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营销活动“接二连三”

    4月22日,以“智游武义,一切由你”为主题的2014武义旅游推介会走进浙江工商大学。活动以“智慧旅游”为卖点,向高校大学生推介武义旅游官方微信微博、商务网、政务网、体验网、手机APP等智慧旅游平台,年轻人多爱“求新逐异”,武义旅游微信当场“吸粉”上千。

    这一天也是妈祖诞辰纪念日,海岛县洞头举办妈祖平安节,发布“福泽百岛——妈祖平安亲子祈福游”线路,旅游微电影《情归妈祖》正式首映,来自宝岛台湾的20余位同胞和全国各地近2000名游客、信众共谒妈祖、共享安福。五届妈祖平安节,使马祖文化与洞头旅游日臻水乳交融,成为浙江海洋旅游的新名片。

    4月24日,上虞又启动浙江休闲农业推介会暨上虞“四季鲜果”采摘游活动,借“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美丽田园”等国家级金字招牌东风,聘浙江电视台主持人李悦一家为“四季鲜果之旅”形象代言人,上虞旅游打响了“马年营销第一枪”。

    远不止此。遂昌汤显祖文化节、临海羊岩山茶文化旅游节、磐安美食旅游节、余杭茶圣节……据初步估算,全省各县市区一季度旅游营销活动超过50个,为浙江旅游2014年的线下营销“开好了篇”。

    项目建设“似火如荼”

    机声轰鸣,工人匆忙。江山市江郎山景区的入口区一片“耕耘”景象,正在作业的是景区入口提升工程建设。今年一季度,江山完成投资2050万元,推动景区生态停车场、景观道路、游客中心工程顺利进展,游客中心西区等部分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90%。崭新的江郎山景区入口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在浦江,有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加派人手、加班加点”,全力推进仙华温泉国际度假村项目建设,争取赶在年底前投入使用。该项目占地760余亩,总投资12亿元,是一个集五星级酒店、点式度假房、温泉和水上乐园、户外运动拓展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区。据浦江县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是推动浦江旅游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和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转型的核心抓手。

    让人惊喜的是,投资约2亿美元,历经3年建设的安吉HelloKitty主题公园今春已进入最后冲刺,11套大型游乐设施、亚洲第一台滑道摩天轮和城堡酒店都已建成,下半年即将开园;日前,开化县又传来好消息:经过数十次的沟通洽谈,总投资10亿元的钱江源水湖枫楼景区旅游开发项目正式签约!

    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业转型,构建核心竞争力。旅游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据浙江省旅游局规划处透露,今年一季度全省在建的县域旅游项目达600多个,有部分县市区政府目前正在申报新的旅游项目。

    市场整顿“力发千钧”

    今年3月底,浙江卫视曝光了千岛湖部分游船餐饮泔水和洗菜等清洗用水直排入湖的问题,淳安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全面排查全县游船,对全部30艘餐饮游船进行停餐整改,对涉事的2艘游船实行无限期停航立案调查,依法进行处理。同时,追究了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并安装实时监控系统。

    市场秩序影响产业品质。今年春,浙江各地全面整顿旅游市场秩序。象山县旅游部门开展“春雷”行动,行动小组先后走访全县35家旅行社和酒店,对无证经营、不正当竞争的旅游企业进行严厉查处,并“送教进企”10余次,累计发放旅游法宣传手册1200余册,开启了2014象山旅游品质服务之门。

    为了确保依法治旅取得成效,天台县旅游部门落实“四个严查”:一是严查处无资质经营旅游业务、无导游资格执业的违法行为;二是严查处旅游企业以不合理低价,组织从事旅游经营活动行为;三是严查处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通过合同外加点收费等欺客宰客行为;四是严厉查处以“烧香、解签”等为名,诱导欺骗游客违法行为,巩固文明燃香成果。

    天台华顶旅行社总经理陈丽娟评价说,政府这次行动有利于营造健康的旅游市场环境,增强了中小型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而对于工作人员以“耐心沟通而非强势推进”的态度跟企业接触,她认为“很赞”。

    本版策划:江津杨勇权文字:杨勇权蔡姬煌徐宏摄影:梅柏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