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藏:无生亦无死,无失亦无得

 abing10 2014-05-12
 
(漂亮的落叶 - 山杜英)

凡夫註:这一段是最近的一次录音,或许是该讲的已经讲得差不多了,也或许是我最近的杂事多,情状况比较差一点。在这一篇中,地藏王菩萨谈到生与死、得与失,个人的感觉是,讲得真好,如果是我自己讲的更好!

地藏:地藏讲「无生亦无死,无失亦无得」。什麼叫做无生亦无死?这要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从物质世界来看,我们发现这万物都是有生灭的,就是有生有死,包括我们认為有生命的、也包括我们认為没有生命的。譬如说,一颗石头它形成了,经过若干年后,它照样会变质、会崩解,这样就是一块石头的死亡;一个单细胞形成了,就是一个单细胞诞生,经过若干次的分裂之后,它也就步向了死亡;人,虽然是演化的末端出现的,但是同样有著出生、成长、衰老、死亡这样的循环。

那怎麼会说「无生亦无死」呢?这是从本质来看,我们的本质是至善,我们的本质永恆不灭,它永远在那裡,所以无生亦无死是讲你们的本来的,当这个本具的东西附著在这个物质世界,於是物质世界的生命诞生了,经过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等理由,离开了这个物质世界,又返回到你之所来。

但是由 於我们这个物质世界是容易產生业力的问题,所以在没有完全解决业力问题之前、在没有认清你的本质之前,我们常常还游离在物质世界与本质之间,飘飘渺渺、悠 悠荡荡,不知道哪裡才是你的归乡,所以有许许多多的存在感到迷惘、感到不知所从,这个时候需要有其他的存在从旁指引,指出一条训练的道路、指出一条返家的 道路,这是我地藏的任务、(也是我地藏)的愿望,这是我们讲关於「无生亦无死」。

简单综合一下,就是物质世界的生灭和永恆世界的本质分合、分合,就造成了我们的生灭现象,当我们了悟了这现象背后真正的原因,我们就了解、就体悟什麼叫做无生亦无死。

再来我们谈一谈什麼叫做「无失亦无得」,你得到了什麼?你奋斗了一辈子得到了什麼呢?你也许得到了一个稳当的工作,也许你得到了很多的钱财,你得到了能够遮风避雨的住所,你得到了很多的名声、地位、荣誉,当然,你也可能得到很多的遗憾、悔恨等等,但是不要忘记,这个物质的世界其实是我们上课的场所,你所经歷的那些、你认為是属於你的、你认為是你努力得来的,在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能够带走什麼呢?你能够拖著你的房子?还是你能够带著你的钱财?

仔细检讨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你什麼也带不走,你唯一能带走的就是你在这个世界的经歷、经验,它会跟著你,形成你智慧的基础,所以,物质世界的得失严格来讲只是一种幻象,好像得到了、好像失去了,其实既没有得、也没有失,所以得到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失去的时候也不要灰心丧志,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

但是虽然我们从纯粹的本质观点来看,我们既没有生也没有死、既没有得也没有失,但是如果从物质这个世界来看,我们的确是有生死、的确是有得失,因此產生了许许多多的烦恼,那我们要怎样对待这些情绪的產生呢?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则,就是认真的过日子,你认真的投生了,你认真的成长、认真的工作,认真的经歷这些病痛、认真的经歷死亡,如果说我们喝一杯水都要亲自去喝,那麼,生老病死谁能替代呢?当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经歷了这个过程,当我们彻底地了解这只是幻象,那时我们就无需再经歷这样的幻象,我们就从这样的情境之中脱离了。

所以没有谁比谁更高、没有谁比谁更低,每一个存有都是珍贵的,也都有各自要走的路,因此在各个不同的路上,不要去打击别人、不要去嘲笑别人,应该要贡献一己之力去协助其他的存在,帮助他们好好的渡过这条生死的长河,生灭之间、得失之间所能给你的就是这些体悟,「给你正是為了要拋弃」,听起来有一点点抝口,不过事实就是如此。今天讲到这裡,再见。

(2011/06/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