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漫步:人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_网易订阅

 12345csdms 2022-09-24 发布于湖南

最近,笔者看了一篇谈论生死的文章,感想颇多。这篇文章的作者谈起自己从七岁开始,对死亡开始产生恐惧,每当想起人终究会死,就莫名地悲伤和恐惧。

看看文章后面的评论,也真不少。有的人发言说与作者有同感,有的人发言说应该珍惜生命,把有限的生命活出精彩,也有的人说,莫为死亡悲伤,因为死后就失去了知觉,没有痛苦和烦恼了。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读后也思索了良久。众所周知,每一个人都不能长生,人的生命即使长寿也就一百多岁。面对死亡,很可惜吗?可是生命从哪里来?每一个人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他在哪里?或者说人是从哪里来的?

很多人或许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因为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从娘胎里孕育出来的。但是,母体孕育的是可见的肉体,胎儿的感知和灵性从哪里来?肉眼可见的物质肉体不神奇,寄托在物质肉体上的喜怒哀乐才神奇,才令人困惑。

人们所谈论的生死,不是肉体的存与灭,从来都是精神的存与灭。因为肉体可以通过冷藏等手段长期存在于这个世界,但是精神不能,精神从来不能像物质一样被触摸,被看到。

人的本质是精神,离开了精神,肉体终将化为尘土,与尘土并无差异。但是,精神究竟从哪里来?离开肉体之后,精神又去了哪里?这是一个很神秘的问题。

佛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对此开示:五蕴皆空。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心经告诉人们:五蕴皆空,世界是空的,人的肉体是空的。肉体是空的,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任何人的肉体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心经告诉人们精神也是空的,理解难度也许高一些。

不过,既然肉体都是空的,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又怎么会有“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既然没有了这些,精神又何所立足?

由此看来,人生不过是一次无中生有,从无处而来,又终归于无。《金刚经》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是空,不仅肉体是空的,各种执著的意念也是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