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k 读书摘抄五〇九

 chxiyan 2014-05-12

读书摘抄五〇九——《整理的艺术》

《整理的艺术》

 

     有了这种注释搜索功能,所有的书籍都能摇身一变成为重要的信息数据库。(这相当于元数据的原理,data about data——彦)阅读时,作为信息的接收方,你不再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成为加工信息的创造者,创造出更多新的价值。你的“信息加工能力”与“信息编辑能力”都能在这种记笔记和加注释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对待杂志,要遵循与书籍相同的原则,即读完就要扔掉。要大胆果断地扔掉。闲来无事时,再找本新的杂志翻翻,就像平时喝水饮茶一样不断地吸取信息。不断扔掉旧的杂志,就能时刻保持“饥渴”的状态,就能产生一种想要不断摄入信息的饥饿感,这样才能进行新陈代谢。这即是“扔掉”原则的作用。

     我保存这些PDF文档,能为以后我撰写杂志文章、采访、写书和制作企划书提供不少话题,这些杂志文章的PDF就是珍贵的话题数据库。将这些信息PDF化并做成数据库后,你就能感受到这些信息真真正正成为了自己的武器,而这一成就感又能反过来促成你阅读更多的杂志,从中汲取更好的东西。

     便利店的代收快递业务——便利店一般都是24小时营业,就算我们再迟下班也没有关系。便利店可以代收亚马逊网站的货物,最多可以帮忙保管10天,即使你出差去外地也不用担心。(通过代收邮件,开辟了一项新的业务,同时能吸引更多的客人前来光顾你的店子)

     高级酒店有很多,但应该没有一家能够像丽思卡尔顿那样有各种各样的轶闻。——记住客人的饮食爱好,将客人谈话中偶然提到的某个美术馆的介绍手册送给客人,甚至让管理人员坐新干线将客人遗落的重要演讲资料送到东京……这些轶闻都被称作“丽思卡尔顿神话”,当你需要入住酒店时,这些故事就会掠过你的脑海。

     我们经常把大脑当做一个信息储存库,实际上大脑是能够自动整理、重组信息的优质信息整理库。我们索性就相信大脑的信息整理功能,先将“不懂”的信息装入大脑,暂且搁置下来。这样,大脑就会在无意识中开始重组信息。大脑会先将五花八门的信息放置一段时间,再将这些信息整理得井然有序。观察这一流程,我们会发现大脑整理信息的过程酷似酿酒。正如发酵的时间越长,就越能酿出美酒一样,一个点子在大脑中放置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成为完美无缺的点子。

     散步时大脑会分泌化学物质,使我们冷静下来,从而比较容易整理出思绪。午餐后,即外出吃完午饭后,稍微绕道一下走回公司。这时候就可以一边不经意间回想上午未能下定论的想法和没解决的问题,一边散步,从而是你思考已久的问题逐渐清晰起来。除了散步,还可以洗个热水澡或在游泳池里游泳。大脑大部分时间是在无意识中工作的,要使大脑无意识的部分更活跃,最好是动动身体,或适当接受外来刺激,选择步行或者游泳等不用考虑太多也能做好的事情,因为无须动用意识,大脑无意识的部分就会变得更加活跃。

     真正的答案一般都是在你因为寻求答案未果而苦恼许久,正准备放松下来时突然浮上脑海的。因此,越是走进死胡同,越应该放松下来放宽思绪,这样才更有机会发现新的解决办法。

     生活黑客是具备超强生存术、工作生活都很成功的人。他们善于学习和总结,天马行空却张弛有度,能自创先进方法,对于解决问题总是主动出击、乐此不疲,由此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到游刃有余。生活黑客这一新锐尖端、积极有力的形象,一反现代人普遍的疲惫无力,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极其鼓舞人心。而作者通过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生活黑客形象——他将整理的范畴从一般意义上的资料、信息整理扩展到了环境、生活、思维和人脉的整理,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整理的艺术2

 

     很多人不清楚在当下这个瞬间应该干什么,清楚今天一天应该做些什么的人也不多,说到清楚自己这一周应该干什么到哪一步的人,估计就更少了。

     把便笺纸贴到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才是行动的重点。

     在下班前写出明天必须要做的6件事,然后按照重要程度,用数字16给这六件事标记排序。下班总结的时候,连同没有完成的任务,再写出第二天的六个任务,以此类推。

     有一位钢琴家说,我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做到钢琴面前。第一早课是弹钢琴而不是吃早饭,看来他已经把弹琴变成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我们只有像这样贯彻下去,不断积累,最终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

     我以前非常讨厌走很远的路,可是因为要“赚步数”,最近居然有了“离车站这么远真好”的想法。(我规定自己每天要步行15000步之后)像这样把任务变成数字之后,人就会干劲十足了。数字最好的地方就在于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有进步。

     星期五是回顾一周、反思一周的日子,是预测和安排下周工作计划的日子,因此说一周的效率取决于上周五的计划也不为过。下一周的工作其实是从星期五开始的。正因为星期五是每周的最后一天,所以我们能更清楚这周还有哪些未完的工作需要下周继续完成。我们需要考虑下周如何搞定这些未完的任务,然后将计划填入日程表中。

     有个很著名的工作方法叫“番茄工作法”,它的作法是以25分钟为单位来工作,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由于我们强制自己以25分钟为单位工作,所以可以很轻易地对每个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进行比较。

     留出点时间跟自己会面——这段时间是专属于自己的时间,无需分给他人。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也能思考将来需要一步步完成些什么,对未来进行长期展望。

     两小时是能维持精神集中的最大时间。问题上这两小时放在一天的哪个时段比较好。如果提前两个小时来到公司的话,我们就可以不受电话干扰,集中精神干活。说得极端一点,我们甚至可以在开工前就把这一天的工作干完。

     假设年薪500万日元,每年的工作时间为1800小时,那么一分钟的薪水大约是50日元,我们就可以这么想:只要工作效率提高一分钟的效率,就等于是提高了50日元的效率。当你拥有了50日元的成本意识之后,你会对自己的人生形成一种成本意识,这种意识最终会让你走出多姿多彩的人生路。

     找一个大城市,定为终点站,然后买到这个城市的特价机票,飞到那里。然后跳上这个城市出发的特快列车。没有计划、漫无目的地前行。遇到某个心仪的小镇,则毫不犹豫地跳下列车,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就这样随心所欲地在这个国家流浪,最后配合回国航班的时间,再回到最初的那个城市。这样一来,既能够认真地体味某个城市的一点一滴,也能感受到非旅游城市的宁静生活。

     要想实现梦想,就得不断提醒自己有这个梦想,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手机的待机画面是不二的选择。

     不断尝试新鲜的体验,带着惊奇、有声有色地度过每一天,这样的生活是可以永无止境的。

     我们需要牢牢记住的是,成果是经过状态的不断积累才得以成形的。

 

《整理的艺术3

 

     你可以根据脑子里浮现出来的题目或者关键字,对相应的读书卡、日记或者照片进行排列。这样一来,你的论文也就完成七八分了。 和简先生勤勤恳恳,靠一己之力创建了这种“知识的数据库”,所以才能信手拈来,随时写出有理有据的文章。可能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积累,和简先生晚年才能如此多产,各种著作不断问世。

     处于睡眠状态的大脑,会重新整理白天接收到的信息。所以即便是头绪纷繁的工作,也会在睡觉的时候得到整理。等第二天一早起来,你会意外地发现一切头绪都已整理井然。增加睡眠时间,反而能提高工作效率。

     边游泳边构思创意,效果也很好。池水的触感能够给大脑带来适度的刺激。人类平常都生活在陆地,一般能够接收外界的触觉刺激的,都仅限于足底或者手部等部位。而当我们置身于水中时,全身都能感受到水的刺激。

     有些人能够从一些习以为常的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惊喜。这些人都是艺术家,就是创意黑客。他们拥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敏感性,能够带着新鲜的眼光,去看待平凡的周遭事物。

     让某种行为成为习惯,或者是反复训练等连续进行的行为,都是有多巴胺负责的。人们常说“习惯是第二天性”,可见习惯多么重要。如果能够有效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它就能持续分泌,刺激大脑。例如哲学家都喜欢散步,其实这也是因为多巴胺的分泌使思考成为习惯的结果。

     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主题曲,在必要的时候,用它来转换心情,切换模式。给自己定一首进入工作状态的主题曲,如果在工作之前听上一曲能够刺激自己的多巴胺分泌的音乐,即便是讨厌的工作,相信也能积极面对。

     点子或者创意都并不是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反而好像是在思考的过程中,顺着各种线索不断地攀爬,最终抵达的终点。灵感丰富的人脑中会有很多这样的链接,这些链接环环相扣,所以他的创意就会接连不断、层出不穷。

     销售这种工作,并不是让你一个人去做完所有的工作,而是需要你找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的专业人士,与他们建立起人脉关系,将他们组合起来,制作出优秀的企划方案。越是自知能力有限的人,越容易交上朋友,越能建立更多链接。

     在会议中提出了几乎完美的点子,却因为过于完善,使得话题无法继续开展下去,其实跟对人也一样,我们应该更去珍惜那些有待改进的点子。

     碰到感兴趣的信息,一定要及时保存下来。这样保存的好处,是保存下来的信息都已经经过了自己的过滤挑选,日后可以进行更高精度的搜索。这时,搜索范围只限定在感兴趣才保存下来的信息中,所以搜索的质量会特别高。

     打破已有模式,其实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去理解已有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打磨加工,使之精益求精。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让我们首先试着打破身边那些一成不变的模式吧。

     所谓上司,是经验丰富的知识数据库;所谓上司,是做决策时的提示框;所谓上司,是用来打磨自己的工作训练工具。上司是越用越灵的。为了磨炼自己,而充分利用上司的功能,上司会觉得高兴,工作也能开展得越来越顺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