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践行卓越教育 创建一流名校

 黑土蓝天 2014-05-12

2004年,是七中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从一所饱受争议的普通民办公助学校,开始走向了凤凰涅磐。从2004年到2010年,七中历经了学校转轨,合并薄弱学校,大学区均衡发展,区域优质资源扩张等义务教育逐步走向公平和优质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七中不仅平稳渡过了改革的阵痛,而且学校也由平凡走向了卓越。学校发生了巨变,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省市一流名校,引来众多关注。七中,现已经赢得了一方百姓和莘莘学子的真心信服和诸多赞誉。

完成学校转型,建成一流名校

在沈阳市中心城区奉天街和热闹路的交汇处,矗立着一座生机勃勃的美丽校园,这就是享誉沈城的沈阳市第七中学主校区。学校现有三个独立校区,占地面积达40840平方米78个教学班,学生3605人,教职员工345人。学校教学楼宽敞明亮、舒适美观,标准的塑胶运动场静卧在校园中心,体育馆、图书馆巍然矗立,校园四周绿树成荫,花草相间,名师廊、状元廊、群星谱、才艺展、励志雕塑,无声地滋润着学子。一流的设施、高品位的环境,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优质、和谐、生态、高雅的育人环境。

七中的巨大变化从2004年开始。当时七中处于沈城争议学校的漩涡中心,在市民的眼里,七中只是单纯注重学习成绩,通过题海战术和选拔性招生,中考成绩不错的所谓“招生热点”学校。2004年,七中在中考中又一次取得了辉煌成绩,包揽了全市前八名,沈河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果断决定,改变七中的发展走向,办一所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的更高层次的优质学校。这个时候,有仅用三年时间就成功完成由一所普通校到市区窗口学校转变卓绝业绩的曹淑君校长成为无可争议的人选。曹校长走马上任后,以文化立校,走高品质办学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学校办学机制的转型,把沈阳市人气最高的民办公助学校建成了众人向往的公立初中,完全克服了由选择性招生转为电脑派位按学区招生而带来的学苗质量走向一般的不利因素。

在新校长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逐步确立了“一切为每位学生发展、一切让每位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卓越发展”的办学思想,创建“条件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市内领先、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优质学校,造就“德智双全、身心两健、基础扎实、学创俱能、特长明显”高素质学生。科学的设计规划与规范管理,改变了各项工作从经验推进式和随意性到严格遵守专业的制度和固定的流程,在合乎教育规律和育人规律的管理服务体系中,学校的发展走上了高效腾飞之路。

创新内涵发展,培育七中精神

现在,一走进七中的大门,就会看到“德润人心,文化育人”八个大字,在微笑着迎接上学、上班的每一位师生员工。它在第一时间,给他们以嘉言懿行校园规范的提示,给他们以优质学习工作氛围的温馨,这就是潜润在七中的校园文化的灵魂,也就是沈城人所津津乐道的“七中精神”。

“七中精神”较为完美地诠释了“以人为本、卓越发展”的办学思想,既是办学思想的活的灵魂,也是办学思想的最佳实施载体和实现手段。

2004年下学期开始,七中进入新一轮发展,学校主要通过开展“文化传承”“师德锻造”“校本成长”“质量监管”“活力班级”五大工程,完成了重塑与光大“七中精神”的使命。

做好文化传承是学校走向卓越发展的根基和血脉

一所学校最强大的生命力,来自于教师和学生间薪火相传的学校所赋予的风气与习惯,也就是校园文化的主线。它的惯性运转与潜移默化的滋养,促成了一所学校的持续振兴与兴旺发展。扶植、呵护、引导这种文化传承,是校长责无旁贷的使命。

师德锻造是培育卓越师风、学风的根本

教师的职业倦怠和进取心不足,主要来源于职业道德的素养不深、工作环境的良性竞争较弱。师德是教师的职业生命的灵魂,它把握教师的发展方向,主导教师的成长速度,左右教师的职业境界和成功层次。加强教师自我的师德锻造,以教师的人格与品德修养来培育、熏陶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促成学生的春风化雨、优质成长。

校本成长是造就卓越教师的最优路径

人才队伍建设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队伍建设,需要学校相应运行机制与体制的保障、支撑、引领与规范。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新课改的推进中是以团队为基础整体发展的过程。构建并逐步完善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才能更好地打造精英的教师队伍。

质量监管保障教学质量持续走向卓越

质量意识也就是效率意识。在学校教学中进行质量监管,就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核心工作,优化教学程序,在教学指导、研究和管理上把握住核心因素,在教学质量分析上做好专业测量与评定,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与调节。

活力班级建设是推进师生一体化卓越发展的基本载体

   有一个好的班主任,就会有一批好的学生。给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自主权,给予学生班级管理高度的自治权,充分调动班主任和学生的积极性,在双主体的积极互动过程中,构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充分实现师生一体化卓越发展。

在七中,衡量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业提高的基本标准,主要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程度和纵向上提高的幅度。学校采用增值评价的方式,引导他们不断努力,超越新的起点,走向更大的成功,走向自我的卓越发展。

做好教师交流,优化学区管理

沈阳市教师交流工作是从2006年开始的,当时择校热成为社会突出问题。解决百姓子女上好学,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推动着义务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均衡发展。我市均衡发展的基本实施手段是实行学区管理,学区管理的主要举措,首先就是学区内骨干教师的“人走关系动”的校际交流。教师交流的成败决定了均衡发展的起步是否稳健有力。作为沈河区最优质的学校,七中是焦点,能否把自己最好的教师交流出去,成为决定区域教师交流工作的关键。作为学区长,曹校长在当时做了两项决定:一是让交流走的教师都是优质资源;二是让交流进的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中国教育报》曾在头版头条对沈河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过一个专题报道——“小学区担起均衡大任”,其中谈到教师交流:优质学校交流走了好教师,同等数量交流进来的却是薄弱学校的教师。有家长为此担忧:“牛奶掺进了水,牛奶会不会因此而被稀释?”对此,沈阳市七中校长曹淑君说:“关键是要想方设法把掺进来的水也变成优质牛奶,这才是功力。”七中为所有交流进来的教师量身定制了适合教师自身发展需求的、分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包括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首席教师、名教师等几个层次,实行名师帮扶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跟踪档案,关注不同层面交流教师的个体发展。现在,交流到七中的30多名教师,有的担任了班主任,有的被评为区优秀教师,他们都已经成为七中优秀教师团队中的中坚。

作为学区长学校,带头把本校最好的老师交流出去,同时把交流来的老师尽快培养成适合七中节奏的优秀教师,这仅仅是做好学区均衡工作的第一步。当时的沈河区南部大学区是全市瞩目的焦点,改革试点,先行示范,必须开创出一条促进学区内教育发展走向高端均衡的新路,曹校长果断地以“做实、做厚、做活进行交流的优质教育资源的载体”的方式,不辱使命,成功地担当好了旗手的重任。

第一点是做实——强化七中管理的输出。学区内82中学和原86中学的校长都来自于七中;七中和学区内18中学和原86中学拉手共建,直接扶持,曹校长兼任名誉校长。同时,通过开展校长、书记、副校长、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多个层面的交流合作,使各校和七中在管理和教学上一脉相承,放大了七中管理的优势。

第二点是做厚——推进资源的整合。七中带头开放各种功能馆室,并把各学校内部组织的有特色的大型活动,逐步转变成学区性共同参与的活动。如艺术节、运动会、学区“世纪杯”学生男篮联赛、学区学生书画联展等,既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也促进了优质资源深度共享。

第三点是做活——狠抓质量的提升。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促进学校间教学的交流;开展“骨干教师与名师面对面”和青年教师参与式培训,为每所学校代培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

七中在沈河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过程中,较好地发挥了带动和引领作用,起到了让更多的学校和更多的学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快速地缩小着区域内校际间的差别,使择校热急剧降温,很好地缓冲了社会的矛盾,在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扩大优质资源,推进高位均衡

现在的七中拥有一支全省一流的优秀教师团队,校内的一批名师在省市教研活动中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七中的优质师资,在曹校长来到七中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冲击和整合:第一次是和当时走向危机的民办公助学校沈阳市同达学校合并;一次是20108月,整体并入了改革学校沈阳市86中学。两所学校都是拥有百名以上教师、近500名学生的中等规模学校。每一次合并重组,都面临着优质资源被稀释和教学质量下降的危险,但是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整体统筹、合理运作下,一次比一次更漂亮地完成了合并工作,既扩大了优质资源的总量,又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在推进区域教育走向高位的公平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为沈阳市、沈河区教学质量一直最好的初中,七中在区内承担着南部学区长的职责,经过富有创新探索的一系列业务举措,使南部学区率先成为沈阳市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学区。作为沈阳市排头学校,曹校长亲自带队,多次送教到市区薄弱学校,和几所薄弱学校结成互助协作体,建立定期的业务交流机制,大力扶持他们的发展。为了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在农村手拉手学校——法库慈恩寺、兴隆堡中学等学校,曹校长多次进行现场诊断,并毫无保留地传授学校教育管理经验与智慧。

遵循教育规律,铸就幸福学园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推进中的两条发展路径,长期以来相互交织,孰轻孰重,取决于大的社会环境和各方面的压力。沈阳七中,多年来,成为辽沈地区最为热点的初级中学,作为民办校时,报名和录取比例曾达到过131,转回公立学校按学区招生后,几年来成绩又一直保持不变,而优势却更为明显。无论对于以往的应试教育的成绩选择还是现在素质教育的必然走势,七中实质上,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发展路径,始终没有动摇。

七中的成功,本质上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追求卓越发展,长期顺势而为朴素办学思想的成功。“以德润心”的文化是其深厚的底蕴,它熔铸了七中“以人为本”的良好教育生态,成为激发自我潜能、卓越发展的动力机制,促成了师生主动和谐的优质成长,成为学校稳健发展的强力支撑;专业化、精细化的业务管理流程和全程针对学生个性化的质量监测与分析系统,打造了师生优质高效的学业成就,成为学校腾飞的两翼。

它启示学校教育:学校的根本宗旨,是要树立一种师生一体优质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要达标于学生的优质和谐发展,应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立足于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创新,但必须要统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职业成功。

现在的七中以优异的教学质量和品学兼优、特长突出的学生而蜚声沈阳,成为盛京古城初级中学中最为璀璨的教育明珠,跻身为省市一流名校,正行进在创建全国一流现代化名校的行列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