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明确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时间表和路线图

 一谷子 2018-04-30

上海积极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经明晰: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金山区4个区2014学年起先行试点,全市到2017年底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覆盖面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努力实现“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的目标。

■从2014学年开始为“先行先试”阶段,徐汇、杨浦区、闸北、金山4个区先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核心经验,为制定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三年规划做准备。

■从2015学年起进入“全面推行”阶段,全市各区县将根据自身实际与需要制定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三年规划,选择实践点,找准突破点,切实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校际间均衡。

■到2017年年底,全市基本形成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家门口的好学校”形成一定覆盖面,17个区县创造一批鲜活经验和较为稳定的运作机制,基本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上海市教委表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聚焦重点是区域内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整体提升,旨在通过优化区域教育生态、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创、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智慧传递,重点实现学区内和集团内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区域内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

学区化:多校协同,资源整合

据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介绍,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是促进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其着眼点在于提升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缩小区域内的校际差距。这也是上海在全国率先整体通过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后持续深化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探索从教育管理走向公共治理、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标志。

何为学区化办学?倪闽景解释说,是指在区县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将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结合成片进行统筹,提倡多校协同、资源整合。同时推动学区内学校之间骨干教师的柔性流动,促进各类教育资源共享.从而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据徐汇区教育局局长庄小凤介绍,徐汇区酝酿起草的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明确以“学区均衡”深化“街镇均衡”的设想,选择条件成熟的街镇试行学区制,推进义务教育新一轮均衡发展。

以康健学区为例,康健地区的世外中学和世外小学同属一个董事会管理。2013年,教育局委托这两所学校管理新建康健外国语实验中学和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两所被托管学校借助这一优势,承担国际融合课程的试点,从而率先探索公办小学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位于凌云街道的华理附中和华理附小是九年一贯对口学校,各自借助华东理工大学资源开发了特色课程。教育局联合华东理工大学,共同开展了学区制建设。近日,微信公众号“华理学区”上线,华理学区以“学在华理”为口号,力求通过三校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打破学段壁垒,实现共同发展。

集团化:品牌牵头,优质资源辐射

至于集团化办学,是指在一个核心机构或品牌学校的牵头组织下,根据共同的办学理念和章程组建学校共同体,在学校规划、日常管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与设施使用等方面实现共享、互通、合作、共生。从最早的七宝集团、福山外国语小学集团到杨浦区区域推进四大集团的发展路径,上海目前形成了三大运行机制和三大办学模式。

据杨浦区教育局局长邵志勇介绍,2005年起,杨浦区以小学名校为核心校试点建立教育集团,先后成立了以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杨浦小学、控江二村小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为核心校的四个小学教育集团,目前,这些教育集团中的20所学校共有11000名学生,占全区小学生总数的40%。

“集团有效地扩大了百姓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择校热’,教育均衡在集团办学中得到进一步凸显。”邵志勇说,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例,2300名非本市户籍的学生,约占集团学校学生总数的21%,通过集团办学得到了实惠。小学教育集团的实践有效提升了一批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从结构上解决了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

上海市教委问答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1、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怎么操作?

学区化办学在运行过程中强调了大教育体系内部纵横的逻辑联系和结构优化。横向上,学区化办学打破了校际壁垒,树立起公共治理观念,支持学区内各校间硬件设施、课程教材和师资队伍等三种资源的协作与分享,促进了校际间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深层次交流。纵向上,学区化办学促进了学区资源和社区资源的融合,强调在学区内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基础单元,逐步构建了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区域教育体系。这种新型办学模式将在进行一系列人财物资源的配置调整后,走出一条由表及里的纵深式发展路径。

集团化办学是指在一个核心机构或品牌名校的牵头组织下,依据共同的办学理念和章程组建学校共同体,在学校规划、日常管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与设施使用等方面实现共享、互通、合作、共生,进而实现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品牌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的校际联合,另一种是跨地区的学校之间的联合。

集团化办学的特点是通过集团形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辐射作用,有利于各成员学校的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时,加强集团内的校际沟通,拓宽学校的教育视野,促进学校的优势互补。

2、上海如何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更加注重自上而下的政策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实践智慧相结合,依循“优质导向,专业引领,主体激发,创新驱动”的策略,在政策设计上注重目标引领,在实践创新上注重下移重心激活区域与学校的活力,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发展性督导和绿色指标评价相结合,实现多把尺子衡量学校办学的优质增值。

3、集团内部的优质学校是否会抑制其他伙伴学校的发展?

集团化不是将集团内的优质教育资源稀释,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使集团内的优质学校在充分发挥辐射作用的同时,能够向新的高度攀升,并使集团的整体教育水平都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有优质学校的水平。

集团化办学重在校际的联合,但这种联合绝不仅是将集团内的所有学校都冠以优质学校的名称或者都戴上优质学校的光环。优质学校是集团化校际联合的核心,需要承担更多的组织协调的责任。一方面,集团不是一所大学校,不能事无巨细,都由集团统管。如果名校校长变成了一位大校校长,那么,既不利于发挥其他成员校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其自身领导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集团的合作领域应当突出重点,应把促进各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资源共享和开展教学研究作为主要任务,紧抓不放,不能有丝毫懈怠。

4、学区内、集团内伙伴学校校长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否会受到影响?

上海已经出台校长专业标准,无论是否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校长都是按照既有的校长专业标准进行管理。校长的职级、待遇、晋升渠道等不会因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而受到阻碍。相反,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后,上海市将通过政策制度设计改变以往校长单打独斗的局面,鼓励学区内、集团内的校长之间就办学中遇到的共同问题进行探索实践、共享智慧,为校长提供同伴交流支持的平台,促进伙伴学校校长专业能力的提升。

可以说,学区化办学、集团化办学是优秀校长的孵化器,而不是校长职业生涯发展的拦路虎。

5、学区、集团内部师资流动的问题,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并不缺少一般的授课教师,而是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配置上存在着校际差异。学区、集团内部师资流动将以骨干教师柔性流动为主,即教师人事关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流动到其它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经验的分享、推广和创造。

学区、集团内部师资流动之后,学区、集团内部校际之间联合开发建设课程、合作开展教学研究与设计活动将更多、更有效,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的意识和氛围将得到增强,加快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真正形成学科高地,促使中青年优秀教师敢于冒尖、脱颖而出。

6、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是否会稀释优质教育资源?

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是一种“缩小差距,尊重差异”的优化组合。在不改变原有所有权、不防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可以使学区内、集团内所有学校获得伙伴学校校舍场地、设施设备、课程教师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权,实现“不求所有,但求可用”,这样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受益面,从而获得尽可能大的教育资源使用效益。

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最突出的特征是学校抱团发展,学校作为一个集体中的个体,既享受集体带来的资源优势,也为集体贡献着自己独特的办学智慧。即使是原来办学相对优质的学校,也可以通过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从伙伴学校那里学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学区内的学校通过教育资源配置、人员流动、课程共享、活动交流等,产生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促共生的效果,不但不会稀释优质教育资源,反而会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促使每一所学校朝着优质的方向发展。

7、集团化办学是否会抹杀伙伴校的个性,导致教育的同质化?

集团化办学不是办连锁店,不是简单复制学校办学模式,而是一种新型学校组团发展模式,各校借助集团这一平台,激发办学活力,促进主动发展。

首先,从指导思想上,集团化办学是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引领的经验辐射与协同创新。借助集团协作的力量,帮助学校回归育人为本,关注每个具体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是集团化办学的价值追求。因此,集团化办学会提升伙伴校对学生发展需求的认知与满足能力,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其次,从管理模式上,集团化办学倡导因地制宜,根据集团内伙伴校自身的发展基础、发展需求、集团战略目标等条件形成集团运作方式,如一体化管理、紧密型联盟等。各种管理模式的共同点都是着力培育学校主动发展的能力,如适切的办学理念、高效的管理、有效的教学、专业的教师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区县或者每一所优质学校都可以集团化办学的,应该满足几个要素,一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管理能力的校长;二是具备输出、辐射和调配的人财物资源;三是在老百姓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四是学校内部有投身改革的群体意愿等。

8、如何将集团化办学与学校特色发展结合起来?

首先,政府将学校特色建设作为对集团化办学的要求,将学校特色发展情况作为评价集团化办学效果的重要维度,引导集团重视和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其次,集团化办学既要重视集团教育自身特色的形成,也要整体规划集团内各校的特色发展,并利用集团有利的资源优势予以保障。

第三,集团化办学本身主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再生过程,它要求各伙伴校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逐步奠定各自的办学优势,并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取移植再造、合成创生、差异布局等策略,提升伙伴学校的特色培育能力。

9、集团内部的理念和课程设置问题

首先,集团内部教育理念建设是集团发展的重要任务。集团内部教育理念建设可以通过集团战略规划做顶层设计,构建集团内部多层次学习-实践-研究体系,渗透到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发展、学校管理与环境文化中。

其次,集团化办学的课程建设是“和而不同”。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上,教育集团通过内部研修合作平台与专家指导资源,切实提升各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校本课程特色培育上,教育集团通过集团课程顶层设计、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引领、特色教师培训跟进,以及更灵活的学生跨校选课等举措,扩大优质课程受益面,打造全面多样、品质上乘的特色课程群。

在课程研究与创新上,教育集团通过内部课程开发与研究合作平台的建设,进而推动学校课程的改进与创新。

10、怎样评价学区化、集团化的推进质量?

对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推进质量进行评估,首先,在评价要素上,要以上海的“绿色指标”为依据看集团(学区)内全体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也要看变化因素,主要是集团(学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增长情况和学校差距缩小情况。第二,在评估方式上,在以往教育评价的基础上,着力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委托专业机构实施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集团化和学区化办学决策的重要参考,并逐步将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推进工作纳入对区县考核的指标之一。第三,在评价主体上,引入第三方机构,围绕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开展老百姓满意度测评。

本账号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文汇教育(微信号wenhuieducati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