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极地科考站

 书库007 2014-05-13

 

中国的极地科考站

 

    1 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立于 1985210,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2°1259S58°5752W。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该地距离北京17500千米。长城站现已初具规模,每年可接纳越冬科考人员40名,度夏科考人员80名。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面临大西洋,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快、南美洲板快和太平洋板快的交会地带,现在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长城站附近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海豹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2  中国南极中山站:我国第一个建于南极圈以内的高纬度极地科考站,建成于1989226,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9°2224S76°2240E,距离北京12553千米。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拉斯曼丘陵地带易于登陆,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地域广阔,便于发展,而且可作为向南极内陆进行考察的前进基地。中山站建站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站上设施齐备,可以满足考察队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每年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60名,越冬考察人员25名。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3、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位置确定为南纬802501秒,东经770658秒,高程4087,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昆仑站的建成意味着,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魏文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虽然是南极的迟来者,起步较晚,但近些年随着国力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前进的步伐相当快。昆仑站将是中国南极科考的又一个里程碑。

从科学考察角度看,南极有四个最有地理价值的点,即极点冰点(即南极气温最低点)、磁点高点。此前,美国在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俄罗斯人的东方站位于冰点之上,磁点则是法国意大利联合建造的迪蒙迪维尔站,只有冰盖高点冰穹A尚未建立科考站。

2005118,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从陆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冰穹A。同年11月,中国又首次对中山站与冰穹A之间的格罗夫山地区进行为期130天的科学考察活动。由于率先完成冰穹A格罗山区的考察,中国最终赢得了国际南极事务委员会的同意,在冰穹A建立考察站。

2008112,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再次登上冰穹A,为建站做了最后准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已具备了向南极内陆纵深进入的能力。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说。

极地冰盖保存了地球气候系统波动的独特记录,钻取深冰芯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科学手段。在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中,中国南极昆仑站深冰芯钻探成功实现的突破。[

 

4 泰山站位于中国南极中山站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坐标:东经76°58′,南纬73°51′,海拔高度2621。距中山站约522公里,距昆仑站715公里,距格罗夫山85公里,距埃默里冰架接地线220公里,距离查尔斯王子山资源区370公里伊丽莎白公主地位置表面地势和冰下地形平坦,坡度约为0.35度,冰体厚度超过1900,冰盖底部无融化现象,冰盖水平流动量小,冰川运动速率在20/年的范围内。[4]

国家海洋局之所以将新建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南极夏季站命名为中国南极泰山站,是因为五岳之首的泰山,在国内和国际上有极高的知名度,泰山站也是上次我国南极内陆站在全国征名中得票数仅次于昆仑站的名字。泰山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在海拔高度上与昆仑站遥相呼应,同时能覆盖格罗夫山等南极关键科考区域。[3]

 

 

5、北极黄河站:建于2004728,是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极科考基地的新奥尔松,地理坐标为78°55N11°56E,是我国继南极长城、中山站之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目前,根据《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中、法、德、意、日、韩等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科考站并进行科考活动,但在北极地区同样不能拥有领土。

黄河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北极科考的一大空白,揭开了我国基地科考事业的新篇章。中国北极站所“驻扎”的站房,是一座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二层独栋小楼,原为挪威王湾公司的宿舍楼,总面积约500平方米。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北极黄河站和南极中山站基本在同一条地球磁力线上,对空间物理的研究有着特殊意义.黄河站投入运行后,我国科学家基本围绕全球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极地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极地环境中的生命特征与过程等研究领域,开展长期观测与研究。同时进行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的调查与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