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健康养生频道】中年这个含意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可以有所不同。我国目前一般把40-59岁范围的人成为中年。但这是一种传统的、人们公认的时序年龄。另一种是以人的生理功能和器官状况推算的生物年龄,二者差别可达12年。
在人生的长河中,中年是值得珍惜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在知识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有了丰富的积累,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判断和分析能力都有所提高,创造性思维已达到一生中最发达阶段,中枢神经系统的幸福与抑制过程比较平衡,思维、情感也比较稳定,对外界的不良刺激有较强的排斥和控制能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技能较高,是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时期。
![]() 但是,中年既是青年的延续,又是向老年过度的阶段,身体的各个部分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内脏器官,组织生理功能开始减弱。到中年后期,在大脑细胞不断减少,大脑逐渐萎缩,因而脑力劳动的能力开始下降,脑血管功能减弱,容易出现疲劳,记忆力也逐渐减退。每当负荷增加时,如跑步、上楼、爬山等,就会感到心跳、气短,这是因为心肌收缩能力减弱,血搏出量减少的缘故。
血管发生生理性老化和病理性动脉粥样硬化,出现血压增高。消化、循环、呼吸、内分泌等生理功能也都有所降低。形态方面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视力趋向远视,出现白发和脱发,皮肤和肌肉弹性减弱,骨骼、关节、韧带的伸缩里减弱,耳、眼、牙齿也发生了衰老的变化。中年人最早意识到自己老化,多数是从花眼开始的,老视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生理老化的表现。
![]() 中年人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但由于人到中年往往肩负着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变革,对中年人的心理是个冲击,常导致中年人精神紧张和情绪不稳,危害着中年人的身心健康。俗话说:“人到中年万事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对父母疾病担惊受怕,对子女升学、就业等操心牵挂。白天工作十分忙碌,晚上回家家务累累。因此中年人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长时期的持续性心理紧张,使人感到疲劳,抵抗力降低,高级神经活动失调,记忆力减弱,工作效率下降。
所有这些都给中年人带来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情绪不安,心情抑郁,再遇到周围环境的某些不良刺激,使思想处于消极和苦闷状态。特别是有些中年人过于相信自身的承受能力,而忽视了自身的营养、锻炼和心理平衡,以致造成疾病。许多老年病不是到了老年后才发病的,大多数发生在中年,只不过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已,所以中年人要注意心身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