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主要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但是扩血管药物对于心肌细胞损伤引起的气短无力、房颤、早搏、心律不齐、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以及动脉硬化引起的记忆力减退、失眠、头疼、视物模糊、四肢麻木、出血性脑中风等疾病,没有明显效果。 经过五十多年艰难研究,科学家终于取得重大突破,恢复心肌功能和逆转动脉硬化成为现实,美国FDA最新批准镁剂治疗冠心病,使心肌梗死减少25%,心衰死亡减少24%,第五届世界临床营养学大会确认,镁是人类心脏的保护伞。 镁 逆转动脉硬化防中风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动脉硬化的发生,老年人脉压差不断增加,脉压差越大,越容易发生出血性脑中风。虽然每种降压药都有很好的降压作用,但所有降压药只能降低血压,不能逆转动脉硬化,缩小脉压差,因此,只要脉压差超过50,即使长期服用降压药,也会发生出血性脑中风。 动脉硬化也称为血管钙化,实质是血管壁中钙含量增加,镁含量减少。钙含量越高,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脉压差越大,血管破裂的危险性越大。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镁元素不仅降血压,还能缩小脉压差,逆转动脉硬化,大幅度降低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率。英国科学家提倡用镁元素替代化学合成的降压药。超级稳态离子化及等价阳离子复合为主要特征的镁钙离子复合技术的应用,能逆转动脉硬化,缩小脉压差,许多人不吃降压药,血压可以回到130以下,脉压差小于50,有效预防和避免出血性脑中风。该技术获得国际专利(A61K33/10)和中国发明专利(ZL02130855.1) 镁 防心梗防心衰 老年人气短无力、房颤、早搏、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绞痛,重要原因是心肌损伤,与细胞缺镁有关。镁是人体细胞的能量物质,每个细胞中都有镁。心肌细胞消耗能量最多,镁含量最高,达到233mg/kg,冠心病人心肌严重缺镁,平均只有172mg/kg。缺镁使心肌细胞发生结构损伤,心肌对缺血敏感,引起心律失常和猝死。增加心肌细胞镁含量,可以明显改善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症状,降低冠心病人死亡风险。 动脉硬化与骨质疏松为伴 科学研究发现,动脉硬化与骨质疏松相互为伴,凡是动脉硬化的人都会骨质疏松,而所有骨质疏松的人,都已经动脉硬化。 老年人发生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是缺少胃液。肠粘膜细胞只有离子通道,胃液将镁钙元素从分子态转变成离子态,是吸收钙镁的前提条件。溶解100mg碳酸钙,需要230ml胃液 ,溶解100mg氧化镁需要580ml胃液,老年人每天分泌的胃液不足1200ml,不能充分实现食物中镁钙离子化,导致吸收减少,为了把血液镁钙浓度稳定在0.7~0.9mmol/l和2.2~2.5mmol/l范围,保证心脏正常跳动,只能不断把储存在骨骼中的镁钙离子向血液中转移,长此以往,必然发生骨质疏松。钙离子会在骨骼表面和血管壁沉积,发生骨质增生和动脉硬化。 科学研究得出结论,因为老年人缺少胃液,阻止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的唯一办法,是在体外就把镁钙元素从分子态转变成离子态。 镁在生命科学的应用已经拉开序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进入“镁”时代。 有奖知识问答: 1.镁是人体细胞的能量物质,每个细胞中都有镁,其中( )细胞消耗能量最多,含镁最多。 A.心肌细胞 B.肝细胞 2.( )将镁钙元素从分子态转变成离子态,是吸收镁钙的前提条件。 A.胃液 B.胆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