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的大门。黑底金字匾额为郭沫若题写。
龙门石窟 西山的主要窟龛分布图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是龙门石窟里难得一见的道教遗迹。传说系北宋道人陈抟老祖的联句,还说是用西瓜皮所书。也有说是明代集字成联上石。此字古朴恣肆、清华超逸,有仙风道骨之慨,乃取法北魏著名摩崖石刻《石门铭》。 这与陈抟隐居武当山的习性和身份极吻合。宋代石延年有诗曰:“希夷先生人中龙,天岸梦逐东王公,酣睡忽醒骨灵通,腕指忽忽来天风。鸾舞广漠凤翔空,俯视羲献皆庸工,投笔再拜称伎穷,太华少华白云封。”诗中对陈抟推崇备至,称为“人中龙”,并把王羲之、王献之贬为“庸工”。这件刻石的联语抑或是由此诗简括而来也未可知。 “希夷先生”是陈抟的号(“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 。
“伊闕”。两个雄浑遒劲的大字,就在两位撑伞者的稍稍偏左上方一点点。它在西山的大致位置,应该是在莲花洞与奉先寺之间的这段木梯上端的左上方。
这里仅窟龛外面,起码有四尊较完整的高浮雕像
这里的大部分窟龛都还相对完整
流畅飘逸的衣饰、衣纹 先人们高超的艺术水平令人惊叹!
宾阳中洞
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都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因故仅完成了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到初唐才完成主要造像。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宝盖,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它们衣带飘扬,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洞内为三世佛题材,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主佛为释迦牟尼。他和中国的孔子同一时代,比孔子年长12岁。
北魏造像在这里一改过去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也不似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是身着宽袍大袖袈裟。释迦牟尼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含睇若笑,文雅敦厚。左右壁还各有造像一铺,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博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
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层精美的浮雕。一层是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浮雕;二层是两则佛本生故事;三层为著名的帝后礼佛图;四层为“十神王”浮雕像。特别是位于第三层的帝后礼佛图,生动地反映了宫廷的佛事活动,刻划出了佛教徒虔诚、严肃、宁静的心境,造型准确,制作精美,代表了当时生活风俗画的高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非常可惜的是,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被盗往国外,现在分别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宾阳南洞
北魏时期开凿,但正壁五尊主像完工于唐贞观十五年,主佛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衣纹流畅。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宾阳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又续凿而成,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属于过渡时期的作品。
这座佛像被破坏的面目全非,令人痛惜!

大大小小的石窟密密麻麻分布在西山的山崖石壁上
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让人眼花缭乱。
每一个窟龛,每一座佛像,都是一段历史,都有一段故事。
细雨绵绵 人流如织
莲花洞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
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称为微雕。
大大小小的窟龛、形态各异的佛像、深浅不同的雕刻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不同的形态、神态;丰富多彩的衣饰;舒展流畅的衣纹;貌似青铜器包浆的色彩……美不胜收。
游人在雨中沿伊水西岸由北向南,现在正拾阶登上奉先寺。
游人冒雨登寺 可谓盛况空前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宏伟、气势磅礴、艺术精湛、最为著名的一座群雕佛龛。因其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得名。此窟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据传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长宽各30余米,以卢舍那佛为中心,周边是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容貌丰满、两耳下垂,体形丰硕、神态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是龙门石窟中最受游人喜欢、知名度最高的佛像。
奉先寺西北角 西壁5尊 北壁2尊 南壁2尊 均为巨型站佛
奉先寺北壁上的两层佛像 流畅的衣纹 通透的质感
北壁的金刚力士 强健的体魄和武士的服装及装饰
北壁 威严的托塔天王,很酷的盔甲图案。
西壁5尊大佛。左起,依次为:普贤菩萨、弟子阿难、主佛卢舍那、弟子迦叶、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 形态 神态 服饰 衣纹 无与伦比的美
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目光慈祥而又深远,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说是按照女皇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有评论认为,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大佛虽历经战乱和岁月沧桑,魅力依然。这是龙门石窟的代表,是祖先留下的瑰宝!其对视觉的震撼,对心灵的触动,只有站在她的脚下,才能切身感受。
庐舍那大佛旁的弟子阿南。纯朴善良的形象。柔和协调的色彩。
普贤菩萨。淡定的神态,丰满的体型,华美的服饰,流畅的线条
南壁的两尊站佛 都遭到严重破坏 盔甲的纹饰华美不凡 令人震撼
在这里,就在此刻,卢舍那大佛慈祥地俯视着眼前雨中正在向他凝神注目、顶礼膜拜的芸芸众生,托塔天王和金刚力士威武警惕地注视着远方,仿佛神佛护佑着黎民百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药方洞
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初还仍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其中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所涉及药材在民间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药方洞的药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有重要的作用。
这样的的文字雕刻在这里并不罕见
愿华夏子孙都能珍惜 保护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来去匆匆,算是游完了。到龙门拍第一张照片是15:03,要离开龙门时,拍最后一张照片是16:40 .都说游龙门石窟大致需要3-4个小时,而我们却只有1小时40分,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之状态可想而知。
于是乎,与“龙门二十品”失之交臂。所谓“龙门二十品”,此称始于清代,是指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由晋代隶书和汉代隶书发展演化而来,字体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是“魏碑”体的代表。而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而我懵懵懂懂,忙忙活活,沿伊河西岸几乎跑了1公里还多,由于事先没有做功课,根本不晓得古阳洞、慈香窟为何方圣地,回来查资料才傻了眼,古阳洞:在龙门山南段,开凿于公元493年,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洞中北壁刻有楷体“古阳洞”三个字,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清末光绪年间,道教徒将主像释迦牟尼涂改成太上老君的形象,讹传老子曾在这儿练丹,故古阳洞又叫老君洞。窟顶无莲花藻井,地面呈马蹄形。主像释迦牟尼,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详地端坐在方台上,左侧是手提宝瓶的观音菩萨,右边是拿摩尼宝珠的大势至菩萨,他们表情文静,仪态从容。到“龙门”而未识“谷阳”,实乃遗憾之极,但悔之晚矣!
于是乎还与“万佛洞”擦肩而过。据资料称:万佛洞,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一朵精美的莲花,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的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主佛施“无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唯我独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其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五十二代表着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游龙门而未拜万佛,不亦遗憾之极,悔之晚矣!
当然,还有无暇光顾东岸的香山石窟、香山寺、白居易墓园,也都不无遗憾。
正是:遗憾复遗憾,遗憾何其多!凡事难圆满,且把心放宽。
欢迎光临颐心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