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保香港大额保单 你不应该是为了套利

 墨雪夜疯狂 2014-05-15
投保香港大额保单你不应该是为了套利
投保香港大额保单你不应该是为了套利

  去香港买保险(行情 专区),最近又潮了起来。

  猫叔发现,很多高净值人士看重的并不是香港保单基于保险本身的保障功能,而是“资产出海”,“投资收益高”,以及“抵押融资”功能。一旦投保是为了投资,似乎问题就来了。

  本期,招财猫请来了恒生保险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邓子平,和本报金融观察员陈植,给你算算大额保单的“投资账”。

  最近有数据说内陆人购买香港保单的数量两年内翻了倍,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投保了香港人寿分红保单,主要是保费低,分红率也不错。不过,因为这些公司在内陆都不一定有分支,后期理赔上是否会有问题?再比如在危疾、人身意外险方面,内陆和香港互认吗?

  我最近在香港购买了一份大额人寿保险。听说香港的银行(行情 专区)可以接受保单为抵押物,换取一次性商业贷款。请问借款的利率和年期如何厘定?能否用来加大杠杆投资港股或债券。

  邓子平(恒生保险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一般而言,内陆人士如果打算在香港购买香港保险公司的人寿、危疾或人身意外保险的保单,首先要知道是否切合自己的保险所需,还要理解保单的保障范围及不保事项。

  香港保险公司发出的保单,一般都会在保单条款内清楚列明这些事项。保单条款一般以香港特区的法律为依归并受其约束。当保单持有人要求香港保险公司作出理赔时,只要符合保单条款要求及不涉及不保事项,理赔一般均可以获得香港保险公司处理。 保单上还会列明保险公司所承认的机构,例如危疾保险的证明可以来自内陆的甲级医院。

  在香港,保单持有人可以保单为抵押品进行借贷。最高贷款额,为贷款申请日的保单现金价值的若干成数 (例如90%),贷款息率则根据市场情况及其它因素而定。贷款申请一般没有特别规定,但如果贷款及应收利息高于保单现金价值,可能会令保单失效。由于每家保险公司的做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内陆人士在香港购买保险前,必须向有关公司查询清楚细节及了解所有条款。

  陈植(本报金融观察员)

  我只听说香港与内陆的金融监管部门正协商两地基金互认,对两地保单能否互认,真是闻所未闻。

  至于香港保单“保费低,分红率也不错”的说法,我得提醒一句,别上当哦。近年,内陆投资者购买香港保险高呼“上当”的案例真不少。一方面是贪小便宜,总以为同样保额的保单,只要香港的保费更低,回报不错,就是“划算”;另一方面是对香港金融监管法律缺乏了解。

  比如说,香港向非港居民签发的保单,应由本人到香港当地办理投保手续,如果在内陆签署投保单,发生理赔时保险公司可能拒赔。但很多人为省下去香港的差旅费用,就在内陆“下单”,保单无效风险就冒出来了。

  此外,有些香港保险公司在内陆不一定有分支机构,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理赔痛苦伤心事。比较常见的是,内陆与香港在重大疾病医疗险的理赔责任认定方面存在不少差异,部分香港保险公司规定投保人只有在他们指定的医院就诊,才能获得重疾险理赔。

  坦白说,有些人之所以热衷向内陆高净值人群销售香港保单,是因为香港保单销售佣金比内陆高出不少。香港保单前三年的现金价值很低,如果购买三年内退保,几乎血本无归。这些保费,基本都被划入了佣金提成。

  我不赞成你拿香港大额人寿保单换取银行贷款,再投资港股债券。大额保单的本职工作就是给你提供“保障、避税与财富传承”,而不是一种新的融资工具。

  我给你算一笔成本账,比如一份保额500万美元的香港大额人寿保单所对应的保费是100万美元,通常银行按保费的八成提供贷款,即80万美元。按1.5%-2%贷款利率,你每年还要支付1.2万-1.6万美元利息。

  还有一笔隐性成本账,往往会被忽略。在保单换贷款期间,万一你发生意外,保险公司赔给你的保险金,是要扣除贷款本息及对应保额,这意味着你实际拿到的保险金,要远低于500万美元。

  牺牲长期保障利益,去博取短暂的、未必靠谱的港股债券投资收益,这种套利行为是不是划算?你心里得有一本明细账。

  近期,一位香港金融圈朋友还向我推荐一种香港大额保单换贷款投资套利的新玩法——有些银行可将100万美元保费作为抵押,换取保费账面价值2-3倍的贷款额,但贷款只能购买这些银行自己发行的债券、基金等理财产品。我还是反问了一句:万一基金债券亏钱了,我原有保险利益还能保全吗?他沉默不语。

(责任编辑:DF1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