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石大师亦有误乎?
读《齐白石印影》,见有白文长方形印章一方,印文为“浴兰汤兮沐芳华”(附图)。此印一反齐氏治印之快剑斩蛟、霸气强悍的风格,结篆欹侧中带整饬,恣肆中寓工稳,用刀依然是大刀阔斧、淋漓酣畅,然而更多带出的却是静穆和蕴藉。边款虽然漫漶不清,像是薄意浮雕的印纽边缘处,隐约可以辨识出“语出楚……白石”几个字。整体来看当是齐氏白文印中的佳构。但是白石老人的这方印章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 我们知道,该印文语出《楚辞·九歌·云中君》,原句曰:“浴兰汤兮沐芳,华彩衣兮若英(‘英’此处读“昂āng”)。”是说古人祭祀之前,用兰汤浸泡的温水斋戒沐浴,并穿着华美的衣服,鲜艳如花,说明对祭祀仪式的恭敬和虔诚。然而不知道为什么,白石老人却将原文上句与下句的第一个字联起来作此印语,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断句之误?白石大师亦有误乎?! 我曾带着这个疑问请教了当代国学大师、楚辞研究专家文怀沙先生。文老为我讲解说:这个问题应该客观地分析。首先,按照《九歌·云中君》原文来说,这样断句肯定是不对的,但是要知白石老人不是考据学家,不排除断句错误的可能性;其次,这样断句读起来也没有什么不妥,就像一些文人惯做得文字游戏,只要读起来通顺,如何断句原无什么可指责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文老又举了两个例子: 一、有人将唐杜牧之《清明》诗断句读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读来亦有趣味。当然此诗也还有其他断句读法。 二、相传是纪晓岚与乾隆皇帝的一段掌故。乾隆皇帝让纪晓岚写一幅书法作品,纪晓岚写的是唐王之涣的《凉州词》,一时疏忽丢了一个“间”字,乾隆发现了,借此要治纪晓岚欺君之罪。那纪晓岚何等聪明,灵机一动,便向乾隆说道:“禀皇上,臣写的并非王之涣的诗,是我另填的一首词。”乾隆道:“既如此说,且读来听听!”纪晓岚于是读道: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边塞风光,尽收眼底,竟是另外一番景象。其实乾隆也并非一定要治纪晓岚之罪,他更欣赏的是纪晓岚的机敏和才华,于是也就借坡下驴不再追究。 文老的讲解使我茅塞顿开。
1999.05 (载于刘广迎新著《那一轮明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第一版。本文最早发表于《书法导报》2006年9月6日第3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