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宁才俊成长记

 小虫贝贝 2014-05-15

  

自2002年起,苏宁每年都要招收大批应届毕业生,以培养自己的人才。供图

 

  话从十年前的一天说起,时任苏宁电器副总裁孟祥胜带着一份计划书走进董事长张近东的办公室,这份报告里写着“1200工程”这个即将启动的企业重大人才工程的第一期预算报告,半年3000万元对于当时还没有上市的苏宁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孟祥胜准备了大量的理由来说服张近东,然而,仅仅三四分钟的时间,张近东飞快地看完报告,大笔一挥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此后,十年时间里,“1200工程”为苏宁累计培养出3万名优秀零售管理人才。用张近东的话说:“人事上的投入不是消费,而是投资。”

  “职业带教”一对一

  “我很感谢陆帅杰,他带我入门,并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鼓励我坚持下来,可以说,没有他的帮助,我做不到今天这个样子。”1988年出生的施凌峰,是“1200工程”第9期的学员,虽然才入职近两年,他已经是苏宁云商总部厨卫事业部部长了。

  他口中的陆帅杰,是“1200工程”第6期的学员,是厨卫事业部前任部长。在施凌峰正式进入厨卫事业部(当时叫厨卫采销管理中心)后,陆帅杰成为他一对一的“职业带教人”。

  从如何制作各类表格,到怎么在公司内部协调沟通,陆帅杰都悉心相授。“他从来不直接告诉我,应该做什么,说什么,而是告诉我该怎么做、该怎么说,让我自己多思考、多总结。”

  有一次,施凌峰与公司深圳大区的一位销售人员沟通业绩不理想的问题,该销售人员抱怨了一大堆理由,施凌峰认同了销售人员的说法,并向陆帅杰做了汇报。陆帅杰听完后,立马指出了销售人员给出的理由的破绽所在。“他一条条分析给我听,最后告诉我,公司内部的沟通不是朋友聊天,你要质疑他人的问题所在,就该自己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拉出销售清单,做出横向纵向比较的数据分析,而不能被对方牵着走。”

  在陆帅杰的带教下,施凌峰成长得很快,特别在与人沟通上,从原来的腼腆羞涩变成了会主动打电话过去进行交流。“我现在就经常会分析各大区的销售单,进行统计比较,然后主动向各负责人了解情况。”

  多大能力多大舞台

  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苏宁云商徐州大区营销副总监赵则亮回忆起初到苏宁的那个夏天,笑着说自己仍会有点鼻子发酸。

  那是“1200工程”第一期,江苏师范大学毕业的赵则亮来到苏宁。这也正是苏宁在全国各地开始大规模开设连锁店的时期,赵则亮被分到了徐州公司通讯营销部,来到这里不久就碰到了国庆大忙期,他看到索尼东芝这两个品牌的空调没有导购员,便自告奋勇地自荐导购,第一天就卖出了20多台空调,其优秀的销售能力给公司相关负责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2004年11月,在苏宁飞速扩张的背景下,赵则亮遇到了一个机会,无锡公司营销部缺人,公司总部在了解了他优秀的营销能力后,将其调到无锡公司营销部。一来到这里,赵则亮便受命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负责新开店的通讯销售区营销工作,而当时无锡公司与当地通讯运营商的关系并不好,还面临几大通讯销售商的激烈竞争。

  在分析了公司的优劣势后,赵则亮当机立断,一方面一次次上门与运营商沟通,一方面制定了新的营销计划,将目光锁定在特价机上,并且加大对营销人员的专业培训,准备好充足的货源。“开业第一天,我跑去门店看,吓了一跳,挤都挤不进去,当天就卖出了1000多台特价机。”

  几个月后,赵则亮就被任命为无锡公司通讯营销部的负责人,从普通员工一下子成为主管级别,半年后,又被提拔为营销部副部长,薪酬翻了好几番。

  2006年,赵则亮被调回了徐州大区,成为大区的通讯部采购部经理,之后,从营销中心经理助理,到总监助理,再到2013年3月成为营销副总监。

  “在苏宁,只要你真的有能力,职业上升途径是很通畅的,而且速度会比其他公司快很多。”赵则亮说。

  开发潜力助推转型

  2008年进入苏宁的石军,是被招聘会上“1200工程”的人才培养策略吸引来的。经历了军训、轮岗、带教,到2011年,他已经成为公司里一名成熟的技术人员了,负责整个公司的硬件维护、调试工作。

  正当他以为自己就会一直在技术的道路上走下去的时候,一次职业转型的机遇放在了他的面前。在公司搬新址的时候,因为技术出色,石军被调去负责搭建新公司的网络信息系统,项目完成得很成功。苏宁易购的老总“盯”上了他,问他愿不愿意去苏宁易购的云通讯这一块做产品经理。

  “当时我对做产品经理没有概念,但我也想挑战下新的职位,开发自己别的潜力。”石军转型做了一名产品经理。虽然有专业技术知识做基础,但是有关产品经理的相关知识,他都要从头学起来。

  公司为像石军这样的“新”产品经理开设了很多培训讲座,如产品经理的职责、相关的工具使用等,既有一些公司内部比较资深的产品经理人介绍经验,也有外来的专业老师讲解成功案例。

  “平均每周两三次培训,直到现在还在进行中。”石军告诉记者,他也会去向一些公司内部的产品经理人咨询,比如用什么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好、写销售建议要写到哪一步比较合适,“虽然这里没有一对一的带教,但是集体的培训和个体化的交流,让我也成长得很快。”

  现在,石军已经基本度过了转型期,目前正在负责一款即时通讯产品的开发和经营。“我对这一块越来越感兴趣,上手越来越顺利,虽然这个转型有点大,但是我相信自己可以适应并做好。”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