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有存史、资治、教化之三大功用。关于贵港旧志书,有史可据的,宋淳熙年间编纂有《怀泽志》,清康熙年间编纂《贵县志》(李彬主修,曾光国协修),惜毁于兵燹,两志已茫然无存。 至今仅存清光绪版及民国版的《贵县志》。 1893年修编的光绪版县志,是依据当时仅残存四十多页的康熙版贵县志中的纲目体例为蓝本,共八卷,合计915页,编纂者为梁吉祥,城厢人,壬午科优贡,时为“八旗官学汉教习迁江县训导”,协修陈芝诰(城厢人,辛卯科举人),梁瑞祥(城厢人,丁丑科进士)。 仅过四十年,到了民国二十二年(1933),适逢民国盛世(1927-1936为民国十年黄金发展期),时任贵县县长欧仰羲“乃推龚君雨庭董其事嗣是广罗群彦设局编纂……夫太平天国诸杰奋迹金田为汉族叶气千古同钦夷考其实乃发轫于贵县光绪志不尽记载尽为清廷讳今则天国轶闻志中纪载綦详不啻民族革命之史料……”这段为修县志成立修志局,邀请民国政界知名法学才子本邑人龚政任修志局局长兼编纂主任,梁岵庐为编纂副主任,罗尔纲为特约编纂之一。共十八卷,合计近600页。光绪版与民国版县志最大的区别之一即是增录了太平天国史迹内容,毕竟作为光绪版的清廷官方志书是斥之为“匪乱”,“长逆”。同年,翼王亭、先烈石达开纪念碑、翼王祖墓残碑记一一呈现于东湖之滨,上述建筑均与龚政直接相关。 又过四十余年,最近一轮修志始于1979年,从拟定篇目至初步收集资料,到1989年全面收集资料并开始编纂,到1990年初稿编纂完毕,至1991年二稿修订,1992年三稿定稿付印,《贵港市志》主编罗甫琼,副主编谭耀强等,全书共150万字。历经数任县市长接力,终于1993年10月首印出版发行。与民国版县志最大不同,犹如民国版与光绪版之最大区别之一,即是将中共贵县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以正史的角度视野纪载之。另外,由于明清民三代以来,贵县区划版图均亘延数百年未变之,但贵西北之五山、青岭、大村三地,贵南之双桥一地均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分别划出给来宾、横县,贵港市志均未能将上述诸地划出前的相应历史渊源、山川名胜、风俗物产、方言节令、人物传记等等详细载之,毕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诸地均为本乡土之历史也,爱乡者必先保其史也!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罗尔纲被聘为《贵港市志》的顾问之一,并欣然为新市志作序,这或者是在前后两朝二个版本的修志历史中名列编纂委员会的唯一一人。 
从左到右,光绪版,民国版,当代版。“贵港市志”为瘳联原题字。 
2009年,贵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重印光绪版及民国版县志。 
左为光绪版,右为民国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