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两大体系,三大支柱)

 刘鹏940 2014-05-15

一、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1、历史背景①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

           ②吸取二战的教训。

           ③发展经济的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稳定世界经济,规划战后制度。

2、基本内容:①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基本原则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②通过1947年关贸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③三大支柱来调整战后世界经济。

二、对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赢在高考》P86

三、如何评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积极: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稳定。

         ②有利于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发展相比较缓慢的国家得到先进的技术和援助。

         ③战后世界经济制度体系化,顺应了全球的化的趋势。

消极:对发达国家有利,为美国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工具。

四、二战前后的世界经济体系对比

1、二战前{区域:资本主义国家及海外殖民地。

         {形成手段:通过暴力手段。

         {特点:缺乏内部统一的有效管理机制以及协调解决重大矛盾。

2、二战后{区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形成手段:三大支柱(世银、世贸、总组织和机构)

         {特点:制度化、体系化。

五、19世纪中期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镑独霸世界金融。

2、一战后,英镑地位动摇。

3、二战后,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4、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布雷顿体系瓦解。

5、至今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尚未建立。

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构成

1、经济体系: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市场的形成。

2、政治体系: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完成——资本主义制度。

3、殖民体系(最终):20世纪初,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