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四首梅花诗解梦
红楼梦记载了四首梅花诗。邢岫煙,李纹,薛宝琴各写了一首。贾宝玉作了“访妙玉乞红梅”一首。这四首诗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且语带双关,隐示了八十回后的故事情节。 一.邢岫煙(用“红”字韻腳)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此时开句便点出梅花不畏严寒的特性,桃杏仍噤伏在冰天雪地间时,红梅冲寒绽开;东风拂过时,花枝招展,笑脸迎人,确是不同凡响的奇花。律诗作者在颔联用了千钧之力破题,技巧之一就是用典。读者若明白典故的来源,更能欣赏颔联雕琢磨练之功。“魂飞庾岭春难辨”用了一地理典。大庾山界於江西,广东二省之间,是五岭之一。山上遍植红梅花。当华北仍处千仞冰封,万里雪飘的冬天,位於南中国的大庾山已有春暖之征,红梅怒放,所以大庾山有“梅岭”的俗称。当诗人吟詠梅花时,不期然魂魄飞到大庾山。眼下一片灿烂的红梅,还错认春天降临,但细想一下,北京仍笼罩在隆冬的苦寒內,於是诗人迷惘了。“春难辨”三字描写梅花冲寒早开,入木三分,非工於律诗,不能有此功力。“霞隔罗浮梦未通”用了一神话典。隋朝赵师雄梦遊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县增城郊区),晚上共一美人饮酒交谈,不觉醉倒,醒来时身在红梅树下,方悟到遇上了梅仙。霞是黃昏时红色云彩,用来喻茂盛的梅花。这梅花灿若晚霞,隐蔽了女仙人,虽有梦难通,颔联上句点到梅花的特性,下句囊括了梅花的气势。跟着颈联两句贴写梅花的形象。“绿萼添妆融宝炬”的文词画面臻上选,绿萼是紧在花下面的叶托。宝炬是宝贵的蜡烛。整句的意思是红梅在叶托上开放宛若在绿萼上燃烧着的蜡烛。美极了!比起薛宝琴的“遊仙香泛绛河槎”,另创一境界,不遑多让。诗人给梅花创了这诗情画意,似乎未尽其才,接着写下“缟仙扶醉跨残虹”。缟是白色的绢。诗人用缟仙(即身穿白衣的仙子)去代表梅枝上疏落的积雪。因为这些雪是随意地,杂乱无章地附在枝条上,可以说醉不经意,蒙矓酩酊的。虹有七彩,梅枝是以红为主色,所以是“残虹”也。“缟仙扶醉跨残虹”完成了梅的图画。颈联两句创下美丽的梅花形象,深得律诗手法精华。结尾两句给梅花一总评价,是轻描淡写。诗人了解到颔,颈二联,大创新意,极尽奇丽。若尾句写得太累赘,便画蛇添足了。 二.李纹(用“梅”字韻腳)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作者从另一角度去看红梅花。她首先告人在白梅,红梅间,选择了后者。“逞艳”二字写出红梅的先声夺人,醉眼写出欲开欲闭的眼睛,喻梅花微开时娇丽之姿,是在含苞待放和怒开间一过程,是梅花最惹人怜爱的阶段。颔联两句是作者呕心呖血出来的傑作,给梅枝新辟一形象,大異薛,邢二才女的作品,“冻脸有痕皆是血”是冻红面上斑斑血渍,但这血在冰寒天气中已凝结,像枝条上负着累累花朵。诗的形象取之不尽,有天才诗人顺手拈来,七字砌合了令读者掩卷闭眼默想,沉醉於这极美的境界。接下来诗人想深一层,这累累花朵终变成累累果实。梅子是酸梅汤的主要材料。那时鲜红的梅花換了色泽灰暗的梅子,这是大自然应有的循环,沒有什么遗憾,所以“酸心无恨亦成灰”了。写梅花至此,已到高峰;笔势一转,颈联连用二神话典,再深入描画梅花。梅花本是白色,因错服奇药便将色泽变红了,点出白梅红梅实是同类,除了颜色外,花瓣结构都是相同的,下句说本来居於西方王母瑤池边的碧桃,不甘寂寞,偷下凡间,“脫胎換骨”,幻变成红梅。写出梅花具有桃花的鲜红和馥香。作者简直在颈联內作植物学上的比较了。才女之冠林黛玉也精通此意。她的白海棠诗內有“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二句。律诗变化无穷,並不是随便将七个字拼合草草了事。的确这二典故深入地写出梅花的形态。至此作者意犹未尽,结句是大地上梅花一片嫣红斑烂,那些狂蜂浪蝶还以为春天已到,纷纷出动呢。这便回到邢岫煙的“春难辨”诗意。此诗写梅花可算痛快淋漓。 三.薛宝琴梅花诗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年仅十五岁的薛宝琴,是曹雪芹笔下大观园內众多才女最年轻的。她才思敏捷,诗品超逸,明艳照人,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这首以“花”作韻的梅花诗,开句便入题,写出那疏影橫斜,迎春早发,像开岁时的小儿女,穿了新装爭妍斗艳般灿烂的梅花。律诗最考功力的是颔,颈二联,不单止平仄,韻腳合格,对仗工整,还要深入诗情画意,让读者慢慢咀嚼,回味无穷。“閒庭曲槛无余雪”已写到春暖雪消,花到浓时花欲谢,晚霞红透天边,以暗示花事将了。奏一曲流水空山,高人雅调也。颔联上句兼隐作者之姓,下句兼括作者之名。颈联用“红袖笛”和“绛河槎”作梅枝的形像,美极了!“幽梦冷随红袖笛”一句除呼应着“流水空山”外,亦道出梦醒西楼,人琴俱杳的寂寞,惆怅。北宋林逋的詠梅绝唱“暗香浮动月黃昏”也被颈联下句说破。槎是木筏,云遊的仙子乘此沿着红色的天河而去;空余一缕清香在人间。於是读者产生无限依恋和怀念。颔,颈二联雕工之细,意境之高,令我拍案叫绝!结尾二句形容出春残花落,但仍提醒读者此花是瑤台品种,勿以现时的凋零而轻视之也。八句五十六字写尽梅花的始终,笔力直透纸背,不愧是才女掷地有声之作。 四.贾宝玉(访拢翠菴向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众才女在芦雪亭作即景联句。贾宝玉居榜尾,社长李纨罚他往栊翠菴折一枝红梅供於室內。菴內住着另一位才女妙玉,是一带发修行的道姑,仪容脫俗,文采斐然,是宝玉极端看重的。妙玉尘缘未了,对这贵介公子,顿生情愫,他们的关系,可说是非常微妙。宝玉虽受此罚,並不引以为苦,因为他时常渴望找机会和妙玉接近。这首诗便直言宝玉的心态。开句说他接受命令时惊喜的情。还未开樽饮一杯酒御风寒和仔细推敲诗句呢,便匆匆走向逢莱仙境了。寻春的“春”在那儿?不就是那“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吗?颌联用了佛教的典故,大士是观音菩萨,她瓶中盛有甘露,可普渡众生。宝玉此来不是求此甘露免災难,而是向嫦娥(即妙玉)乞取栏杆外的一枝红梅。将妙玉比作嫦娥,仰慕之情,溢於言表。颈联两句用“红雪”和“紫云”喻梅花,颇有新意。将梅花从月中(栊翠菴)迁到世间(芦雪亭),只是下句重覆了上句的涵义,笔力弱了,比起邢,李,薛三位才女的梅花诗,大为逊色,红楼梦开卷自白:
书中主人翁贾宝玉,就是作者曹雪芹。诗才大逊正十二钗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妙玉诸人。比起副十二钗中的邢岫煙,李纹,薛宝琴仍有所未及。此梅花诗就是很好的例子。结尾两句倒写出折梅时的辛苦。“槎枒”骨格嶙峋之意,彼时宝玉冷得双肩耸起。採花时身上沾满了园中的青苔。“衣上犹沾佛院苔”很有诗意,且含着余音未尽。整首诗重点是折梅,梅的形象只用了“红雪”,“紫云”,不能和薛诗的“红袖笛”,“绛河槎”,邢诗的“绿萼融宝炬”,“缟仙跨残虹”,或李诗的“冻脸血痕”,“酸心成灰”等生动的形象相比,作梅花诗竞赛,贾宝玉又落第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