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窑头村”与“翟家巷”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5-16

 “窑头村”与“翟家巷”

    “东河姚,西无窑,何为窑头?”河东姚姓居多,河西没有砖窑,为什么又叫窑头?

    窑头村的由来版本较多,说法不一。下面是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

    很久以前,泰州城北外九里处卤汀河畔有个村子十几户人家,村里姚姓居多,村名叫“姚头”。

    相传有“翟氏”兄弟从苏州阊门一带流落此处,没有栖身之处,被好心的乡亲们收留。时间长了,兄弟俩心想总不能老靠人家施舍过日子,一定要找个事情做做,不但要能养活自己,还要报答乡亲们的一片真情。

    兄弟俩不会种田又不善经营,怎么办呢?想了很久,哥哥说我们不是有“烧窑”的手艺吗,烧窑制砖养活自己肯定没问题,弟弟一听连声叫好,但立刻又愁眉苦脸:我们身无分文,没钱建窑更谈不上制砖了。

    有一天,兄弟俩在和乡亲们聊天时将他们的想法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听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搞好了不仅能够解决兄弟俩的生计,说不定还能带领大家一起致富。于是全村几十户人家在兄弟俩的指导下,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一座土窑顺利建成。

    兄弟俩十分勤快,不分昼夜拼命干活,半月后第一批砖烧制完成。乡亲们高兴万分,燃放鞭炮庆贺,当时适逢泰州知府到城北视察民情,循声来到窑前。问明情况后看到翟氏兄弟烧制的砖头皮青铮亮,随手拿起两块砖头轻轻一碰,“当当”直响,质量非常好。

    当时泰州周边还没有烧窑制砖的,所用砖瓦要从苏南、扬州一带购买,成本不菲。于是知府当即决定将头窑制作的砖头全部买下运往城里加固城墙,并赐名为“泰州第一窑”。后来百姓为炫耀本村的砖窑,将原来的“姚头”逐渐演变成了“窑头”,从此“窑头”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兄弟俩不仅注重砖头烧制的质量,而且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十分讲究诚信,所以生意非常兴隆,慢慢发展到拥有上百座砖窑,周围很多村的村民都到窑场去干活,实现了大家一起致富的目的。

    兄弟俩发迹后,名声越来越大。他们俩的事迹也传到了他们老家苏州阊门。许多和他们沾亲带故的人纷纷携儿带女投奔他们,形成了目前窑头村“四大姓氏家族”,即“翟、吕、朱、张”。

    为报答乡亲们的恩情,兄弟俩免费送每家每户三间一厨房的砖瓦建房。并找人统一规划,将商铺、排水、消防、防盗设计得非常科学。通往各家各户的主要巷道呈“T”字形,南北巷道设计更为讲究,设定长度为188米,寓意一人富了带领大家富。南北巷道路面全是用青砖竖立铺设而成,并取名“翟家巷”。其实“翟家巷”并不都是翟氏人家居住,四大姓氏都融入其中,邻里关系十分和谐,窑头“翟家巷”村落建筑风格在当时的里下河地区非常少见,名气较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朱庄一带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还是烧窑制砖,后来由于环境、土地资源等因素,被逐一取缔或转产,但依稀还能寻找到一些土窑的影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因村庄整体规划,窑头老庄台从卤汀河西全部迁至河东,现老庄台只剩下几棵老树在风中摇曳。

    (作者供职泰州城东街道办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