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国人,要看铁木真自己是怎么认为的。元史这样记载:“初,帝贡岁币于金,金主使卫王允济受贡于净州,帝见允济不为礼。允济归,欲请兵攻之,会金主崩,允济嗣位,有诏至国,传言当拜受,帝问金使曰:“新君为谁?”金使曰:“卫王也。”帝遽南面而唾曰:“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何以拜之。”即乘马北去。金使还言,允济益怒,欲俟帝再入贡,就进场杀之。帝知之,遂与金绝,益兵为备。”在这段文字里,铁木真不讳言蒙古被金统治,更不讳言自己是个造反者。那么金是不是中国呢?让金人自己来回答。金章宗放弃继辽之统,而继北宋之统。强迫南宋称臣后,而自居为中国。 金章宗时,金人曾对宋人说“昔江左六朝之时,淮南屡尝属中国矣”,也是以淮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曾屡次归属北朝等史实,来表达他们用中原政权来代表“中国”的思想。金自称中国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夷狄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有公天下之心,宜称曰汉”。韩愈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北宋李觏也持这一观点:“夷夏奚若?曰:所谓夷者,岂被发衣皮之谓哉?所谓夏者,岂衣冠裳履之谓哉?以德刑政事为差耳。德勉刑中,政修事举,虽夷曰夏可也,反是,则谓之夏可乎?” 程颢和程颐也说过,中国“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赋予“中国”以文明之意,文化的意义大于种族意义。 辽人即接受了这种懂礼即为中国的观点,《松漠纪闻》曾记载,“大辽道宗朝,有汉人讲《论语》”,“至‘夷狄之有君,,疾读不敢讲”,道宗曰“上世獯鬻、猃狁,荡无礼法,故谓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 金人继承了这种按文明区分“中国”与“夷狄”的思想,进人中原以后,受汉儒思想影响,有时不将夷狄看成一种民族,而认为夷狄是汉人所说的野蛮落后的代名词,不愿意称自己为夷。据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记载,宣和七年(1125),许亢宗等出使金朝祝贺金太宗即位,行至咸州(今辽宁开原),“及赐宴毕,例有表谢”,许亢宗遂按照惯例,拟就一表,其中有“祇造邻邦”一语,金使援引《论语》有关“蛮貊之邦”的记载,认为宋使有“轻我大金国”之意,要求许亢宗改掉“邦”字,重新撰写谢表奉上。《金虏节要》一书曾记载,金熙宗完颜直“自童稚时,金人已寇中原,得燕人韩防及中国儒士教之。其宜之学也,虽不能明经博古,而稍解赋诗翰,雅歌儒服,烹茶焚香,奕(弈)棋战象,徒失女真之本态耳。由是则与旧大功臣,君臣之道殊不相合,渠视旧大功臣则曰:‘无知夷狄也。’旧大功臣视渠则曰:‘宛然一汉家少年子。” 金人虽然一再自称为中国正统,但仍不被金朝以外的受“华夷之辨”思想影响很深的一些汉族人士所承认,于是,金主完颜亮援引《春秋公羊传》“君子大居正”、“王者大一统”的“大一统”观念,试图统一全国,让金朝以外的各族人心服口服地承认他是中国的正统皇帝。因此,他曾多次谈到“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天下一家,然后可以为正统”等思想观念和主张,并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在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动了灭亡南宋的战争。结果失败被杀。金人虽然援引历史上“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思想和主张,极力称自己为“中国”,但并没有将其他政权排除在“中国”之外。 金人元好问诗作“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而是取历史上“中州”即为“中国”之意。元好问不仅将那些“生乎中原,奋乎齐鲁汴洛之间者”视为“中州人物”,也将那些“生于四方,奋于遐外,而道学文章为世所宗,功化德业被于海内”的人物视为“中州人物”,认为“壤地有南北,而人物无南北,道统文脉无南北,虽在万里外,皆中州也”。也正是他封元世祖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告诫他要发扬中华文化。元世祖取《易》中“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之寓意建立了元帝国。世界上从没有存在过蒙古帝国,只存在过大元帝国。而这个帝国的文化基础是中华文化。 |
|